跳转到内容

鄒守益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邹守益
鄒守益
大明中順大夫南京國子監祭酒
籍貫江西吉安府安福縣
族裔漢族
字號字謙之,號東廓
諡號文莊(隆慶間追諡)
出生弘治四年(1491年)二月初一日
江西安福縣
逝世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
江西安福縣
配偶娶王氏
親屬曾祖鄒仕魯、祖父鄒思傑、父鄒賢
子鄒義、鄒美、鄒善、鄒養、鄒蓋
鄒德涵鄒德溥鄒德泳
出身
  • 正德二年丁卯科舉人
  • 正德六年辛未科進士及第
著作
  • 《東廓鄒先生文集》 二十卷

鄒守益(1491年—1562年),謙之東廓江西吉安府安福縣人,軍籍,明朝學者、政治人物,探花及第。

生平

正德二年(1507年)江西鄉試第四十六名舉人,正德六年(1511年)辛未科會試第一名,殿試第一甲第三名進士[1][2],為王守仁門生。授翰林院編修。逾年告歸,在江西拜謁王守仁,講學於贛州朱宸濠叛亂,鄒守益隨王守仁籌劃軍事。直至明世宗即位,始回京赴官。嘉靖三年(1524年)因大禮上疏,世宗大怒,下詔獄拷打,謫廣德州判官。考滿入都,隨機引疾歸。數年後,以薦起南京吏部郎中,召為司經局洗馬。次年遷太常寺少卿侍讀學士,改南京國子監祭酒。不久又因諫言落職歸。居家講學,二十餘年卒。隆慶初年,贈南京禮部右侍郎文莊[3]

成就

師從王守仁,講學於贛州,以“居敬”、“戒懼”為“致良知”宗旨,建有龍津書院。曾助王守仁平定朱宸濠叛亂。其作品被收錄為《東廓鄒先生文集》二十卷。

家族

曾祖鄒仕魯;祖父鄒思傑,封大理寺評事;父鄒賢按察司僉事贈奉政大夫。母周氏(封孺人)。嚴侍下。弟鄒守明、鄒守蒙[4]

参考文献

  1. ^ (明)张朝瑞. 《皇明贡举考》卷五. 《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828册. 
  2. ^ 鲁小俊,江俊伟著. 贡举志五种 上.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 ISBN 978-7-307-07043-1. 
  3. ^ ·張廷玉等,《明史》(卷283):“鄒守益,字謙之,安福人。父賢,字恢才,弘治九年進士。授南京大理評事,數有條奏,歷官福建僉事,擒殺武平賊渠黃友勝。居家以孝友稱。
    守益舉正德六年會試第一,出王守仁門。以廷對第三人授翰林院編修。逾年告歸,謁守仁,講學於贛州。宸濠反,與守仁軍事。世宗即位,始赴官。嘉靖三年二月,帝欲去興獻帝本生之稱。守益疏諫,忤旨,被責。逾月,復上疏曰:陛下欲隆本生之恩,屢下群臣會議,群臣據禮正言,致蒙詰讓,道路相傳,有孝長子之稱。昔曾元以父寢疾,憚於易簀,蓋愛之至也。而曾子責之曰:「姑息」。魯公受天子禮樂,以祀周公,蓋尊之至也。而孔子傷之曰「周公其衰矣」。臣願陛下勿以姑息事獻帝,而使後世有其衰之嘆。且群臣援經證古,欲陛下專意正統,此皆為陛下忠謀,乃不察而督過之,謂忤且慢。臣歷觀前史,如冷褒、段猶之徒,當時所謂忠愛,後世所斥以為邪媚也。師丹、司馬光之徒,當時所謂欺慢,後世所仰以為正直也。後之視今,猶今之視古。望陛下不吝改過,察群臣之忠愛,信而用之,復召其去國者,無使奸人動搖國是,離間宮闈。
    昔先帝南巡,群臣交章諫阻,先帝赫然震怒,豈不謂欺慢可罪哉。陛下在藩邸聞之,必以是為盡忠於先帝。今入繼大統,獨不容群臣盡忠於陛下乎。
    帝大怒,下詔獄拷掠,謫廣德州判官。廢淫祠,建復初書院,與學者講授其間。稍遷南京禮部郎中,州人立生祠以祀。聞守仁卒,為位哭,服心喪,日與呂柟、湛若水、錢德洪、王畿、薛侃輩論學。考滿入都,即引疾歸。久之,以薦起南京吏部郎中,召為司經局洗馬。守益以太子幼,未能出閣,乃與霍韜上《聖功圖》,自神堯茅茨土階,至帝西苑耕稼蠶桑,凡為圖十三。帝以為謗訕,幾得罪,賴韜受帝知,事乃解。明年遷太常少卿兼侍讀學士,出掌南京翰林院,夏言欲遠之也。御史毛愷請留侍東宮,被謫。尋改南京祭酒。九廟災,守益陳上下交修之道,言:「殷中宗、高宗,反妖為祥,亨國長久。」帝大怒,落職歸。
    守益天姿純粹。守仁嘗曰:「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謙之近之矣。」裏居,日事講學,四方從遊者踵至,學者稱東廓先生。居家二十餘年卒。隆慶初,贈南京禮部右侍郎,諡文莊。”
  4. ^ 龚延明主编. 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选刊登科录点校本. 宁波: 宁波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526-2320-8. 《天一閣藏明代科舉錄選刊.登科錄》之《正德六年辛未科進士登科錄》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國朝獻徵錄·卷之七十四》,出自焦竑國朝獻徵錄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明史卷二百八十三》,出自《明史
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