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大般涅槃经 (上座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遊行經


上座部佛教

國家和地區
佛教大綱英语Outline of Buddhism 佛教主題

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大般涅槃经》(巴利文Mahaparinibbana Sutta),此经在上座部佛教的巴利語巴利大藏经》中收于长部尼柯耶第十六经,相当于汉译《长阿含经》中的《遊行经》。该经主要是叙述佛陀释迦牟尼)入涅槃前三个月的最後遊行教化,以及涅槃后八国分得舍利供养的情形[1]

版本

在《大正藏》中的各版本為:

本經存有梵語本,題為《Mahāparinirvāṇa Sūtra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在吐魯番發現,和義淨本大致相合[3]

內容與結構

此經共有五誦,闡述佛陀預示跋耆衰落及僧團會衰落的原因開始,至第五誦關於世尊入湼槃及八王分舍利而止。

  • 第一誦: 世尊預示跋耆國的興盛與衰落的條件,由此引說比丘僧團的興盛與衰落的條件。若要僧團不衰退,共有四十一種條件。接著是舍利弗作獅子吼的原因。接著是談及居士戒行好的益處與不好的過患。接著是世尊對波託離村的預言。接著是摩揭陀大臣供養佛陀及僧團。在此經中,佛陀展示神通過河。
  • 第二誦: 簡述四聖諦、認為自己已入流的,可參照法鏡驗證是否真是聖者、妓女菴婆巴利供養佛陀及僧團、佛陀示疾及病後開示,勸導修習者要以自己為明燈,做自己的皈依處。
  • 第三誦: 魔羅請佛入滅、闡述世間八種地震的原因、八大眾、八勝地、八解脫、回憶邪惡者請世尊入滅、阿難請世尊長住而被拒。
  • 第四誦: 重要的四大教法、純陀供佛及佛陀得痢疾,佛陀慈悲吩咐阿難清除純陀的懊悔。
  • 第五誦: 天人的供養及佛陀認為對佛的最高供養、交代對如來舍利的處置方式、安慰阿難及讚賞阿難的四種稀有特質、佛陀收了最後一位弟子須跋陀、佛滅後要以法與戒為師、世尊入涅槃的情況及八王分舍利。

成經年代

此經提及佛將入滅時,有一弟子名須跋陀(與佛滅前成為最後一個弟子同名),向眾宣說“佛陀生前制很多,讓人煩擾,佛入滅後,我們就可不守戒而解脫了”。正其時,迦葉尊者路過聽見,深感佛理有可能被人誤解,故認為有必要招開結集法與律的全體大會,共同審議佛所教的法與律。而律藏中的〈大品〉亦提及第一次集會阿難被問“何者是小小戒?”,正好對應此經的第六誦第三節。

本經的最原始部份是在第一次結集時已誦出,但分析巴利語結構,部份是半摩揭陀語,故少部份的句子是後世才加入的。這跟巴利經是以口誦記憶,至佛滅四百年才在錫蘭的阿魯維哈羅(Aluvihāra)石窟被書寫記錄下來相關。南傳《大般涅槃經》以緬甸流傳的較好。

巴漢譯本

  • 南傳大般涅槃經,巴宙譯
  • 巴利文翻譯組學報創刊號(兩個版本),志蓮淨苑
  • 南傳長部經典·大槃涅槃經第十六,江鍊百據日譯本重譯
  • 漢譯巴利長部,北京大學師生,中華書局

参考文献

  1. ^ Buddhism: Critical Concepts in Religious Studies,Paul Williams,Published by Taylor & Francis,2005. page 190
  2. ^ 唐朝智昇開元釋教錄》:「大般涅槃經三卷或二卷。是長阿含初分遊行經異譯。群錄並云顯出方等泥洹者。非即前大泥洹經加方等字。此小乘涅槃文。顯譯。故以此替之。……大般涅槃經三卷(或二卷或云涅槃)五十一紙」
    彥琮《眾經目錄》:「大般涅槃經二卷(是遊行經) 吳黃武年支謙譯」
    靜泰《眾經目錄》:「大般涅槃經二卷(是遊行經四十八紙) 吳黃武年支謙譯」
  3. ^ 3.0 3.1 3.2 長谷川滋. 大般涅槃経の研究. 密教文化. 1974 [2020-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1). 
  4. ^ 僧祐出三藏記集·法祖法師傳》:「帛遠字法祖。本姓萬氏。河內人。……祖才思俊徹敏朗絕倫。誦經日八九千言。研味方等妙入幽微。世俗墳索多所該貫。乃於長安造築精舍。以講習為業。白黑稟受幾出千人。……祖既博涉多閑。善通胡漢之語。常譯惟逮、弟子本、五部僧等三部經。又注首楞嚴經。又言。別譯數部小經值亂零失不知其名。」
  5. ^ 唐朝智昇開元釋教錄》:「佛般泥洹經一卷(出長阿含是初分遊行經異譯,亦直云泥洹經,見長房錄)……佛般泥洹經二卷(或直云泥洹經)西晉河內沙門白法祖譯……佛般泥洹經二卷(或直云泥洹經)四十七紙」
    彥琮《眾經目錄》:「佛般泥洹經二卷(是遊行經) 晉世竺法護譯」
    靜泰《眾經目錄》:「佛般泥洹經二卷(亦是遊行經五十五紙) 晉世竺法護譯」
  6. ^ 智昇開元釋教錄》:其般泥洹經群錄皆云宋代求那跋陀羅譯者,非也。尋其文句多是古譯與功德賢所翻全不相類,諸藏之中但有上卷無其下卷。今為失源編在晉錄……今尋此單卷泥洹上下文句非是跋陀所翻,似是謙護等譯。今尋得二卷,且附東晉錄中……般泥洹經二卷(或直云泥洹經亦云大般泥洹經。諸藏中一卷者唯是上卷欠下卷,四十五紙) 失譯附東晉錄)
    彥琮《眾經目錄》:「般泥洹經一卷 宋元嘉年求那跋陀羅譯」
    靜泰《眾經目錄》:「般泥洹經一卷(二十紙) 宋元嘉年求那跋陀羅譯」
  7. ^ 僧祐撰《釋迦譜》引用本經「却後一億四千餘歲,乃當復有彌勒佛耳」之語,稱出自於「雙卷大般泥洹經」。依《出三藏記集》所記載,「大般泥洹經二卷」為支謙所譯。又碩法師《三論遊意義》稱「雙卷泥洹即支謙法師翻。又本經譯語「鷂山(靈鷲山)、溝港(初果)」等詞,多見於支謙或同時代的譯經者。」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