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迪吉里杜管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迪吉里杜管
A、B、C:传统工艺制作的迪吉里杜管
D、E:现代工艺制作的迪吉里杜管
樂器別名Didjeridu、yiḏaki、mandapul、mako等
分類*管乐器
H-S分類423.121.11
(从尾部吹气、直身、没有吹嘴)
音域
谱面音域通常为A2—G3

迪吉里杜管(英語:didgeridoo/ˌdɪəriˈd/;也写为didjeridu,亦有其他变体写法)是源自澳大利亚原住民管乐器,迄今已有至少一千年的历史。迪吉里杜管通常为圆柱形圆锥形,长度在1—3米之间,多数约为1.2米(4英尺)长。一般来说,这种乐器越长,其音高就越低;而末端有喇叭形的乐器比同样长度的无喇叭形的乐器的音调要高。吹奏迪吉里杜管时嘴唇应振动,并采用循环呼吸法,以此发出持续的鸣声。迪吉里杜管现在在世界各地使用,但仍与澳大利亚原住民音乐的联系最密切。

“迪吉里杜”这个名字并非出自澳大利亚原住民语言,可能是拟声词,该词最早出现于1908年澳大利亚的《汉密尔顿观察报》,它提及“did-gery-do(中空的竹子)”。[1]迪吉里杜管在澳大利亚各种原住民语言中的称呼不一:阿纳姆地东北部原住民的Yolŋu语言中称这种乐器为“yiḏaki”,最近一些人称其为“mandapul”;阿纳姆地西部的Bininj Kunwok语言称其为“mako”。[2]

澳大利亚达尔文的表演人员演奏迪吉里杜管和clapstick英语clapstick
迪吉里杜管的声音
一种滑动式迪吉里杜管(didgeribone)的声音

参考资料

  1. ^ Retribution. Hamilton Spectator (7567) (Victoria, Australia). 1908-10-24: 8 [2017-01-28] –通过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 
  2. ^ Garde, Murray. Bininj Kunwok Online Dictionary. njamed.com. Bininj Kunwok Regional Language Centre. [2020-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