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袁复礼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袁复礼
性别
出生1893年12月31日
 清朝河北徐水县
逝世1987年5月2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
教育程度
  • 天津南开中学(1908-1912)
  • 清华学堂高等科(1913-1915)
  • 美国布朗大学(1915-1917)
  •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917-1920)
职业地质学家
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学家
地质教育家
亲属弟弟:袁同禮
堂弟:袁敦禮[1]
经历
    • 清华大学地学系教授(1932-1937)
    • 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38-1946)
    • 清华大学地质系教授,系主任(1946-1952)
    • 北京地质学院教授(1952-1969)
    • 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教授(1978-1987)
代表作
  • 《现代科学技术司典》
    《韦氏大辞典》
荣誉

袁复礼(1893年12月31日—1987年5月22日),希渊,原籍直隶省安肃县孤庄营村(今属河北徐水),中国地质学家。

生平

出生于官宦家庭,父亲曾中过秀才。祖母彭氏出身于苏州名门世家,读过私塾,为供几个孙子上学,她先后到天津师范学校奉天师范学校教书。袁复礼1908年到1912年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祖母的教养和期望对他影响很大。1913年考入清华学堂高等科(今清华大学),1915年被保送赴美国留学。1920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1921年回国后担任中华民国农商部地质调查所技师,1927年到1932年,参加西北科学考察团。1932年起出任清华大学地学系教授和系主任。1938年出任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系教授。1946年随清华迁回北京,出任清华大学地质系教授和系主任。1952年起在北京地质学院任教。1964年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78—1987年任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教授。

袁复礼是中国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学的创始人。1922年参与创建了中国地质学会。参与并领导了由斯文·赫定发起的“ 中国—瑞典西北科学考察团”,发现大批爬行动物化石,获瑞典皇家科学院“北极星奖章”。他还是中国考古事业的先驱之一,与安特生一起开展了“仰韶文化”的考古研究。袁复礼从事地质教育60多年,培育了几代地质人才。中国科学院地学部的74名学部委员中,有29位出自他的门下。

他与其弟弟前北京图书馆馆长袁同禮、堂弟前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袁敦禮,被中国文化教育界尊称为“袁氏三礼”。[1]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