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莨
薯莨 | |
---|---|
科学分类 |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
演化支: | 维管植物 Tracheophyta |
演化支: |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
演化支: | 单子叶植物 Monocots |
目: | 薯蓣目 Dioscoreales |
科: | 薯蓣科 Dioscoreaceae |
属: | 薯蓣属 Dioscorea |
种: | 薯莨 D. matsudae
|
二名法 | |
Dioscorea matsudae Hayata
|
「薯莨」的各地常用名稱 | |
---|---|
中国大陸 | 薯莨 |
臺灣 | 裏白葉薯榔[1] |
薯莨,港澳台称为裏白葉薯榔[2](学名:Dioscorea matsudae Hayata[3], Dioscorea cirrhosa Lour.[4]),是薯蓣科薯蓣属的一种植物。
形态
多年生缠绕草質藤本。圆锥不規則形地下块茎,肉質肥大,外紫黑色,表面粗糙具疣狀突起,内为棕红色,多鬚根,新鮮切面分泌棕紅或紫色汁液。茎蔓性,光滑,多順時鐘旋繞。葉披针形至狭长椭圆形,近革质,在茎中部以上对生,基出三出脈,葉基鈍狀至截形,先端銳尖,葉背白。穗状花序多分枝,常组成圆锥花序,單性花,雄圓錐花序腋生,花被片6枚;雌花穗狀花序,子房下位,3室。蒴果有3翅,先端微凹,具柄。每蒴果含種子6枚,種子有翼。[5]
分布
中國大陸分布於四川、湖南、广东、福建、江西、广西、西藏、贵州、云南、浙江等地,生长于海拔350米至1,500米的地区,多生长于山坡、阔叶林中、河谷边的杂木林中、灌丛中、路旁和林边。
台灣常見於中低海拔山區。
变种
異名
- Dioscorea matsudae Hayata(薯榔;裡白葉薯榔)
用途
薯莨汁可以用来制作香云纱。薯榔是臺灣原住民族早期為布匹染色的重要染料之一,可染出深紅色,除了增添織品美觀,更有保護織品之功能。楠梓仙溪流域的大武壠族人過去亦以薯榔作為獵具繩索的染料,可增加繩索的強韌,延長使用壽命。以薯榔染色時,需先將其塊莖切片、搗碎,再混合苧麻線一起煮染,便能染出紅褐色的纖維。[6][7]
流行文化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广西进贡了荔浦芋头,刘墉担心乾隆帝吃上瘾将来年年进贡劳民伤财,就用薯莨冒充芋头给皇上吃,结果皇上大倒胃口[8][9]。
参考文献
- 薯莨. 中国植物志.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通过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种信息系统 (中文(中国大陆)).
- ^ 裏白葉薯榔. [2023-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0).
- ^ 裏白葉薯榔. [2023-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0).
- ^ Dioscorea matsudae 裏白葉薯榔. 台灣植物資訊整合查詢系統. [2024-03-31].
- ^ Dioscorea cirrhosa Lour. | Plants of the World Online | Kew Science. Plants of the World Online. [2021-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8) (英语).
- ^ Editorial Committee of Flora of Taiwan, Huang, Tseng-Chieng. Flora of Taiwan 2nd edition. Vol. 5. Taipei, Taiwan, R.O.C.: Department of Botan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2000: 1150. ISBN 9570275340.
- ^ 種回小林村的記憶 : 大武壠族民族植物暨部落傳承400年人文誌. 高雄: 高雄市杉林區日光小林社區發展協會. 2024: 111. ISBN 978-986-95852-4-8.
- ^ 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 楠梓仙溪流域大武壠族民族植物:薯榔. 國家文化記憶庫. [2024-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31).
- ^ 《宰相刘罗锅》第22集. 宰相刘罗锅. 第22集. 13:22 记录于. 1996.
- ^ 博物. 你到底是不是吃了一顿“假”饭. 科普中国. [2018-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1).
外部連結
- 薯茛 Shu Ge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藥標本數據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繁體中文)(英文)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编辑]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赭魁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圖書集成》
- 《植物名實圖考·薯莨》,出自吳其濬《植物名實圖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