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维平
蒋维平 蒋顺发 | |
---|---|
个人资料 | |
性别 | 男 |
出生 | 1878年 大清直隶省顺天府房山县石楼村 |
逝世 | 1964年7月1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张家口市 | (86歲)
籍贯 | 天津 |
政党 | 中国共产党 |
军事背景 | |
服役 | 新建陆军 北洋军 八路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 |
服役时间 | 1897年-1912年、1938年-1964年 |
蒋维平(1878年—1964年7月12日),原名蒋顺发,别名姬宾礼,祖籍天津,后至北京房山石楼村。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
生平
民国时期
19岁投到清朝李鸿章部下,当过勤务员、班长、教官。1912年7月,他来到袁世凯部下,从军8年,当过连长、副团长,后因怒打一个暴虐成习的骑兵团长,被开除军籍。后回到石楼村学医务农。1935年春,蒋维平去通州潞河中学教会,遇到了地下党员李向前,萌发了革命思想[1]。
1937年9月,日军侵入石楼、二站等村庄,制造了二站教堂惨案。教堂神父被杀后,蒋维平挺身而出,自任神父,建立难民收容所,组织难民自救。后地方武装首领胡振海派人把蒋维平抢到娄子水村,因为知道蒋维平是外科医生,让其充当军医。蒋维平看到胡振海的队伍纪律松散,决心离开。几天后,他携家眷到霞云岭乡的杏黄村避难[2]。
1938年3月,中共房涞涿联合县游击支队长包森到南窖开辟抗日根据地。蒋维平得知这一情况后,让女儿蒋淑环写了份申请书,写道:“为抗日救国,我愿参加八路军。”他把申请书揣在棉袄大襟的里层,弃家携义子蒋志刚,冲破日伪军的封锁找到包森参加革命。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他开始在南窖包森支队卫生院当院长,后到抗日救国会工作,曾任房良联合县九区救国会主任。同年10月,他随部队奔赴延安,到陕甘宁边区120师三五九旅随军行医[3]。
1940年3月,蒋维平随部队驻防在陕西省米脂县,为解决边区缺医少药问题,他到处收集民间药方,跟当地群众一道,爬山涉水到深山老林中采集中草药。他钻研医学,研究配制药品,曾为李鼎铭治好过病,为很多八路军战士和当地群众治病,深受战士和群众的欢迎[4]。1942年,蒋维平积极响应毛泽东关于“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前往南泥湾、九龙泉开荒种地。1943年10月,蒋维平被任命为三五九旅七一九团农场场长。经过一年的苦心经营,上交余粮4800石。1944年,蒋维平被评为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参加了延安的群英会,受到嘉奖[5]。
共和国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8医院副院长[6]。1954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老英雄蒋维平》纪录片。1955年,授予少校军衔,1960年晋升中校军衔。1964年7月12日,蒋维平因积劳成疾,医治无效,在张家口251医院逝世,享年86岁,安葬在察哈尔烈士陵园(后张家口市烈士陵园)[7]。北京市房山区石楼镇石楼村建有老英雄蒋维平烈士陵园,为纪念蒋维平而修建[8]。
相关
参考
- ^ 张昊著. 平西抗日烽火 北京市房山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丛书 铁血平西 上.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5.08: 144–145. ISBN 7-5502-5855-6 请检查
|isbn=
值 (帮助). - ^ 北京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日伪统治下的北京郊区. 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5.07: 247. ISBN 7-200-02665-4.
- ^ 北京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北京文史资料精选 房山卷. 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6.10: 313–315. ISBN 7-200-06536-6.
-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房山区委员会文史工作委员会编. 房山文史选辑 第2辑.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房山区委员会文史工作委员会. 1989.02: 48–49.
- ^ 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编. 北京革命史简明词典. 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2.05: 328–329. ISBN 7-200-01763-9.
- ^ 杨胜群,陈晋主编. 五十年的回望 中共八大纪实.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09: 217–218. ISBN 7-108-02542-6.
- ^ 邓幼明主编. 张家口丰富的文物. 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 2006.08: 166. ISBN 7-80098-792-2.
- ^ 李桂清主编. 平西抗日烽火 平西抗战纪事.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5.08: 173–175. ISBN 978-7-5502-58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