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莫·哈卢普卡
萨莫·哈卢普卡 Samo Chalupka | |
---|---|
出生 | 奥地利帝国上莱霍塔(今 斯洛伐克布雷茲諾區) | 1812年2月27日
逝世 | 1883年5月19日 奥匈帝国上莱霍塔(今 斯洛伐克布雷茲諾區) | (71歲)
職業 | 诗人、牧师 |
文學運動 | 浪漫主义 |
簽名 |
萨莫·哈卢普卡(斯洛伐克語:Samo Chalupka,1812年2月27日—1883年5月19日),是斯洛伐克浪漫主义诗人、新教牧师,剧作家扬·哈卢普卡之弟[1]。
生平
萨莫·哈卢普卡于1812年出生在奥地利帝国上莱霍塔的一个信仰新教的家庭,父亲亚当·哈卢普卡是一位宗教作家,哥哥扬·哈卢普卡则是一位戏剧作家[1],著有《克楚尔科沃》(Kocourkovo)等剧作[2]。哈卢普卡早年在凯日马罗克及罗日尼亚瓦的学校就读,后来在布拉迪斯拉发及维也纳的宗教学校学习神学[3]。1830年,哈卢普卡作为志愿者前往波兰参加了十一月起義,以对抗俄罗斯帝国,后在加利西亚负伤[4],战争结束后,哈卢普卡先在维也纳的神学院求学[5],后于1835年回到家乡斯洛伐克,在耶尔沙瓦担任新教牧师,1840年其父逝世后,他回到上莱霍塔定居,担任当地信義宗教会的牧师,直到1883年逝世[3][5]。
在1830年代,哈卢普卡结识了卢多维特·什图尔并与之交好,加入了由后者领导的斯洛伐克民族复兴运动[6]:21,为了躲避匈牙利政府的镇压,哈卢普卡曾经逃到斯洛伐克北部的奥拉瓦及利普托夫,并在当地招募支持者[5]。1861年,哈卢普卡参与签署了《斯洛伐克民族备忘录》,该纲领要求匈牙利议会承认斯洛伐克民族的存在,准许斯洛伐克语的使用及斯洛伐克人的结社自由,但遭到匈牙利束之高阁[5][6]:23。
1883年,哈卢普卡在家乡上莱霍塔逝世,享年71岁[3][5]。
作品
哈卢普卡是最早使用近现代斯洛伐克语进行文学创作的作家之一,创作了一些历史题材的叙事诗,其作品汲取了斯洛伐克民间文学的元素[6]:21,如创作于1860年的诗作《利卡伊斯基的囚犯》(Likavský väzeň)讲述了斯洛伐克民间俠盜尤拉伊·亞諾希克的故事,赞颂了亚诺希克为自由而抗争的精神,而《耶尔沙瓦的战斗》(Boj pri Jelšave)、《布兰科》(Branko)等诗作则叙述了斯洛伐克民族反抗突厥人入侵的故事[1][3]。而其代表作则是长诗《干掉他》[注 1][3][6]:21,其标题来自于古代斯拉夫语的战斗口号,讲述古代罗马皇帝进攻斯洛伐克时遭到当地民众反抗的故事,它也反映了19世纪以卢多维特·什图尔为代表的斯洛伐克人热爱家园的情怀[1][5]。
引用
註解
参考文献
- ^ 1.0 1.1 1.2 1.3 1.4 南力丹 撰. 哈卢普卡,S.. 《中国大百科全书》. 2023-02-18 [2023-09-23]. ISBN 978750007958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5).
- ^ 王爱民. 东欧戏剧发展概要. 《戏剧艺术》 (上海市: 上海戏剧学院). 1983年, (1): 109.
- ^ 3.0 3.1 3.2 3.3 3.4 Stanislav J. Kirschbaum. A History of Slovakia: The Struggle for Survival. New York, United States: Palgrave Macmillan. 2005年: 103. ISBN 9781250114754 (英语).
- ^ Kazimierz Kierski; Tomáš Garrigue Masaryk. Masaryk a Polska. Poznań, Poland: Towarzystwo polsko-czechosłowakie. 1935年: 38 [2023-11-15]. OCLC 25590746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5) (波兰语).
- ^ 5.0 5.1 5.2 5.3 5.4 5.5 Pred 210 rokmi sa narodil Samo Chalupka, autor básne Mor ho!. Pravda. Tlačová agentúra Slovenskej republiky. 2022-02-27 [2023-1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5) (斯洛伐克语).
- ^ 6.0 6.1 6.2 6.3 万世荣. 斯洛伐克简史(二) 三、18世纪至1914年的斯洛伐克. 《东欧》. 1995年, (2): 19–23.[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