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鉴 (解放军开国大校)
胡鉴(1916年—1968年2月26日)。四川宣汉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大校。
生平
1932年参加游击队。1933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193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班长、连副指导员、营副教导员,大队长。1937年4月随红西路军左支队进入新疆。
1937年在迪化任新兵营(即红军左支队)第四大队(炮兵大队)政委[1]。1938年春调任蒲犁县(今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任边卡大队队长兼边界委员会委员[2]。1942年9月17日,新疆省主席盛世才把中共在疆人员全部逮捕入狱。
1946年国共谈判,与所有在新疆被羁押的共产党人员出狱回到延安。调任大连坦克学校教育长,摩托学校政委、第四野战军特种兵司令部装甲车团团长。
1949年7月28日,奉中央军委命令,率该团550人、装甲车45辆、汽车37辆,组成“战车团”,调归第一野战军,7月31日从天津出发,铁路输送8月21日到西安。9月3日进驻兰州。加强1个步兵营,20辆装甲车、6门山炮组成快速纵队,在第三军指挥下闪击抢占玉门油田。9月14日渡黄河北上,9月25日进驻老君庙。随后作为王震的第一兵团先锋进军新疆,10月8日从玉门出发,10月13日进驻哈密,震慑驻哈密的国民党第178旅叛乱企图。10月16日解放军第5师一部空运至哈密接管防务。10月17日战车团从哈密出发,1949年10月20日进驻迪化,开始市区武装巡逻,结束了历史82天行程8782华里的摩托化进军大西北任务。沿途抢修车辆170多台次,中小修车辆67台次,抢救翻车7台次,补胎打气820余次,80余辆车驶抵迪化。进军途中,战车团44人入党、50人立大功、73人立两次小功、90人立一次小功。涌现出2个战斗功臣车、2个保养模范车、3个进军模范车。在第一兵团庆祝解放大西北的庆功会上,王震司令员授予战车团“开路先锋”锦旗。战车团接受了新疆起义的国民党装甲车队,改编为新疆军区军政干校装甲车团,任副校长。1950年4月任北疆剿匪指挥部参谋长,战车以连为单位分散编给各剿匪分队。1950年9月率261任调离新疆,组建军委装甲兵第一坦克编练基地任司令员。留在新疆的战车团于1952年1月编入新疆军区警卫团。[3]后任第三坦克学校校长,军委装甲兵司令部副参谋长。1964年8月装甲兵大比武,主持比武领导委员会[4]。1978年由军委装甲兵党委平反昭雪并追认为革命烈士。
参考文献
- ^ ([//web.archive.org/web/20210210092033/http://dangshi.people.com.cn/n1/2018/1016/c85037-30343350.htm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何立波:“情系人民装甲兵的毛泽东”,《世纪风采》2018年第10期
- ^ 陈云同志在新疆开辟红色交通线,新华网,2013年12月[失效連結]
- ^ 段文波 郭瑞民 董江芸:“战车团长战车团——记我军装甲兵首次进疆”,《中国档案》,2010年第8期,第22-24页
- ^ 庄边 袁召:“全军装甲兵大比武回顾”,《坦克装甲车辆》,2000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