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胡世賞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胡世赏
胡世賞
大明刑部左侍郎
籍貫四川重慶府合州
字號字荐蓼
出生隆慶四年庚午二月二十五日
(1570年3月31日)
逝世約清順治三年(1646年)
出身
  • 萬曆二十九年辛丑科進士出身
著作
  • 《閱史載筆》[1]
  • 「創建慈恩寺文筆塔碑」[2]
  • 「香煙射斗」匾額在隆興寺[3]

胡世賞(1570年3月31日—?年),字荐蓼四川重慶府合州人,明末政治人物,萬曆辛丑進士[4]

生平

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甲午科鄉試第31名。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科會試第198名,殿試二甲第十四名進士(易三房)。都察院觀政,授戶部主事。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甲辰,湖廣監兌。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通州挖運,本年陞戶部郎中[5]

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陞湖廣岳州府知府[6]。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戊申,調荊州府知府。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辛亥,陞湖廣按察使司副使。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甲寅,陞驛傳道、浙江布政使司參政[7][8]。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改督糧道。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陞浙江按察使司按察使[9]。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陞浙江右布政使[10]。天啟元年(1621年)辛酉,陞浙江左布政使[11]

天啟二年(1622年)壬戌,陞太僕寺卿[12][13],天啟三年(1623年)癸亥,陞太常寺卿[14]。天啟三年(1623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以皇子生,覃恩錄廕,其子胡我琨准送監讀書[15]。天啟四年(1624年),劾魏忠賢,不聽[16]。天啟五年(1625年)乙丑六月十日,陞工部右侍郎[17],六月十三日署掌本部印信[18],九月九日廕一子入監兼賚銀幣[19],十月十八日廕子胡我珫入監讀書[20],十一月以鑽謀亞卿,冠帶閑住[21][22]

崇禎元年(1629年)戊辰,起用,遇缺會推[23][24]。崇禎二年(1629年)己巳,起刑部右侍郎,陞左侍郎[25][26][27],崇禎三年(1630年)庚午,以刑部囚犯逃脫革職閑住,杖八十,贖杖為民[28][29][30][31][32][33][34][35]。後文震孟為崇禎講解《魯論》講到「君使臣以禮」一段時,他反覆講解規諷,崇禎皇帝感悟降旨放出喬允升、胡世賞等[36]

崇禎四年至五年,回鄉後的胡世賞為捍衛合州城郭,保衛沿街民房而倡捐在城北楊柳街嘉陵江岸修司空堤,共歷時5個月。堤高3.9丈,寬10丈,長60餘丈,又名胡公堤。在合州捐置漏澤園,在合州迎恩門外三里[37]

崇禎十七年,起為戶部左侍郎[38][39]。卒於家,年七十六歲[40]

家族

曾祖胡守寬(義官);祖胡琢(典膳);父胡登庸(庠生);子胡我琨、胡我珫;女適萬曆十四年丙戌科進士王德完子王瑊[41]

胡世賞墓

位於重慶市合川區香龍鎮金龍村雞公嶺石馬溝坡地上,13座墓,占地面積約80平方米。封土多已夷平。其中胡世賞墓的封土部分垮塌。已暴露石砌長方形平頂單室墓,長3.4米,寬0.9米,高1.8米,後壁有花窗等雕飾。墓前尚存石人、石馬、石羊等。[42]

官衔
前任:
霍藎臣[43]
明朝岳州府知府
萬曆三十五年任
1607年-1608年
繼任:
龍國禄
前任:
費兆元
明朝荊州府知府
1608年-1611年
繼任:
胡一鴻

參考文獻

  1. ^ 《四川通志》卷184
  2. ^ 「賜進士第浙江等處承宣布政存蓼胡世賞撰額」。民國《合川縣志》卷三十一
  3. ^ 民國《合川縣志》卷一
  4. ^ 「胡世賞,字存蓼,守約曾孫也,父登庸拔貢生,不仕,早卒,世賞承父祖之業,甫知書,卽以古人自期,萬厯甲午以諸生舉於鄉,辛丑成進士,授禮部主事〔劉傳作戸部〕,轉戸部員外,遷郞中,出爲荆州府知府,荆衝緐華麗,獨以澹泊自守,有剛正聲,擢厯上下江防道,浙江左布政使,內召太常寺卿〔劉傳尙有光祿寺卿一轉〕,進工部右侍郞,御史王時英閹黨也憾世賞不同己,誣奏其以鑽營得卿貳,世賞遂告歸〔劉傳作魏廣微扼其三殿恩蔭不行考滿乞歸與此不同〕璫誅起家爲刑部左侍郞,徙吏部右侍郎,將到官〔寇宗重慶府志〕,會淸兵入至京畿,城內洶洶,獄囚劉仲企等百七十人破械出,謀踰城被獲,莊烈帝震怒,收世賞及刑部尙書喬允升提牢主事敖繼榮下獄,時崇禎二年也,明年五月左諭德文震孟侍經筵講論語君使臣以禮一章,反覆開陳規諷甚至,帝感悟卽日出世賞等於獄,論允升絞,以年老減死,與繼榮俱戍邊許,世賞贖罪斥爲民〔夏鑾明通鑒〕,居鄉十四年,用醇厚接物,大得鄉人敬愛,嘗代州民納賦一年,民尤德之,集萬人爲建坊,不日而成,名曰萬人坊,崇禎末復起戸部左侍郞,未久請老賜馳驛歸別給道里之費,時人榮焉,其年國變,又二年卒家。巴縣舉人劉道開爲其傳曰:明啟禎間海內偁淸正名臣,必曰鄭公三俊,劉公宗周,而吾鄉則有胡存蓼先生云,先生諱世賞,合州人,宋文定公胡安國先生之後也,初晏鹿鳴舉酒酹地曰盡某一生有不若於道者如此酒故其爲孝廉也違豐安匱一如其爲諸生時嘗讀書山寺中夜聞鬼嘯漸近窗前俄排戸入視之則亡友某生也驚定而泣相與把袂若平生因問後事曰公兩榜人也仕止太守而無子夀亦不多公其勉之以遺孤相托而去公自是勵行益力,自甲午鄉薦,至辛丑捷南宮,而鬼之說一驗公素愛朱南禺狀元楷書模之頗肖至是成進士卽出朱公之門朱喜其字類己謀以大魁處公以傳衣鉢及廷對卷爲張以誠所壓猶得二甲第二人,授戸部主事,公念尊人不逮色養也更字存蓼而篤愛其弟衣服必共飲食必分田荆姜被魚魚如也秩滿外遷果得荆州太守而鬼之說再驗荆水陸之會八省之衝財貨所都奸慝所聚爲守者非以墨敗卽以茸黜公游刃有餘而一塵不染民商相安豪猾歛迹境內大治荆人至今尸祝之比其遷也乃以江防兵憲行而鬼之說於是乎不驗而公之行善愈益不已凡宦輙所至存心發政一如其牧荆州時累遷至浙江左藩其在浙也六橋三竺間名勝古蹟多所培護西湖小傳具載之故事方伯之有聲者可徑致節鉞公貧不能賂京要僅循資躡級而陞光祿卿又厯太常卿乃晉工部侍郞公立朝踽踽凉凉都人有胡戅子之號時魏璫始橫殺工部主事萬璟楊大洪列上其大罪二十款公與諸君子連疏繼劾之璫怒甚其義子魏廣微遂疾公會三殿告成當晉秩加恩廣微握不行僅以三品考滿蔭子入監公時已有子乃移以與侄終其友弟之義也於是上疏乞骸骨歸公之居里門也愛百姓甚於子弟惡貪吏甚於盜賊竿牘居間尤不屑屑爲士之有貧而好學者陰薦之不使之知親戚或不學而求薦雖房幃關說終不爲援事關地方則言人之所不敢言利在桑梓則爲人之所不肯爲府差之徵求如虎公不動聲色而驅之窮民之投獻如林公曲爲曉譬而悟之州有某孝廉者習爲驕奢窮聲色貨利之奉然對公未嘗不赧然汗下也里少年有衣𠜍詭異者見公必易而後進否則遭斥矣人有爲不善者私相戒曰何可令胡公知也公通籍三十餘年產業僅比中人城居湫隘廳事之前尙不容旋馬種田數石老蒼頭十數春秋兩稅率先輸納以爲編戸倡徵收法馬必請之藩司有司不敢加重與人交藹藹和易若無官者閒來飲酒談笑與人共樂然壁立萬仞鄉井倚重有藜藿不採之勢焉祖居雲門鎭江心有巨石衝波激漩歲壞舟無算公募數百人拽而平之合州舊有水患以嘉陵江自北來奔齧城址古堤卑薄不足抗狂瀾公乃謀於官出貲爲倡大興畚鍤於純陽山下剏築新堤高二丈廣倍之袤五十餘丈役作五年而成城賴以安百姓勞而反歡樂之號曰司空堤焉,一偁曰胡公隄,公又欲改合爲直隷州以遠郡守剝削及郡紳廣收投獻之害疏請於朝會郡人方在內閣格其議而罷先帝登極以舊望起公爲少司寇踰年廷推少宰命且下矣値本部有越獄之變上震怒同尙書喬允升逮繫鎭撫獄邸報傳州州人頂香龥天聚哭於城隍廟祈福訴愿祝公生還者日以千百數久之上怒解得釋但奪公官而公亦倦飛知還矣晚年頗好讀書刻閱史書日數卷久之重聽而精神猶健也辛巳年合州民變囚丁知州〔丁知州名仕俊陝西武功縣舉人張志官師表列於崇禎間而不知其任於何年可据此補〕殺王侍御是日公與侍御並輿而行亂民旣殺侍御爭擁公輿曰除害無驚我公也,癸未公年七十有四矣,又起爲少司徒,與王相國同時赴闕旣至則王歸而公留焉時政日非鄭劉兩公皆以忠直蒙譴去,公老成孤立不合時宜有魏藻德者宣言於朝曰此何時也亞卿中可容聾老乎公聞之慨請致仕得旨賜馳驛歸公平生遇三魏輙爲所阻著三鬼論以志慨甲申春公甫出都而國變作不數年而公捐館矣然享壽七十七歲,位登九卿,有子二人,而鬼之說於此不驗,總而計之,公遇鬼之鬼一遇人之鬼三鬼之鬼能知公太守以前之功名公能造命則不復能知之矣人之鬼能阨公侍郞以後之功名公能順命則不怨其阨矣所以造命者行善之功也所以順命者守道之效也行善而守道是公鹿鳴時之律令也,故余謂三鬼記可以不必作也評曰濮巖山川秀麗何其多賢也,忠直如鄒立齋,德行如文少江尙矣,若董太常之擊賊殺身成仁,李方伯之遺愛存神過化莫不千秋自命可法可傳,而大司寇胡公以淸介特聞,其大節著於忤璫而全身保於勇退薑桂之性老而愈辣堅剛之氣百折不回豈非特立獨行君子者耶若卵翼維新髮膚無愛是億福所鍾非一家之瑞也贊曰:矯矯尙書,光岳吐氣,刻意厲行,獨立不懼,有懷惟德,無欲斯剛,品齊劉鄭,忠亞左楊,三仕三已,無愠無喜,始終一人,而逢三鬼,新堤突屼,號曰司空,千秋萬世,憶我胡公〔張乃孚合州志自怡軒詩文集〕。道開,字非眼,號了庵,崇禎癸酉舉人,有重名於時,著作甚富,有《自怡軒詩文集》行世,世賞箸有《閲史載筆》無卷數。《寇宗重慶府志》」〔胡其儼《山居紀難編》言荆州生員王維章坐事繫獄久,世賞至立出之,且請還其學籍,明年維章聯捷,館選後仕至四川巡撫,荆人無不嘆謂胡公知人,其事殊爲可傳,而劉傳不載,今補錄于此,戊午冬至日森楷坿記,又四川通志載王維章,夷陵進士,崇禎中任四川巡撫,則其儼所言信有徵矣,己未小除夕森楷又記〕〔森楷案:世賞孫胡其儼《山居紀難編》言州牧丁與王侍御互相虐民,造假卷置土牢,遭者傾家,否則喪身云云,則丁非良吏也,王侍御有二人不知爲祚昌爲策竢,詳攷之,又起爲少司徒,紀難編作起爲刑部尙書,見在施家嘴追刻之牌坊上署刑部尙書,其卽本諸《紀難編》與紀難編言:四月望,世賞聞京信,籲天號泣,望闕再拜,痛絶復蘇者數次,隨卽易服居廬,上書請立親王,興師討賊,專使賚往,至渝而曾英兵敗,賊兵阻道不達而還,世賞乃盡散家財,招集義勇可二千人,再勸募同鄉,又得千六百人,欲起以勤王,方訓練月餘,而精神衰弱不支,乃以付弟子琨珆等,而攜家辟難于陶家洞,賊至,我琨、我珆出兵拒卻之,一鄕得以無恙,明年二月自洞歸家,憂憤不食三月卒,遺命我琨、我珆出從春石討賊,勿以我喪爲念,春石樊一蘅字也,較劉傳爲詳,但得書較遲,礙難添入,今補于此,森楷案:世賞孫胡其儼《山居紀難編》言《閱史載筆》二十餘卷,非竟無卷數,然不能確言其卷數,則亦與無卷數等耳,但其書卷帙不少,今未有存者,姑識于此,以俟訪焉〕,《民國新修合川縣志》卷四十一鄉賢
  5. ^ 《萬曆二十九年辛丑科會試進士履歷便覽》
  6. ^ 「陞戶部郎中胡世賞為岳州府知府」,《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四百三十三萬曆三十五年五月四日丙寅
  7. ^ 「陞湖廣副使胡世賞為浙江參政」,《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五百十八萬曆四十二年三月二十三日乙亥
  8. ^ 「浙江廵塩御史崔爾進言:據塩道參政胡世賞稱,兩浙額引每歲四十四萬四千有奇,因加稅搜括引益積壅至存司引目一百五十餘,萬不得已議于常額之外每歲帶銷五萬盖欲疏壅滯足額課耳。邇年水旱頻仍。產塩之地數少而貴。售塩之地數多而賤。前塩臣楊鶴疏云:昔之壅。壅在引。今之壅。壅在塩。彼時即欲將每年帶銷五萬餘引之數量銷一萬方在候旨今各商呶呶俱望盡减帶銷。然欲减塩必圖足課帶銷既減則京課虧乏額內其一千三百餘兩別無堪補。仍應如前塩臣議。帶銷舊引一萬而于各引內每引加銀三釐共合一千三百餘兩以凑抵每年京課一十四萬五千兩之額。課既不虧。商又樂從。似為経久可行。戶部議覆。上是之」。《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五百三十六萬曆四十三年閏八月二十二日丙寅
  9. ^ 實錄作副使,誤,當從履歷;「胡世賞為按察使副使」。《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五百六十八萬曆四十六年四月八日丁酉
  10. ^ 「陞浙江按察使胡世賞為本省右布政」。《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五百八十二萬曆四十七年五月五日丁亥
  11. ^ 「陞浙江右布政使胡世賞為本省左布政使」。《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八天啟元年三月十二日甲寅
  12. ^ 「陞浙江布政使司左布政胡世賞為太僕寺卿」。《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二十二天啟二年五月十一日丙午
  13. ^ 「癸卯,……太僕寺卿柳佐;添註太僕寺卿胡世賞、高攀龍;屯田太僕寺卿董應舉、太僕寺卿管京營東西二路少卿事林熙春南居益張五典;詹事府少詹事兼侍讀學士薛三省張鼐汪輝各以考察自陳不職乞休,俱令炤舊供職,未赴任者仍作速前來受事」。《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三十天啟三年正月十二日癸卯
  14. ^ 「以太僕寺卿胡世賞為太常寺卿」。《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三十八 天啟三年九月十五日壬寅
  15. ^ 「以皇子生,覃恩錄廕,……太常寺卿胡世賞男我琨……俱准送監讀書」。《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四十一天啟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乙酉
  16. ^ 「太常寺卿胡世賞等劾魏忠賢不聽」。《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四十三天啟四年六月七日己丑
  17. ^ 「改陞工部右侍郎董可威為本部左侍郎,太常卿胡世賞為添設右侍郎協理殿門工程事務」,《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六十天啟五年六月十日丙戌
  18. ^ 「命工部添設右侍郎胡世賞署掌本部印信」,《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六十天啟五年六月十三日己丑
  19. ^ 「加恩文武諸臣大臣,賚銀幣者禮部尚書林堯俞孟時芳薛三省、兵部尚書高第趙彥、工部尚書白所知、太常寺卿薛鳳翔等;恭順侯吳汝胤陞服俸一級;廕一子入監兼賚銀幣者工部侍郎董可威、胡世賞」。《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六十三天啟五年九月九日甲寅
  20. ^ 「以門工廕工部左侍郎董可威子僎右侍郎胡世賞子我珫各入監讀書」,《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六十四天啟五年十月十八日癸巳
  21. ^ 「四川道御史王時英疏參浙江廵撫劉可法、吏部郎中唐暉、工部侍郎胡世賞,得旨劉可法厚結趙南星躐陞浙撫,唐暉貪婪不簡,倚仗門戶,取銓如寄,俱著削籍為民當差,仍追奪誥命,胡世賞鑽謀亞卿既經白簡,著冠帶閑住」。《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六十五天啟五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辛未
  22. ^ 「四川道御史王時英疏為直紏奸臣以清仕路,……若工部右侍郎胡世賞更有可奇焉,有謂其久任浙江監司,與朱國禎最契,其地方官評一任顛倒,嘱托及國禎,幸叨大拜,更結為心腹者,有謁其謀亞卿強同鄉司官王任杰,因其不從,而逄人罵詈者,至聖駕賁臨北郊,此何如大典也,世賞職居太常,抗違稽期,甚無人臣禮,及不自反委罪於人,被科臣陳序露之白簡,且慢無忌憚,必圖亞卿,如此好官,自為任人垂罵,尚可一日容其悠悠顯要耶,奉聖旨:……胡世賞鑽謀亞卿,既經白簡,著冠帶閑住」。《明熹宗七年都察院實錄》卷十天啟五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23. ^ 「吏部題覆廷臣薦列諸臣,……原任工部右侍郎胡世賞……今各奉明旨,即與起用,請將胡世賞遇缺會推」。《崇禎長編》卷七崇禎元年三月十二日癸酉
  24. ^ 「若張鳳翔之綜覈、李邦華之振刷、朱世守之端方、胡世賞之清謹,亦皆起廢中有用之才」。《崇禎長編》卷三十一崇禎三年二月三十日庚辰
  25. ^ 「起陞呂兆熊為南京戶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縂督粮儲,胡世賞為刑部左侍郎」。《崇禎長編》卷十二崇禎元年崇禎元年八月四日壬辰
  26. ^ 「壬午,刑部右侍郎胡世賞疏言:臣為太常卿之嗣,值楊漣首參魏忠賢,臣即有權璫罪惡巳彰一疏攖忠賢怒,久而不遷,吏部以越臣陞轉者甚多,始遷臣為恊理工程工部添設右侍郎,正值崔呈秀曹欽程作孽之時,敘門工,敘殿工,呈秀以御史陞太僕寺卿,復陞工部侍郎,仍以御史廵視,臣先後加服俸一級,臣疏辭不允,不敢再請者,懼彰呈秀躐陞之罪,而犯其虎噬也,後修理監房一事,主事鮑國忠估計六百兩,而曹欽程估萬餘兩,臣堅執不行,遂觸其怒,二奸主計逐臣閑住,此臣加級回籍之始末也,今皇上起臣今職,仍加服俸一級,班行之中,章服獨異,臣實愧之,乞准辭以安愚分,章下所司」。《崇禎長編》卷十七崇禎二年正月二十六日壬午
  27. ^ 「刑部尚書喬允升、左侍郎胡世賞、右侍郎朱世守同議得要緊在城守,每垛五人,二人當守,目不許瞬,二人休息分時輪代,以防其疲……」。《崇禎長編》卷二十八崇禎二年十一月十一日壬辰
  28. ^ 「又謂刑部越獄,臣貽書喬允升令虛報緝獲,侍郎胡世賞力持不可,司官多見其書者,人非病風喪心,誰肯為此,胡世賞見在司官,為誰可一問而得也」。《崇禎長編》卷三十一崇禎三年二月十七日丁卯
  29. ^ 「左副都御史易應昌上原任刑部尚書喬允升、左侍郎胡世賞、提牢主事敖榮繼失囚,爰書按《大明律》凡獄卒不覺失囚者減囚罪二等,若囚自內反獄在逃又減二等,司獄官典減獄卒罪三等,其提牢官,若不曾點視,以致失囚者,與獄官同罪,而尚書侍郎不載,又《國朝典彙》載嘉靖十八年,刑部賊囚越獄,事聞,詔錦衣衞逮司獄張鳳、提牢主事曹亨,責訊奪廵風主事吳崑俸半年切責,尚書周期雍、侍郎宋景等各奪俸三月,第先朝之脫獄在安常無事之時,今日之疏虞在邊警戒嚴之日,不可概論,臣等從公議罪,惟榮繼合杖九十,此律有可據,罪無可辭者,至允升、世賞欲為議罪,而無律可據,倘念允升身閱六朝,恩可推於老馬,世賞夜縳三賊,過可贖於焦頭,此皇上天地之仁,非臣等所敢擅,或即從提牢主事律,再減二等,允升世賞各杖七十,亦惟皇上命,帝以允升等當敵兵臨城多囚在繫,毫無儆戒,以致殺人放火反獄闖城,平昔職業安在,無怪緣事者願入刑曹,陳世相徑出應募法官如此難逭,明條其從,重擬罪以聞」。《崇禎長編》卷三十三崇禎三年四月二日辛亥
  30. ^ 「壬子,吏部等衙門尚書王永光等公疏:請寬刑臣喬允升、胡世賞等并及工臣張鳳翔,帝不從」。《崇禎長編》卷三十三崇禎三年四月三日壬子
  31. ^ 「內閣制敕房辦事中書沈自植訐奏喬允升逸囚一案,宜服厥辜并誣以庇姦黨縱向馬諸事,及其門士茅維有通同班皂需索過付之罪而故寬胡世賞以為時方候少宰命宜與矜,原皆冢宰王永光使之也,帝命院寺併勘以聞」。《崇禎長編》卷三十四崇禎三年五月三日壬午
  32. ^ 「都察院等衙門覆奏反獄一案,查名例內一款,凡断罪而無正條者引律比附應加應減定罪奏聞,提牢主事敖榮継請比獄卒律杖八十擬徒二年,尚書喬允升請比提牢主事例減等杖六十擬徒一年,侍郎胡世賞十二月十六後以推銓候命例非入署之期,又陳世相出獄係允升批呈原與世賞無與,請比□同寮犯公罪不知情者律杖六十,帝以遇警縱囚,自當別論,易應昌等何得曲意狥庇,其遵前旨,另擬以聞」。《崇禎長編》卷三十四崇禎三年五月六日乙酉
  33. ^ 「都察院大理寺復谳喬允升等之獄,帝以允升縱囚闖城,且骫法欺餘,罪應論統,念其年老疾篤,姑准减等遣戍,胡世賞依律杖八十,敖榮継下所司另擬,茅維逓觧回籍,其中書沈自植奏內事情,原籍查究」。《崇禎長編》卷三十五崇禎三年六月二十五日癸酉
  34. ^ 「准刑部左侍郎胡世賞閑住」。《崇禎長編》卷三十七崇禎三年八月二日己酉
  35. ^ 「二年冬,我大清兵薄都城,獄囚劉仲金等百七十人破械出,欲逾城,被獲。帝震怒,下允升及左侍郎胡世賞、提牢主事敖繼榮獄,欲置之死。中書沈自植乘間摭劾允升他罪,章並下按問。副都御史掌院事易應昌以允升等無死罪,執奏再三,帝益怒,並下應昌獄,鐫僉都御史高弘圖、大理寺卿金世俊級,奪少卿周邦基以下俸,令再讞。弘圖等乃坐允升絞,而微言其年老可念。帝謂允升法當死,特高年篤疾減死,與繼榮俱戍邊,世賞贖杖為民」。《明史》卷二百五十四
  36. ^ 「震孟講魯論,君使臣以禮一章,反覆規諷,帝卽降旨出尙書喬允升侍郎胡世賞於獄」.《明史》卷二百五十一
  37. ^ 《四川通志》卷二十五重慶府五,第17頁
  38. ^ 《國榷》卷一百
  39. ^ 「胡世賞,合州人,進士,由縣令屢陞至刑部尚書,皆有政績,居鄉醇厚,郡人悉推重之」。[雍正]《四川通志》卷八
  40. ^ 「胡世賞《蜀人物誌》:合州人,為諸生即以古人自期。萬曆甲午舉於鄉,辛丑成進士,授禮部主事,歷戶部員外郎,中出為荊州知府。荊,沖繁華麗。獨以淡泊自守,著剛正聲。尋擢上下江防道,至浙江左布政使,內升太常寺正卿,轉工部右侍郎。魏黨御史王時英參世賞,以鑽營得卿二,遂門。及璫誅,起用刑部左侍郎,遷吏部右侍郎。視事有期,會監犯越獄,罷官歸。崇禎末復起戶部左侍郎,到官即以重聽告老,賜馳驛歸,仍給道里費,時人榮焉。性端介方正,外內嚴肅。嘉陵江北來直衝州城,言於當事,創修新堤,五年工始畢,百姓號日「胡公堤」。晚遭大亂,令終於家,年七十六歲」。道光《重慶府志》
  41. ^ 「子六:長璟,項城令,娶孝亷鄭卿女,李出;古生璲、珣、瑨、瑊、瓘,璲承公廕娶貢生熊岳女,珣聘南給事歐陽調律女,瑨聘參政康新民女,瑊聘布政使胡世賞女,瓘聘大學士陳文憲公孫女;孫男二:有翼、有福,孫女一嫁行人楊繼夔孫楊起勛,皆璟出」,「明通議大夫户部右侍郎贈户部尚書希泉王公墓誌銘」,[乾隆]《廣安州志》卷之六
  42. ^ 《巴渝文物古蹟》,重慶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第295頁
  43. ^ 按《广州府志》:“荩臣字于宣,南海人。隆庆间举人,授贵阳司理。土寇安国亨叛,荩臣至,为陈顺逆,晓以祸福,贼遂匍匐稽颡,愿受约束。擢荆州同知,改梧州,皆职税务,前后上还羡金万馀,不为染指。迁浙江运司,后陞岳州知府。为忌者所中,遂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