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淵
累淵(累ヶ淵,かさねがふち)是茨城縣常總市羽生町法藏寺後方的鬼怒川沿岸的地名。江戶時代,以此地為舞台的女性累(るい、かさね)的怨靈和除靈物語廣為流傳。
四代目鶴屋南北以此物語為題材,創作『色彩間苅豆』,發展為稱為累物(かさねもの)的許多歌舞伎作品,還有三遊亭圓朝的落語(怪談噺)『真景累淵』。
累物語
累物語最早見於元祿3年(1690年)出版的假名草子本『死靈解脱物語聞書』。根據『聞書』,源自慶長17年(1612年)至寛文12年(1672年)的60年間發生的真實故事。
- 下總國岡田郡羽生村(現茨城縣常總市羽生町)住有百姓・与右衛門、後妻・阿杉和阿杉的女兒・助,助長相醜陋、腳也不方便,与右衛門因而厭惡她。所以,与右衛門把助扔進河裡殺害。翌年,与右衛門和阿杉生了女兒累,但是,累和助長的一模一樣,所以,村人謠傳此為助在作祟。
- 雙親相次亡故的累迎來谷五郎入贅,成為第二代与右衛門。但是,谷五郎嫌惡累的容姿,計畫殺害累再娶。正保4年(1647年),谷五郎將累推下河殺害。
- 之後,谷五郎娶了幾個後妻,卻相次死亡。終於和第6個後妻生了女兒菊。寛文12年(1672年),累的怨靈附在菊身上,借菊之口訴說谷五郎的惡事,要求供養,折磨菊的身體。近隣的飯沼弘經寺的修行僧祐天上人聽聞此事,成功讓累解脫成佛,但是,菊又被助的靈附身。上人從村人口中得知累和助的過去,助其解脫。
法藏寺有累之墓,是常總市的指定文化財[1]。又,寺內保存祐天上人用於解脫的數珠・累曼陀羅・木像等[1]。
作品化
累淵物語在江戶時代廣為流傳,改編成許多作品。作為怪談廣為人知的契機是四代目鶴屋南北所作的「色彩間苅豆」[1],其他尚有以下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