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思陨击坑
行星 | 火星 |
---|---|
坐标[錨點失效] | 76°54′S 21°54′E / 76.9°S 21.9°E |
火星方格列表 | 火星南海區 |
直径 | 101.84公里(63.28英里) |
命名 | 詹姆斯·索思 |
索思陨击坑(South)是火星南海区的一座撞击坑,中心坐标位于南纬76.9度、东经21.9度,直径101.84公里(63.28英里),其名称取自英国天文学家詹姆斯·索思(1785年-1867年),1973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行星系统命名工作组批准接受[1]。
描述
距离该陨坑非常近的地方分布有被称为“瑞士干酪”的特征。瑞士干酪特征(SCF)之所以这样命名,是因为它们看上去像瑞士奶酪上的洞孔。2000年,首次通过火星轨道器相机拍摄的图像发现了它们[2]。这些特征通常有数百米宽、8米(26英尺)深,底部平坦,侧面陡峭。它们往往具有相似的豆状外形,尖端指向南极。太阳的角度可能有助于它们变得圆润。在火星夏至附近,太阳可一直保持在地平线以上。因此,圆形凹陷处的崖壁将会受到更强烈阳光的照射,升华速度比坑底更快。造成崖壁升华消退,而坑底保持不变[3][4]。
随着季节性霜冻的消失,坑壁相对于周边地形似乎明显变暗。据观察,瑞士干酪特征的尺寸逐年增加,平均速率为每年1至3米(3.3英尺到9.1英尺),这表明它们是在水冰层之上的一层二氧化碳薄冰层(8米或26英尺)中形成的[5][6]。
图集
-
海盗2号轨道器]]拍摄的照片。
-
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背景相机拍摄的索思陨击坑东侧边缘。
-
索思陨击坑内土丘南部的地层,注:这是前一幅东侧图像的放大版。
-
背索思陨击坑外的“瑞士干酪特征”地层,注:这是前一幅东侧图像的放大版。
-
背景相机拍摄的索思陨击坑西侧边缘。
-
索思陨击坑内西侧土丘中的地层,注:这是前一幅西侧图像的放大版。
-
索思陨击坑西侧边缘外的“瑞士干酪特征”地层,注:这是前一幅西侧图像的放大版。
另请查看
参考文献
- ^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IAU) Working Group for Planetary System Nomenclature (WGPSN). South on Mars. Gazetteer of Planetary Nomenclature. US Geological Survey. [2 February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7).
- ^ Thomas, P. C.; et al. North-south geolog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residual polar caps on Mars. Nature. March 2000, 404 (6774): 161–164. Bibcode:2000Natur.404..161T. PMID 10724162. S2CID 4379259. doi:10.1038/35004528.
- ^ Hartmann, William K. A Traveler's Guide to Mars. Workman Publishing. 2003.
- ^ Mangold, Nicolas. Ice sublimation as a geomorphic process: A planetary perspective. Geomorphology. 2011, 126 (1–2): 1–17. Bibcode:2011Geomo.126....1M. doi:10.1016/j.geomorph.2010.11.009.
- ^ Byrne, S.; Ingersoll, A. P. A Sublimation Model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Martian Polar Swiss-cheese Features. AAS/Division for Planetary Sciences Meeting Abstracts (American Astronomical Society). 2002, 34: 837. Bibcode:2002DPS....34.0301B.
- ^ Russell, Patrick. South Pole Residual Cap Swiss-Cheese Terrain Monitoring. 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 Lunar and Planetary Laboratory: HiRISE. 26 September 2007 [2 February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