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姑巒溪
秀姑巒溪 阿美語:Siwkolan a tarawadaw | |
---|---|
词源 | 《花蓮縣志》:秀姑巒,昔為港口村舊名,今作溪名、山名,當秀姑巒溪入海處,有小島,阿美族稱「芝波蘭」,其義為「在河口」。番俗六考,書作泗波闌。續修台灣府志、及赤嵌筆談,書作薛波闌。日本商船「順吉丸」船長文助脫險漂流記,書作芝舞闌。彰化縣志及淡水廳志,書作繡孤鸞。噶瑪蘭廳志,書作秀孤鸞。又作秀姑蘭。日治時期,書作秀姑巒此作為最近之稱沿用未改者。 |
國家 | 中華民國(臺灣) |
地區 | 臺灣東部 |
區 | 花蓮縣、臺東縣 |
流域 | |
水系 | 中央管河川 |
源頭 | |
• 位置 | 花蓮縣卓溪鄉大水窟山 |
• 海拔 | 3,379米(11,086英尺) |
第二源头 | 馬霍拉斯溪 |
• 位置 | 花蓮縣卓溪鄉馬博拉斯山東側 |
• 海拔 | 3,700米(12,100英尺) |
河口 | 太平洋 |
• 位置 | 花蓮縣豐濱鄉靜浦 |
• 坐标 | 23°28′40″N 121°30′08″E / 23.47778°N 121.50222°E |
• 海拔 | 0米(0英尺) |
流域面積 | 1,790.46 km2(691.30 sq mi) |
本貌 | |
長度 | 104 km(65 mi) |
流量 | |
• 平均流量 | 109 m3/s(3,800 cu ft/s) |
• 最小流量 | 16 m3/s(570 cu ft/s) |
• 最大流量 | 19,000 m3/s(670,000 cu ft/s) |
特徵 | |
左岸支流 | 奇美溪 · 打落馬溪 · 富源溪 · 紅葉溪 · 豐坪溪 · 卓溪 · 源城溪 · 樂樂溪 · 磨仔溪 · 石平溪 · 萬朝溪 |
右岸支流 | 苓仔溪 · 呂範溪 · 阿眉溪 · 尋腰溪 · 高寮溪 · 樂合溪 · 安通溪 · 吳再溪 · 拱子溝溪 · 阿眉溪 · 馬加祿溪 · 九岸溪 · 崙天溪 · 秀巒溪 · 螺仔溪 · 鱉溪 · 阿里山溪 · 大坡溪 |
秀姑巒溪(阿美語:Siwkolan a tarawadaw)位於台灣東南部,屬於中央管河川,以泛舟活動知名。「秀姑巒」是阿美語Ci'poran的台語音譯[註 1],其義為「在河口」,原指奚卜蘭島(又稱獅球嶼,為秀姑巒溪出海口的小島)。
秀姑巒溪本身發源於花蓮與台東兩縣之間的崙天山南側,但整個水系的最遠源流則為其最長支流樂樂溪(拉庫拉庫溪)的支流馬霍拉斯溪,發源於中央山脈的馬博拉斯山東側[註 2]。秀姑巒溪上游原為向東流,因受阻於海岸山脈,轉而沿花東縱谷向北流,匯集各支流後在瑞穗鄉往東,經過海岸山脈後,進入太平洋,是台灣唯一一條切過海岸山脈的主要溪流。
秀姑巒溪整個水系全長則約104公里[1],主流則約81.15公里,流域面積廣達1790.46平方公里[2],平均坡度為1:34,可算是台灣東部第一大河川,也是形成花東縱谷沖積扇的主要河流。主要支流有富源溪、紅葉溪、豐坪溪、卓溪和樂樂溪。
地形
秀姑巒溪流域河谷平原位在花東縱谷之中段,北起花蓮溪分水嶺大富、大豐附近,南迄卑南溪之分水嶺的大坡、池上[3],行政轄區包括瑞穗鄉、玉里鎮及富里鄉等鄉鎮。秀姑巒溪流域河谷平原主要為沖積層及沖積扇堆積所構成,匯合清水、卓溪、它皮蘭、紅葉溪、富源溪等支流,貫穿縱谷中段,由瑞穗東迴而循海岸山脈橫谷入海,主要的沖積扇有富源沖積扇、紅葉沖積扇、豐坪溪沖積扇、樂樂溪沖積扇、崙天溪沖積扇等[3]。富源沖積扇由富源溪沖積而成,發育不佳,以北扇為主,南扇不發育,而呈左右不對稱之偏形沖積扇,扇徑約3.8公里,扇頂高度240公尺,扇端高度約140至160公尺。紅葉沖積扇由紅葉溪沖積而成,扇徑5公里,扇頂高度180公尺,扇端高度80公尺,扇面北半部完整,南半段被舞鶴台地所阻發育不完整[3]。豐坪溪沖積扇為豐坪溪河口所形成之沖積扇,規模較小,扇徑約1.5公里,扇頂高度110公尺,扇端高度95公尺,扇面坡度甚平緩,幾近平坦[3]。樂樂溪沖積扇為一大型之人肩形沖積扇,北扇大而南扇較小,其平均扇徑約6公里,扇頂高度165公尺,扇端逼近海岸山脈西麓[3]。崙天溪沖積扇扇徑約2公里,扇頂高度260公尺,扇端高度180~200公尺;扇面亦北大南小,呈一偏形沖積扇[3]。
支流 | 長度(km) | 流域面積(km²) | 平均坡度 | 計畫洪水量(CMS[註 3]) | 流經地區 |
---|---|---|---|---|---|
富源溪 | 28 | 186.9 | 1:114 | 2,540 | 瑞穗鄉、萬榮鄉 |
紅葉溪 | 16.7 | 65.30 | 1:57 | 2,920 | 瑞穗鄉、萬榮鄉、卓溪鄉 |
豐坪溪 | 37 | 286.80 | 1:155 | 3,930 | 玉里鎮、卓溪鄉 |
樂樂溪 | 53.76 | 628.40 | 1:122 | 8,720 | 玉里鎮、卓溪鄉 |
河流地形學
河川襲奪說
徐鐵良與陳培源於1951年提出一假說,指出數十萬年前秀姑巒溪、花蓮溪之間曾經發生河川襲奪現象[5]。根據此一假說,古花蓮溪河道從花東縱谷南端;海岸山脈東側只有一條奇美溪。在板塊聚合的作用下,海岸山脈被持續抬升,使得奇美溪流速變快,再加上海岸山脈的八里灣層地質鬆軟,所以向源侵蝕的情況明顯,最後奇美溪在瑞穗附近切穿海岸山脈,此即河川襲奪現象。在此案例中,奇美溪為搶水河(襲奪河),瑞穗以北的花蓮溪成為斷頭河,瑞穗以南的古花蓮溪河段成為改向河,富源溪成為反流河,其中後兩者出現近乎直角的襲奪灣,並改沿著原奇美溪河道注入太平洋,即是今日的秀姑巒溪。秀姑巒溪因流量增加,使其流域內侵蝕加劇,出現曲流、河階等地形,可用回春作用解釋。
先行河說
「河川襲奪說」多半是基於地形學證據,但後來學界根據其他方法提出質疑[6]。其中鄧屬予在1977年根據水量與橫谷地貌推測秀姑巒溪不具襲奪能力;若搭配海岸山脈地質與第四紀海岸山脈地盤上升,秀姑巒溪的河階、直角轉彎等地形用先行河的概念解釋更為恰當[7][8]。張瑞津等人於1992年利用於德武、掃叭、鶴岡等河階的覆瓦構造推論富源溪的古流向,並根據階地分佈與傾向、岩層比對發現海岸山脈都鑾山層的階地殘餘面可比對上述河階,認為秀姑巒溪至少在五萬年前(高位河階第二階形成的年代)流路就與今日相同、係切穿海岸山脈而入海,而此處河階的形成是受地盤抬升與岩性控制的雙重影響,因此秀姑巒溪是先行河的可能性高於河川襲奪[9]。
即便如此,「秀姑巒溪河川襲奪說」仍廣為流傳[10][11]。
水系
以下由下游至源頭列出秀姑巒溪水系的主要河川,其中粗體字為主流河道。
- 秀姑巒溪:花蓮縣、台東縣
- 奇美溪:花蓮縣瑞穗鄉
- 打落馬溪:花蓮縣瑞穗鄉
- 富源溪:花蓮縣瑞穗鄉、萬榮鄉
- 紅葉溪:花蓮縣瑞穗鄉、萬榮鄉、卓溪鄉
- 苓仔溪:花蓮縣玉里鎮
- 呂範溪:花蓮縣玉里鎮
- 阿眉溪 (玉里鎮):花蓮縣玉里鎮
- 尋腰溪:花蓮縣玉里鎮
- 豐坪溪:花蓮縣玉里鎮、卓溪鄉
- 太溪:花蓮縣卓溪鄉
- 高寮溪:花蓮縣玉里鎮
- 卓溪:花蓮縣玉里鎮、卓溪鄉
- 源城溪:花蓮縣玉里鎮
- 樂合溪:花蓮縣玉里鎮
- 樂樂溪 (拉庫拉庫溪):花蓮縣玉里鎮、卓溪鄉
- 安通溪:花蓮縣玉里鎮、富里鄉
- 吳再溪:花蓮縣富里鄉
- 拱子溝溪:花蓮縣富里鄉
- 阿眉溪:花蓮縣富里鄉
- 磨仔溪:花蓮縣富里鄉、卓溪鄉
- 馬加祿溪:花蓮縣富里鄉
- 九岸溪:花蓮縣富里鄉
- 秀巒溪:花蓮縣富里鄉、卓溪鄉
- 螺仔溪:花蓮縣富里鄉
- 鱉溪:花蓮縣富里鄉
- 阿里山溪:花蓮縣富里鄉
- 石平溪:花蓮縣富里鄉、卓溪鄉
- 大坡溪:花蓮縣富里鄉、臺東縣池上鄉
- 萬朝溪:臺東縣池上鄉、海端鄉
- 龍泉溪:臺東縣海端鄉
主要橋樑
以下由河口至源頭列出主流上之主要橋樑:
秀姑巒溪河段
豐濱鄉
瑞穗鄉
玉里鎮
富里鄉
富源溪河段
樂樂溪河段
觀光景點
- 秀姑漱玉:花蓮八景之一,位於台11線長虹橋附近,是散落在秀姑巒溪出海口的石灰岩,由堆積在海上的生物碎屑、化石、珊瑚礁所組成,過去這個區域也是海水溫度較為溫暖的火山島弧地區,受到板塊擠壓和地殼變動,這些火山島和珊瑚礁被抬升出水面,形成形狀各異的巨石景觀[12]。
- 奇美大峽谷
- 秀姑巒溪泛舟:秀姑巒溪在1981年左右開始發展泛舟活動,目前依然是台灣泛舟最興盛的區域。多數泛舟行程自瑞穗大橋起,到長虹橋為終點,時間約3到4小時,中間在奇美設有休息點。由於泛舟河段位於秀姑巒溪下游,水量充沛,而且無人為污染,水質良好,河道地形陡竣,平均坡度達1/34,為全台河川最陡者,沿途有無數激流、漩渦與險灘,全程充滿挑戰與刺激感,故全年皆為泛舟季節[13]。
相關條目
註釋
參考資料
- ^ 景點介紹 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2021-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5).
- ^ 水利署第九河川局. [2020-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7).
- ^ 3.0 3.1 3.2 3.3 3.4 3.5 地理環境概述. 地下水觀測網. [2015-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7) (中文(臺灣)).
- ^ 秀姑巒溪流域. 水利署第九河川局. 2015-08-18 [2015-08-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中文(臺灣)).
- ^ 徐鐵良; 陳培源. 臺灣花蓮溪之河流襲奪 (PDF). 臺灣省地質調查所彙刊 (臺北縣: 臺灣省地質調查所): 19–21, 35–43. [2024-01-0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4-01-24) (中文及英语).
- ^ 游牧笛. 秀姑巒溪的襲奪爭議. 地理‧教育. 2020-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22).
- ^ 鄧屬予. 秀姑巒是個女海盜嗎?. 演化. 1977, (5): 71–73.
- ^ 黃麗津; 楊貴三; 蔡衡. 竹坑北坑河川襲奪及其在造構地形上的隱義 (PDF). 地理學報. 2013: 23–46 [2024-01-05]. ISSN 0494-5387. doi:10.6161/jgs.2013.7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05).
- ^ 張瑞津; 石再添; 沈淑敏; 張政亮. 花東縱谷北段河階的地形學研究 (PDF).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報告. 1992, (18) [2024-01-05]. ISSN 1019-668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4-01-05).
- ^ 陳文山. 縱谷、縱谷、縱情翠谷. 阿山的地科研究室. [2024-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11-20) (中文(臺灣)).
- ^ 第九河川局. 淺談花蓮溪與秀姑巒溪之河川襲奪. 水利署電子報. 2023-04-14 [2023-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08) (中文(臺灣)).
- ^ 台灣的河川 林孟龍/著 ISBN 978-957-30493-8-8 2002年4月出版
- ^ 張炎銘. 遊大河聽故事. 臺北市: 科技圖書. 2013: 191. ISBN 978-957-655-517-6.
- 傅金福,河川之美系列- 秀姑巒溪之卷(pdf),漢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