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芳龍巖宮
(重定向自瑞芳祖師廟)
瑞芳龍巖宮 | |
---|---|
基本信息 | |
位置 | 臺灣新北市瑞芳區龍川里一坑路30號 |
宗教 | 台灣民間信仰 |
主神 | 清水祖師 |
例祭 | 農曆正月初六(清水祖師聖誕) |
建立时间 | 1926年草創,1957年建廟 |
瑞芳龍巖宮,俗稱瑞芳祖師廟。位於台灣新北市瑞芳區明燈路三段152號(因道路整編故由龍川里一坑路30號改為現址),草創於1926年,1957年建立大廟,主奉閩南安溪高僧清水祖師。每年農曆正月初六是清水祖師的誕辰,龍巖宮舉行消災祈福法會。另五月初六是清水祖師得道日,龍巖宮有廟會遶境活動,是瑞芳的盛事。
也與艋舺祖師廟、三峽祖師廟、淡水祖師廟,稱為「大臺北四大祖師廟」[1][2]。
祀神
龍巖宮佛道兼容,除了主神清水祖師之外,陪祀有佛教的觀音菩薩、地藏菩薩、伽藍菩薩、韋馱菩薩,與道教的天上聖母、關聖帝君、孚佑帝君、福德正神、田都元帥、太歲星君等神佛。
簡史
瑞芳本多福建省泉州府安溪縣(今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移民,多敬原鄉神明,清水祖師更是其中之尤者。台灣日治時期昭和元年(1926年),瑞芳坑仔內廖金旺居士開設「淨化堂」供奉自家從安溪清水巖分靈而來的清水祖師,神靈顯赫,鄉里奔相走告,香火鼎盛。但因日治時代,官吏對民眾設廟有諸多限制,故仍是私壇形式。
1948年宜蘭額頭山的佛教僧侶芳定法師,至瑞芳明燈路盧寶嬌女士家中,將其隱匿奉祀的釋迦佛、彌勒佛、觀音菩薩、地藏菩薩、韋馱菩薩、伽藍菩薩等諸佛菩薩聖像,在盧女士家安奉,消息一出,信眾遂多往參拜,絡繹不絕。
1955年6月,經廖金旺、廖木輕、礦業鉅子臺灣省議員李建和等地方士紳會商,將廖家奉的清水祖師,盧家奉的諸佛菩薩合併,建大廟供奉,以安民心,李建和遂獻廟地760坪。並請瑞芳金山寺普禮法師任開山住持。
1957年9月,因信眾太多,無法容納,又重建前後兩落殿宇。
1997年10月,改建為二層式殿宇,全廟龍柱、石雕改採用中國大陸最質地實硬,紋路細緻的青斗石,至2000年2月竣工,廟貌美侖美奐,為地方所譽。
大事記
- 1957年9月,動工建造前後兩落,廟名「龍巖宮」。聘請九份金山寺普禮法師(本名:江來發)為本宮第一任住持。
- 1962年加入中國佛教會團體會員,隸屬臺灣省基隆市佛教支會(今基隆佛教支會)。
- 1989年3月,迎請安溪清水巖清水祖師金尊安座。
- 1992年9月,依法召開信徒大會,廢除原設董事會,選出委員報准成立管理委員會,並制定本宮組織章程,楊慶豐先生當選首任主任委員,林文生先生當選副主任委員。11月,廟前土地二筆被政府徵收做「瑞芳10號道路」用地,補償費實際提存新臺幣1,237,624元。
- 1994年秋,北廂樓(原二層)拆除改建。
- 1995年5月,北廂樓(三層樓房)改建完成,並命名為「子平樓」,以紀念李建和(李建和省議員,字子平)畢生對本宮貢獻。
- 1996年,信徒大會中,李儒衛先生當選本管理委員會第二屆主任委員。
- 1997年2月,廟前鳴鳳亭(戲臺)拆除重建。同年9月,前殿(拜殿)拆除重建。
- 1998年5月,廟前鳴鳳亭(戲臺)改建成地面二層地下一層式樓房,改名為「鳴鳳樓」。8月,原借子平樓二樓龍川托兒所,改借「鳴鳳樓」樓上上課。
- 1999年2月,前殿(拜殿)改建完成,正面花堵、龍柱雕刻及地板,全部採用大陸青斗石石材。
- 2000年10月,信徒大會中,李儒衛先生當選本宮管理委員會第三屆主任委員。
- 2001年12月,主任委員李儒衛先生仙逝,於2002年2月改選主任委員,由陳維添先生續任本宮管理委員會第三屆主任委員。
- 2004年7月,大殿內部改修至12月下旬整修完成。12月,信徒大會陳維添先生當選本宮第四屆主任委員。
- 2005年6月,舉辦建廟50週年清水祖師聖誕擴大慶典活動。
- 2006年8月,中庭天棚整修完成。
- 2008年12月,信徒大會中,陳維添先生當選本宮管理委員會第五屆主任委員。
- 2009年3月,大陸祖師來台安座20週年(1989年安座),回鑾福建省安溪市安溪祖厝。同年12月主委-陳維添先生仙逝。
- 2010年1月,信徒大會改選主任委員,由李正勛先生續任本宮管理委員會第五屆主任委員。6月,本宮大殿二樓天花板改修及神像整修。
- 2012年12月,信徒大會改選第六屆管理委員暨監察委員,由李正勛先生當選本宮管理委員會第六屆主任委員。
- 2016年12月,信徒大會改選第七屆管理委員暨監察委員,由李葉玉英女士當選本宮管理委員會第七屆主任委員,另於會中敬邀卸任主委李正勛擔任榮譽主任委員。
參見
參考資料
- 《瑞芳鎮志》宗教禮俗篇
- ^ 中央廣播電台 台灣故事館. [2015-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 ^ 公民新聞 淡水清水巖祖師廟. [2018-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