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歷史地區
乌克兰历史 |
---|
历史系列条目 |
相关条目 |
這裡列出了在歷史上屬於烏克蘭,和/或乌克兰人以及他們的先人所定居過的各個地區。
主要的歷史地區
依據歷史背景對烏克蘭大致區分,可分為五大區域,在此分區間各自的族群組成、語言使用情形、歷史經驗、政治立場等都有所不同[1][2]:
- 受過哈布斯堡管治的地區,即加利西亞、外喀爾巴阡和布科維納地域,此範圍涵蓋利維夫、捷爾諾波爾、伊瓦諾-福蘭基夫斯克、外喀爾巴阡及切爾諾夫策西部等地,歷史而言上述地域受歐洲影響頗深,在族群、文化以及歷史經驗上有其獨特性。
- 沃里尼亞,此範圍涵蓋沃倫和羅夫諾兩區域,歷史而言上述地域與加利西亞一樣均受歐洲影響很多,但18世紀末波蘭被瓜分後是被帝俄兼併管治百年,在二戰後再被蘇維埃化時遭受殘酷對待,有許多烏克蘭人是被發配到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1]:1020,具有一定俄羅斯殖民的負面經驗。
- 聶伯河右岸/右岸烏克蘭,此範圍包括基輔、文尼察、日托米爾、克羅皮夫尼茨基、赫梅利尼茨基、切爾卡瑟及切爾尼夫齊東部等地,雖在波蘭被瓜分後受俄羅斯管轄,但直到19世紀末葉右岸大部分土地依據屬於波蘭領主,而在地烏克蘭人主要為農民。此地於1922年蘇聯成立時即加入烏克蘭蘇維埃,相較缺乏被強迫蘇維埃化的悲慘經驗。
- 聶伯河左岸/左岸烏克蘭,此範圍包括波爾塔瓦、切爾尼希夫、蘇梅、哈爾科夫、盧甘斯克、頓涅茨克、第聶伯羅、扎波羅熱北部、赫爾松北部和尼古拉耶夫東北部等地,此地率先於1654年佩列亞斯拉夫條約後被俄羅斯正式管轄,直接受俄羅斯影響超過三百年。
- 受過鄂圖曼帝國管治的地區,涵蓋烏克蘭南部和克里米亞半島,包括扎波羅熱南部、赫爾松南部、尼古拉耶夫西南部、敖德薩和克里米亞等地。在18世紀俄羅斯奪取前,該地域居民主要為韃靼人,未開發土地較多尤其內陸部分,葉卡捷琳娜奪得該地域後更名為新俄羅斯並積極推進墾殖開發。
徽章 | 姓名 | 描述 |
---|---|---|
喀尔巴阡 | 喀爾巴阡地區坐落在喀爾巴阡山脈主山脊以外(山脊以西)。其他名稱:喀爾巴阡魯塞尼亞、喀爾巴阡烏克蘭、亞喀爾巴阡烏克蘭、亞喀爾巴阡、跨喀爾巴阡烏克蘭、扎喀爾巴阡。 | |
哈利奇娜 | 其他名稱:加利西亞、繼-喀爾巴阡(山脊以東)。 | |
伏尔希尼亚 | 其他名稱:弗拉基米爾、沃倫、洛多梅里亚。 | |
波多利亚 | 波多利亞的意思是「低地」。 | |
基辅土地 | 其他名稱:魯塞尼亞公國,魯塞尼亞。 | |
西维利亚[3] | 其他名稱:切爾尼戈夫土地,切爾尼戈夫-西維利亞。 | |
斯洛博达 乌克兰 | ||
扎波罗热塞契 | ||
顿巴斯 | 其他名稱:庫曼人的土地。 | |
黑海沿岸 | 其他名稱:叶迪桑,奧恰基夫。 | |
塔夫里亞Tavria | 其他名称:陶里達Taurida。 | |
布贾克 | ||
布科维纳 | 其他名称: 希賓西土地Shypyntsi Land。 |
傳統意義的地區
烏克蘭地區的傳統名稱,也是地理、歷史和民族性意義上重要的標誌。
- 第聂伯河上乌克兰,大乌克兰
- 魯塞尼亞,羅斯王國,西部烏克蘭,西部州,小波蘭
- 波多利亚(赫梅利尼茨基州、文尼察州、敖德薩州以北、基洛沃拉德州以西)、小波蘭
- 扎波罗热(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基洛沃拉德州以東),新塞爾維亞,烏克蘭中部
- 蓬蒂特草原東歐大草原,荒野之地,新羅斯
- 克里米亚( Krym ),又塔夫里亞、陶里達
- 跨喀爾巴阡 / 喀爾巴阡 魯塞尼亞, 亞喀爾巴阡羅斯,喀尔巴阡乌克兰等等
- 马拉穆列什
- 北布科维纳(切爾諾夫策州)
歷史上由烏克蘭人(與其他主要民族)居住的地區,部分或全部在現代烏克蘭之外:
- 库班,在俄羅斯-切爾克斯戰爭期間,俄羅斯政府授予黑海哥薩克人的殖民地
- 北高加索(也稱作粉乌克兰)
- 伏尔加地区(萨拉托夫周边,也稱作黄乌克兰)
- 西伯利亚(鄂木斯克周边,也稱作灰乌克兰)
- 俄罗斯远东地区(也稱作綠烏克蘭)
烏克蘭地區
地緣政治、歷史和文化層面的因素,在決定將烏克蘭不同地區劃分到半官方層面的地區時候,有擔起對應角色作用。地圖顯示了一些地區大致上的粗略位置。 “烏克蘭中部”、“烏克蘭東部”、“烏克蘭南部”和“烏克蘭西部”這些術語會經常被使用而出現。不過這些區域的邊界沒有明確的定義,通常僅作為一般上的參考。此類區域通常可能包括:
- 乌克兰中部,是一個更模糊的術語,通常表示西方或東南部總代稱所未包含的地區。
- 乌克兰东部,會指向頓河盆地、烏克蘭斯洛博達、陶里達大陸地區等。
- 乌克兰南部,通常包括整個塔夫利、克利福洛盆地以及尼古拉耶夫和敖德薩州地區。另外它可包括頓河盆地,特別是與亞速海相鄰的陸地。
- 乌克兰西部,會指向歷史悠久的加利西亞地區,也會包括沃利尼亞、波多利亞、外喀爾巴阡和/或布科維納。
除此外的其他術語就很少被使用到——例如“烏克蘭西南部”,它可以表示跨喀爾巴阡或布查克 。有時,“烏克蘭東南部”一詞用於定義烏克蘭南部和東部的兩個地區。由於該國的形狀,狹義上,“烏克蘭北部”一詞通常用於表示切尔尼戈夫/苏梅的隆起部分,或者更廣泛是指代整個波利西亞。 “烏克蘭西北部”几乎完全是指歷史悠久的沃里尼亚地區。這使得“烏克蘭東北部”這個詞在其中是最為罕見——它要么用作烏克蘭北部狹義定義的同義詞,要么用作斯洛博達烏克蘭(尤其是苏梅州)的同義詞。
-
乌克兰中部
-
乌克兰东部
-
乌克兰北部
-
乌克兰南部
-
乌克兰西部
-
历史地区
歷史上的烏克蘭政權
- 基辅罗斯(早期东斯拉夫人的一個國度),(879–1240)
- 加利西亚-沃里尼亚王国(1199–1349)
- 哥薩克酋長國 (1649–1764)
- 乌克兰人民共和国中央拉达(1917–1918)
- 乌克兰人民苏维埃共和国(1917–1918)
- 敖德萨苏维埃共和国(1918)
- 顿涅茨克-克里沃罗格苏维埃共和国(1918)
- 乌克兰苏维埃共和国(1918)
- 乌克兰国家元首(1918)
- 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1918–1919)
- 乌克兰人民共和国總督局(1918–1920)
- 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19–1991)
- 加利西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20)
- 喀尔巴阡-乌克兰(1938–1939)
- 乌克兰国民政府(1941)
- 乌克兰总督府(1941–1944)
參見
- 乌克兰地理
- ISO 3166-2:UA
- 以人名命名的地方列表(乌克兰)
參考
- ^ 1.0 1.1 Birch, Sarah. 2000. “Interpreting the Regional Effect in Ukraine Politics.” Europe-Asia Studies, Vol. 52, No. 6, pp. 1017-41.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7-10-23.
- ^ 謝國斌. 烏克蘭的族群政治[J]. 臺灣國際研究季刊, 2015, 11(3): 129-153.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9-12-29.
- ^ Русина О. В. Сіверська земля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Енциклопедія історії України: у 10 т. / редкол.: В. А. Смолій (голова) та ін. ; Інститут історії України НАН
- Paul Robert Magosci,Ukraine: A Historical Atlas, 1985.多伦多大学出版 ISBN 0-8020-34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