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湖北省各市州人口列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湖北省各市州人口列表列出湖北省12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及4个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历年的常住人口户籍人口人口普查年份的常住人口为人口普查数字,非人口普查年份的常住人口为年度人口抽样调查推算数字。户籍人口为公安机关统计的户口登记人数。各年的人口数据收录于次年出版的《湖北统计年鉴》与《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全省人口

根据湖北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现将2020年11月1日零时我省人口的基本情况公布如下:[參 1]

常住人口

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省常住人口[註 1]为57,752,557人。

人口增长

全省常住人口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57,237,727人相比,增加514,830人,增长0.90%,年平均增长率为0.09%。

户别人口

全省共有家庭户[註 2]19,931,045 户,集体户1,088,284户,家庭户人口为52,773,775人,集体户人口为4,978,782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5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减少0.51人。

民族人口

全省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54,981,458人,占95.20%;各少数民族人口为2,771,099人,占4.80%。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212,266人,增长0.39%;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302,564人,增长12.26%。

地区人口

根据湖北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现将2020年11月1日零时我省17个市、州、省直管市和林区(以下简称市州)的常住人口[註 1]有关数据公布如下:

地区人口

17个市州中,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人的市州有1个,在500万人至1000万人之间的市州有3个,在100万人至500万人之间的市州有11个,少于100万人的市州有2个。其中,常住人口居前五位的市州合计常住人口占全省常住人口比重为57.09%。

各地区人口[參 2]
单位:人、%
地区 常住人口 比重
常住人口数 位次 2020年 2010年
湖北省 57,752,557 全国第10位 占全国4.09% 占全国4.27%
武汉市 12,326,518 1 21.34 17.10
黄石市 2,469,079 11 4.28 4.24
十堰市 3,209,004 8 5.56 5.84
宜昌市 4,017,607 6 6.96 7.09
襄阳市 5,260,951 3 9.11 9.61
鄂州市 1,079,353 13 1.87 1.83
荆门市 2,596,927 10 4.50 5.02
孝感市 4,270,371 5 7.39 8.41
荆州市 5,231,180 4 9.06 9.94
黄冈市 5,882,719 2 10.19 10.77
咸宁市 2,658,316 9 4.60 4.30
随州市 2,047,923 12 3.55 3.78
恩施州 3,456,136 7 5.98 5.75
仙桃市 1,134,715 [註 3] 1.96 2.05
潜江市 886,547 [註 3] 1.54 1.65
天门市 1,158,640 [註 3] 2.01 2.48
神农架林区 66,571 [註 3] 0.12 0.13

地区人口变化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17个市州中,有5个市州常住人口增加。常住人口增长较多的3个市州依次为:武汉市、咸宁市、恩施州,分别增加2,541,130人、195,733人、165,842人。

性别构成

根据湖北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现将2020年11月1日零时我省17个市、州、省直管市和林区(以下简称市州)的人口性别构成情况公布如下:[參 3]

全省性别构成

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9694718人,占51.42%;女性人口为28057839人,占48.58%。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83,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上升0.28。

地区性别构成

17个市州中,常住人口性别比在105以下的市州有7个,在105至110之间的市州有8个,在110以上的市州有2个。

年龄构成

根据湖北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现将2020年11月1日零时我省17个市、州、省直管市和林区(以下简称市州)的人口年龄构成情况公布如下:[參 4]

全省年龄构成

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9420477人,占16.31%;15-59岁人口为36537085人,占63.26%;60岁及以上人口为11794995人,占20.42%,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8424339人,占14.59%。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2.40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8.90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6.4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50个百分点。

地区年龄构成

17个市州中,15-59岁人口比重在65%以上的市州有1个,在60%-65%之间的市州有14个,在60%以下的市州有2个。

17个市州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均超过7%,其中,13个市州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14%。

受教育

根据湖北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现将2020年11月1日零时我省17个市、州、省直管市和林区(以下简称市州)的人口受教育基本情况公布如下:[參 5]

受教育程度

全省常住人口[註 1]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8,952,544人;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0,064,949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9,797,523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3,583,374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9534人增加为15,502人;拥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6,603人增加为17,428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9,621人下降为34,280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22,873人增加为23,520人。

平均受教育年限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全省常住人口中,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註 4]由9.20年上升至10.02年。

17个市州中,平均受教育年限在10年以上的市州有3个,在9年至10年之间的市州有11个,在9年以下的市州有3个。

文盲人口

全省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1,341,340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1,277,714人,文盲率[註 5]由5.32%下降为2.32%,降低3.00个百分点。

城乡人口和流动人口

根据湖北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现将2020年11月1日零时我省17个市、州、省直管市和林区(以下简称市州)的人口城乡分布及流动情况公布如下:[參 6]

城乡人口

全省常住人口[註 1]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36,320,374人,占62.8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1,432,183人,占37.11%。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7,875,289人,乡村人口减少7,360,459人,城镇人口比重提高13.19个百分点。[註 6]

流动人口

全省常住人口中,人户分离人口[註 7]为18,476,561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註 8]人口为5,712,376人,流动人口[註 9]为12,764,185人。流动人口中,跨省流动人口为2,249,614人,省内流动人口为10,514,571人。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人户分离人口增加9,226,333人,增长99.74%;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增加3,788,438人,增长196.91%;流动人口增加5,437,895人,增长74.22%。

2015年

2015年湖北省各市州人口列表[參 7]
行政区 常住人口[註 10] 户籍人口
(万人)
年末数
(万人)
位次 比重
(%)
城镇化率[註 11]
(%)
人口密度
(人/平方公里)
市辖区人口
湖北省 5,851.50 全国第9位 占全国4.26% 56.85 314.7 2,187.85 6,138.91
武汉市 1,060.77 1 18.13 79.41 1,237.9 1,060.77 829.27
黄石市 245.80 11 4.20 61.30 538.5 72.51 267.97
十堰市 338.30 7 5.78 52.91 142.9 136.55 345.94
宜昌市 411.50 6 7.03 56.70 193.8 146.03 398.18
襄阳市 561.40 4 9.59 57.25 284.6 229.91 591.58
鄂州市 105.95 13 1.81 64.30 663.7 105.95 110.29
荆门市 289.63 9 4.95 54.21 234.7 67.91 299.09
孝感市 487.80 5 8.34 53.60 547.8 92.20 526.48
荆州市 570.59 3 9.75 51.20 404.7 122.95 643.19
黄冈市 629.10 2 10.75 43.32 360.4 37.68 744.42
咸宁市 250.70 10 4.28 49.95 257.1 52.41 300.41
随州市 219.08 12 3.74 47.90 227.9 62.98 250.97
恩施州 332.70 8 5.69 39.98 138.3 - 402.61
仙桃市 115.50 [註 3] 1.97 54.60 458.5 - 156.08
潜江市 95.80 [註 3] 1.64 53.50 480.6 - 101.77
天门市 129.20 [註 3] 2.21 50.50 494.6 - 162.80
神农架林区 7.68 [註 3] 0.13 48.31 23.8 - 7.86

历年常住人口

湖北省各市州历年常住人口列表
行政区 年末常住人口(万人)
2011 2012 2013 2014
湖北省 5,75.80 5,77.90 5,79.90 5,81.30
武汉市 1,002.00 1,012.00 1,022.00 1,033.80
黄石市 243.46 244.07 244.50 244.92
十堰市 334.81 335.68 336.70 337.27
宜昌市 406.85 408.83 409.83 410.45
襄阳市 552.72 555.14 559.12 560.02
鄂州市 105.10 105.35 105.70 105.88
荆门市 287.99 288.52 288.72 288.91
孝感市 482.49 483.31 485.30 486.13
荆州市 570.40 571.94 573.94 574.42
黄冈市 621.04 623.19 625.19 626.25
咸宁市 246.79 247.50 248.50 248.92
随州市 216.99 217.81 218.01 218.38
恩施州 329.74 330.58 331.20 331.77
仙桃市 118.26 118.49 118.49 116.60
潜江市 94.83 95.04 95.24 95.44
天门市 136.90 133.90 128.90 129.16
神农架林区 7.63 7.65 7.66 7.67

注释

  1. ^ 1.0 1.1 1.2 1.3 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且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且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2. ^ 家庭户是指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组成的户。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各省直辖县级行政区不参与地级位次排名。
  4. ^ 平均受教育年限是将各种受教育程度折算成受教育年限计算平均数得出的,具体的折算标准是:小学6年,初中9年,高中12年,大专及以上16年。
  5. ^ 文盲率是指17个市州的人口中15岁及以上不识字人口所占比例。
  6. ^ 城镇、乡村是按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划分的。
  7. ^ 人户分离人口是指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
  8. ^ 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是指地级市所辖的区内和区与区之间,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乡镇街道的人口。
  9. ^ 流动人口是指人户分离人口中扣除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
  10. ^ 常住人口=户籍人口-户籍人口中外出半年以上的人口+离开户籍地半年以上的外来人口+户口待定人口。
  11. ^ 城镇化率为城镇人口占常住人口的百分比。

来源

  1. ^ 湖北省统计局、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湖北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一号). http://tjj.hubei.gov.cn/. 湖北省统计局. [2021-06-12]. [失效連結]
  2. ^ 湖北省统计局、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湖北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二号). 2021年5月26日 [2021-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1). 
  3. ^ 湖北省统计局; 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湖北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三号). [2021-06-12].  [失效連結]
  4. ^ 湖北省统计局; 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湖北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四号). 湖北省统计局. [2021-06-12].  [失效連結]
  5. ^ 湖北省统计局、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湖北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五号). http://tjj.hubei.gov.cn/. 湖北省统计局. [2021-06-12]. [失效連結]
  6. ^ 湖北省统计局; 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湖北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六号). 湖北省统计局. [2021-06-12].  [失效連結]
  7. ^ 湖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 《湖北统计年鉴-2016》.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6年8月 [2017-06-10]. ISBN 978-7-5037-7847-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