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殺必死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维基娘穿着泳装,这是一个典型的 "杀必死"的例子。

殺必死是一個被中文ACG界廣泛使用的詞語,多半是指在ACG作品原本的故事劇情以外,提供增加作品的娱乐性以吸引观众;又常被當成「福利」之同義詞。

語源

殺必死是源自對日文サービス」(Sābisu)的音譯。然而在日文中,「サービス」這個字本身是一個由英文「service」(服務)翻譯而成的外來語,其意思通常是指服務、折扣及優待[1]。日文「サービス業」一詞即對應於中文服務業」,另外亦指優惠折扣或是附帶贈品之意;例如在某商店買一送一,那這個「送一」就算是サービス。即便「殺必死」一詞是由「サービス」音譯而來,但是在使用上,「サービス」原文中的意思比較像是一種優惠。當「殺必死」一詞在中文語境中使用時,多半是表示「ファンサービス」(fan service,愛好者優待)的意思。因此,當殺必死的概念藉由ACG傳到以英文為主流語言的國家中,就產生了「fan service」一字,以與表示服務的「service」一字作出區別。[2]

在電影業界或ACG世界中,一般給愛好者的優待就是除了原本應該有的內容,另外再加上其它相關的內容;這些多出來的部份,就是所謂的殺必死。以電影來說,那些屬於額外多出來的膠捲,在日文裡稱為「サービスカット」,直接翻譯為中文就是「殺必死的片段」。

在ACG界外,「サービス」一詞也因台灣日治時期,早已融入臺語臺灣客家話中(台羅拼音:sa̋-bì-sù、[3]四縣客拼:saˇ bi siiˋ[4]),意思與「サービス」原意差不多,都是優待、優惠和福利或好康等。

在日本的發展概況

以下的殺必死所指的是普遍的概念,即關於性方面的非劇情需求,也非一般正常日文中サービス的說明。

概念出現

殺必死的概念早在1970年代出現。在永井豪那一世代的漫畫家出現的時候,日本漫畫就開始加入性與暴力的元素。而由庵野秀明監製的復刻版Cutie Honey》,在概念上可以稱為1970年代的殺必死作品,因為女主角在變身時衣服會碎裂,女主角的裸體若隱若現的時候就滿足了觀眾的性需求。然而當時還沒有將此概念稱呼為「サービス」,多是以「清涼畫面」稱之。

開始普及

到了1980年代,由於美少女作品的興起,加上大量意淫元素的誘導,殺必死的概念比1970年代更加普及。但是當時的漫畫家只是停留在偶爾「服務」讀者的程度,並不會在故事中大量使用。而且暴露的程度也不高,在當時露出胸部已經被認為是最大膽的舉動。而サービス的稱呼也大約在此時出現。

初見式微

受到1988至1989年宫崎勤事件影響,1990年日本的有害圖書整肅運動規管整個ACG界,於是殺必死被迫收斂起來。除了少數二流漫畫有一些殺必死情節之外,就只剩下以成年人為讀者對象的「青年誌」。而且,殺必死的暴露程度是限於如比基尼泳衣這種少量的性感。

復興與深化

不過,赤松健的出現使這個情況起了很大的變化。赤松健在創作《電腦情人夢》時已經大量起用殺必死情節,創造了「主角意外引致殺必死」這個新概念;但是這部作品並不算成功,因此對ACG界影響不大。不過,由於赤松健之後同樣採用大量殺必死情節的作品《純情房東俏房客》取得非凡的成功,被認為是「九十年代末期至今的三大ACG主流題材」,因此使殺必死重新受到ACG界的關注,殺必死因此被「復興、普及、深化」。1995年的動畫《新世紀福音戰士》在每一集完結時的下集預告,葛城美里會說「下一回也是サービス、サービス!」作結;當中的サービス被人認為是隱含「滿足觀眾的性需求」的意味,於是サービス也就漸被ACG界所用,後來在中文裡產生「殺必死」一詞。

視為當然

直到現在,由於《純情房東俏房客》開了成功的先例,殺必死不但見於主流漫畫雜誌,也從服務演變成義務:過去觀眾會以「有的話會很幸福,沒的話就稍為失望」的心態去看殺必死,不會認為它是必須的;現在如果一部標榜為殺必死的作品,不是每一集都出現殺必死情節的話,就會受到觀眾的批評,因為殺必死已經被視為理所當然。同時,殺必死的暴露程度愈來愈高,甚至到了被批評為「低俗」的地步。[來源請求]

評價

殺必死被評論認為是告子名言「食、色,性也」的人性使然,也提到現今的殺必死如果在少年漫畫及電視頻道中失控,可能會導致ACG界被整肅的結局。另外也認為,一些根本無才華的漫畫家可能會因為作品中包括殺必死內容,將有才華的漫畫家擠出ACG界,使ACG界質素下降。

另外亦有評論[2]指出,殺必死情節在一些似乎合理的理由下尚可接受,不過一些在OVA當中出現的情節——例如以研究為名去緊握女性的胸部——是「荒謬的」、或是「侮辱了智慧」。

參見

參考資料

  1. ^ yahoo!的線上日文辭典,2007年4月13日參閱
  2. ^ 2.0 2.1 Love Hina Again DVD - Review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07年4月11日參閱
  3. ^ 台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附錄>外來詞. 中華民國教育部. [2016-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29). 。原文寫為sa35 bi51 su11,此處以各調值及音節位置可對應之聲調調號轉寫(sa̋在詞首為升調、bì詞中念如高降、sù詞尾可念低平)。
  4. ^ 客家委員會-客語認證詞彙資料庫>四縣腔「沙比斯」條目.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2016-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發音隨方言差而異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