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仔戲身段
歌仔戲身段為歌仔戲中具備嚴格規範的程式化表演方式。歌仔戲演員運用眼神、手勢、腳步等肢體動作,以表現角色的性格、情感或特定情境[1],民間一般稱為「腳步手路」[2]。
特色
歌仔戲一開始的身段源自車鼓戲,後來吸收京劇、亂彈戲、九甲戲、新劇等其他劇種的精華,其中以京劇影響最大,但歌仔戲身段較京劇簡化,身段名稱也和京劇不同。[3]另外,受到新劇的影響,歌仔戲身段雖然有固定程式,但應用上較為活潑自由[4]。
歌仔戲身段具有美的性質,是欣賞歌仔戲藝術的重要部分。演員藉身段來表現所詮釋的行當,例如「生」動作較誇大,「旦」較秀氣,也可透過身段表達角色的情感或情境,例如表達抑鬱愁苦、心裡已有對策、說明事情始末、剛睡醒等等,均可透過程式化表演來呈現[1]。歌仔戲舞台空間及布景道具有限,因此身段具有傳達象徵意義的功能,例如透過身段來表現騎馬、乘舟等[5]。
內涵
依據廖瓊枝女士以生、旦為主的教學示範,包含「跤步」(腳步)、「手路」(手勢)、「袖尾」(水袖)、「姿勢」及「做功」。
跤步、手路、袖尾為基礎動作,而「姿勢」是基礎動作搭配「觀目」(眼神)組成亮相;「做功」為一連串動作的組合。[6]
- 跤步:塌跤、換跤、半屈跤、屈跤、夯跤、小曲跤、小旦步、跤尖步、研步、促步、蹣步、大跳
- 手路:觀音指、薑芽指、含蕊指、暴芛指、轉輪、輪手花、反轉反、凌波手、平排手、拱手、觀音指合、觀音指分、運環
- 袖尾:落袖、收袖、翻袖、轉袖、撥袖、掠袖、弄袖、飄袖、斾袖、披袖、捲袖
- 姿勢:
- 空手姿勢:汝、我、伊、無可奈何、情投意合、勞燕分飛、淡掃蛾眉、前思後想、叉手含嗔、閉月羞花、出水芙蓉、讚嘆無雙
- 袖尾姿勢:婷婷玉立、揚手回眸、西施捧心、鳳凰于飛、愁腸百轉、攬月入懷、搖曳生姿、彩蝶起舞、顧影自憐、驚鴻照影、遙指蓬萊、淚下霑襟
- 做功:穿袖研步、弄袖微步、轉輪研步、凌波微步、跨戶定、上樓、下樓、出水、入水、看雙爿、袖尾落台、蝙蝠坐、鷂子翻身
- 其他:宓喙、慼氣、哭、搶傘排尪仔架(益春)[7][8][9]
參考資料
- ^ 1.0 1.1 陳, 玟惠. 曲韻悠揚:台灣傳統戲曲歌仔戲. 臺北市: 麗文文化. 2010: 47–49. ISBN 978-957-748-422-2.
- ^ 林, 茂賢. 歌仔戲表演型態研究. 臺北市: 前衛. 2006: 38. ISBN 978-957-801-503-6.
- ^ 林, 茂賢. 歌仔戲表演型態研究. 臺北市: 前衛. 2006: 38–39. ISBN 978-957-801-503-6.
- ^ 林, 鶴宜. 臺灣歌仔戲. 臺北市: 行政院新聞局. 2001: 24. ISBN 957-02-6114-5.
- ^ 陳, 玟惠. 曲韻悠揚:台灣傳統戲曲歌仔戲. 臺北市: 麗文文化. 2010: 114–116. ISBN 978-957-801-503-6.
- ^ 林, 鶴宜. 臺灣歌仔戲. 臺北市: 行政院新聞局. 2001: 23. ISBN 957-02-6114-5.
- ^ 黃, 雅蓉. 臺灣傳統歌仔戲藝術薪傳計畫身段教材.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1997: A–F.
- ^ 廖, 瓊枝. 歌仔戲小旦基本身段.步法.指法.水袖(上). 臺北: 國立台灣戲曲學院. 2000: 1–3. ISBN 957-02-7163-9.
- ^ 廖, 瓊枝. 歌仔戲小旦基本身段.步法.指法.水袖(下). 臺北: 國立台灣戲曲學院. 2000: 1–3. ISBN 957-02-71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