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榮町遊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榮町遊廓臺灣日治時期高雄市榮町設置的遊廓,所在位置現為鹽埕區的光榮國小與鹽埕國中[1]。榮町遊廓的前身是明治卅四年(1901年)核准設置的「旗後遊廓」,大正七年(1918年)遷到榮町開業[1]

沿革

旗後時期

旗後遊廓於明治卅四年(1901年)核准設置,全盛時期有10家「貸座敷」,分別是天真樓、中村樓、筑紫樓、松葉樓、君之家、真榮樓、松月樓、大笑樓、嫩樓、花乃家[1]。此外裡頭也有旗後當地人經營的酒樓,如日進樓、福聚樓、明月樓等等[1]

大正五年(1916年),臺南廳枝德二基於八點理由向臺灣總督府提出遷移旗後遊廓的主張,大致是基於無法確實區隔遊廓與一般市街,以及衛生條件不佳等因素[1]。而在消息傳出後,大笑樓樓主岩田芳人積極支持遷移,但也有部分樓主和旗後眾商家反對,甚至進一步發起反對運動[1]。大正六年(1917年)7月,反對方以「打狗貸座敷現在營業者十三名」的名義向臺灣總督府警察本署提出陳情書,陳情書的主張理由主要是旗後遊廓是獲得政府當局指定的區域,且新遊廓的用地租金和建築費用不低等等[1]

最後政府當局仍是堅持將遊廓搬到榮町,但會處理費用爭議[1]。大正六年(1917年)10月,打狗整地會社在新遊廓預定地進行填築作業,而作為地主的打狗整地會社對業者提出優惠方案,使遷移爭議出現轉機[1]。大正七年(1918年)9月,榮町遊廓順利開業[1]

榮町時期

榮町遊廓開業時,所在地是當時「打狗」地區的邊緣地帶,且與其他地區有明確區隔,只能從南面道路(今新樂街)進出[1]

昭和五年(1930年)時,榮町遊廓有11家貸座敷,每家建築基地約300坪[1]。當地藝妓有55人,娼妓150人,而其中除了2、30人來自朝鮮,其他全來自日本本土[1]。而到了昭和十二年(1937年)時,貸座敷增加到12家,藝妓娼妓共250人[1]

而由於高雄市區的擴張,榮町遊廓的所在地從邊緣地區變成核心區域,因此在1930年代末期又有遷移計畫,但因為牽涉層面廣且有經費問題,直到二次大戰結束都未完成遷移作業[2]

二次大戰後

二次大戰後,因為不再指定特定區域供特種行業經營,遊廓因而消失,鹽埕地區的特種行業逐漸在鹽埕庄舊聚落(市府後[註 1])搭建房舍[2]。而「市府後」的特種行業直到1960年代末期才有制度管理,當時此處有將近2百家的公娼館[2]。然而隨著兩次大火造成的破壞[註 2],娼寮大多燒毀,這些地區也在之後被高雄市政府進行重劃[2]。而在土地重劃後,市府後一帶仍有少數公娼館繼續經營,但隨著娛樂產業重心到二號運河周邊、八德路一帶後,當地特種行業逐漸沒落[2]。在2003年時,最後一間公娼館結束了營業[2]

而榮町遊廓的區域,西半部在戰後變成了光榮國小。東半部在1957年設立高雄圓山大飯店,直到1969年,飯店才遷到澄清湖附近[1]:357、359。而後飯店舊址改建為鹽埕國中[註 3]

業者

大笑樓

大笑樓是旗後遊廓時期已存在的店,樓主是岩田芳人[註 4]。大笑樓響應遷移政策,率先於榮町開業[1]。搬到榮町初期業績雖一度下滑,但隨著鹽埕地區發展而穩定下來[1]

岩田芳人去世後,大笑樓由其妻子岩田サダ子掌理[1]。在她掌理下,日籍員工前後有294人,其中一半是藝妓與娼妓[1]。另外有17名臺籍員工,多為澎湖人[1]

大笑樓藝妓知里ツル(日本北海道人)與情夫森口源太郎私奔且留下遺書之事,曾刊載於《臺灣日日新報》上(1921年3月27日)[1]

真榮樓

真榮樓是旗後遊廓時期已存在的店,第一代樓主是橋本熊太郎和妻子橋本ハツ,後來由兒子橋本正人接手[1]。1939年時有3名藝妓、18名娼妓[1]

花乃家

花乃家是旗後遊廓時期已存在的店,由大柴ハナ(日本兵庫人)創立,去世後由大柴ヱキ管理[1]。1939年時有8名藝妓、14名娼妓[1]

在此處工作的娼妓靜江遭受業者虐待之事,曾刊載於《臺灣日日新報》上(1922年4月6日)[1]

君之家

君之家是旗後遊廓時期已存在的店,樓主是古川雄熊,曾擔任共榮檢番的顧問[1]。1939年時有13名藝妓、14名娼妓[1]

另外榮町遊廓有間東海樓,在古川雄熊的女婿高橋武之助接手經營後,於1930年改稱「君之家支店」[1]

金波樓

金波樓原本是間在旗後的料理屋,但在隨著其他遊廓業者遷到榮町後,轉型為貸座敷[1]。樓主為飯盛ユキ(日本兵庫人)[1]。1939年時有5名藝妓、17名娼妓[1]

松葉樓

松葉樓是旗後時期已開設的店,但當時的樓主是鳴川菊松,後來輾轉由岩田富三郎[註 5]接手[1]。1939年時有9名藝妓、15名娼妓[1]

常盤樓

原稱「雙葉樓」,由佐久間氏創辦[1]。1926年由出野針二郎頂下後,改稱為常盤樓[1]。出野針二郎原本在堀江町三丁目經營料亭,經營常盤樓後,於1938年擔任高雄貸座敷組合長且獲選為共榮檢番的取締役[1]

鮮月樓

鮮月樓是由朝鮮人吉英彬經營,主打朝鮮美人[1]。1939年時旗下有16名朝鮮美人,其中有位喚作「小花」的名妓,其名聲還傳到了臺北[1]

朝花樓

原稱「朝鮮樓」,1938年由金永慶太郎接手,並更名為朝花樓[1]。也是主打朝鮮美人的貸座敷[1]

註釋

  1. ^ 此處的「市府」指的是舊高雄市政府,其館舍現為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2]
  2. ^ 分別是1959年10月於壽星戲院後面發生的火災以及1971年府北里的大火[1]:365、366
  3. ^ 在高雄圓山大飯店設立前,都市計畫已將該處設為鹽埕國中預定校地[1]:356
  4. ^ 日本廣島人,1897年來臺,擔任臺北電信線路看守人,次年轉任臺南廳雇員[1]
  5. ^ 岩田富三郎於1906年到南投街經營五金和菓子,之後在1931年到高雄發展[1]

參考來源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李文環. 《高雄第一盛場 鹽埕風》.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2021-06: 190–204. ISBN 978-986-5507-66-4.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陳坤毅. 水岸邊的情慾-愛河的神秘面紗. 高雄小故事.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高雄市政府教育局、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2022-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