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華 (詩人)
楊華 | |
---|---|
字 | 敬亭 |
出生 | 楊顯達 1900年8月9日 日治臺灣臺北永樂町 |
逝世 | 1936年5月30日 日治臺灣屏東 | (35歲)
筆名 | 楊位、楊華、揚花、器人 |
職業 | 作家, 教師 |
語言 | 漢語 |
創作時期 | 1926年-1936年 |
體裁 | 詩歌, 小說 |
文學運動 | 台灣文藝聯盟 |
代表作 | 《黑潮集》(1927) 〈女工悲曲〉(1932) |
受影響於 |
楊華(1900年8月9日—1936年5月30日),台灣詩人,原名楊顯達,筆名楊位、楊華、揚花、器人等,代表作《黑潮集》。
生平
楊華,屏東人,生於台北。本名、生年雖有爭議,有推定為1906年者,惟多採1900年[1][2][3]。青年時代曾任教私墊。1919年後,受五四運動影響,一生堅持用漢文寫作,詩歌和小說都充滿控訴精神,對台灣人的苦難懷有同情之心。1926年,開始創作,應徵《台灣民報》新詩徵稿,以〈小詩〉得第2名,以〈燈光〉得第7名[4][5]。在此前,楊華便有寫作舊體漢詩經驗,在《台南日報》發表七言絕句,藉此轉型為新詩詩人[2]。1927年,因違反治安警察法,被捕下獄,監禁臺南刑務所,獄中詩作集成《黑潮集》[6],身後由文友蒐羅發表[7]。1932年1月,楊華在《南音》半月刊連載小詩52首,集成《心弦》[4];同月,發表〈女工悲曲〉[8]。1934年參加台灣文藝聯盟。
1935年,在《台灣文藝》第二卷第二號及第三號上,分別發表兩篇小說《一個勞動者的死》和《薄命》。1936年4月,小說作品〈薄命〉,與楊逵的〈送報伕〉、呂赫若的〈牛車〉選入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胡風編譯的《山靈:朝鲜台湾短篇小说集》。[9]
1936年5月30日,楊華不堪貧病,懸樑自盡。[6][10] 楊華死後,文友發現《黑潮集》,將7首較尖銳的作品拿去發表在楊逵所創的《台灣新文學》第2卷第2號與第3號[7][5]。
其詩短小精悍,文字樸素,受冰心、梁宗岱影響[2],詩作有《黑潮集》、《心弦》、《晨光集》等,共計200餘首。
著作
戰後出版
- 楊華. 黑潮集. 臺北: 桂冠圖書. 2001.
- 羊子喬 (编). 楊華作品集. 高雄: 春暉出版社. 2007.
收錄楊華作品的選集
- 李南衡 (编). 日據下台灣新文學明集4:詩選集. 明潭出版社. 1979-03-15. ,收錄:以「器人」為筆名發表的5首〈小詩〉、〈女工悲曲〉、《黑潮集》的53首小詩、《晨光集》的59首小詩,及以「楊花」為筆名發表的詩作:〈秋贈給我的〉、〈春愁〉、〈夢醒〉、〈褐色的草舍〉、「心絃」集裡的五十二首小首、「小詩」十二首、〈褪黃的紙窗〉、〈西子灣〉、〈愁緒〉、〈蕭蕭雨〉、〈春來了〉、〈溫柔的春陽〉、〈淡薄的哀愁〉、〈燕子去了後的秋光〉。
- 林瑞明 (编). 國民文選‧現代詩卷I. 臺北: 玉山社. 2005.,收錄《黑潮集》與《心絃》的部份詩作,以及名作〈女工悲曲〉。
參見
楊華曾發表作品的刊物:
參考文獻
註腳
- ^ 許俊雅. 「薄命詩人」楊華及其作品. 臺灣文學散論. 1994.
- ^ 2.0 2.1 2.2 楊順明. 黑潮輓歌楊華及其作品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灣文化暨語言文學研究所. 2007.
- ^ 呂興昌. 薄命詩人的教澤流徽. 文學台灣. 1993-07, (7).
- ^ 4.0 4.1 楊華 臺灣記憶 Taiwan Memory--國家圖書館. [2011-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5).
- ^ 5.0 5.1 莫渝. 鐵窗與秋愁—楊華作品研究. 新詩隨筆. 台北縣立文化中心. 2001-12.
- ^ 6.0 6.1 台灣作家作品目錄資料庫——楊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7.0 7.1 楊華遺作〈黑潮集〉發表於《臺灣新文學》第2卷2號、3號. 國立臺灣文學館小事典. 2014-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6).
- ^ 向歷史悲劇控訴的詩人--楊華. 開拓文教基金會. 1996-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5).
- ^ 台灣文學作家系列:楊華. 中央广播电台.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6).
- ^ 殖民地的心聲——論台灣「薄命詩人」楊華. 中國的CNKI手機學問. 2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