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客家山歌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梅州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
客家語漢字 客家山歌
客家話拼音Hagˋgaˊsanˊgoˊ(四縣腔
Hag gaˋ sanˋ goˋ(海陸腔

客家山歌客語白話字:Hak-kâ sân-kô)是一種山歌,是客家文化的精髓之一,主要流行于廣東福建江西新加坡馬來西亞臺灣等地的客家人当中,主要靠口頭創作,随意而出,是客家音樂的代表。

客家山歌被稱為有詩經遺風的天籟之音,起自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主要流傳于梅州等客家人聚居地。[1]在古代,詩詞是可以吟唱的,客家山歌的基本結構如七言律詩,一般為七言四句。

山歌之所以風行於客家地區,是因為客家人多分佈於華東南各省山區,客家男女自古在山野田間勞作,在長期的辛苦勞作中為表達情意,或宣泄情緒,逐漸形成了朗朗上口的曲子。同時,舊時客家地區沒有其他較為完備而普遍的民衆娛樂方式,故唱山歌這種大衆化的娛樂受到了客家男女的喜愛。此外,在客家社會裏,受到禮教嚴格束縛的人們到了山間就好像精神得到了解放,久而久之,唱山歌便成了客家人表達輕鬆愉悅情緒的一種重要方式。[2]

其歌詞形式多為七字仔,講求平仄押韻,但並非全部的字都嚴格要求平仄。特色是即興、融合客家人生活題材且擅用隱喻雙關[3]

客家山歌的种类

客家山歌大致可分为下列三种:一是属于自我陶醉或自我发泄,唱时未必有互动对象,如单独一人随口哼唱几句以调剂心情;二是属于男女间的调情,这是客家山歌的主要部分;三是属于戏谑的歌谣,即男女之一方以戏谑的态度向对方吟唱山歌,对方如有反应则回吟山歌,相互调侃或讥讽对方。[4]

清代客家人到番邦打工,唱的歌通稱「過番歌」,通常為男女朋友或夫妻互唱,流傳較廣的句子例如有「郎在番邦妹在唐,两人共天各一方;妹在唐山无双对,郎在番邦打流浪」。[5][6]

特色

客家山歌题材广泛,意境较为含蓄且耐人寻味。通常把无形的思想情感化为各种艺术形象,善用比兴手法,尤以双关见长,语言生动而通俗,语调押韵[7]:46

客家山歌还有较强的艺术想象力。在客家山歌中,万事万物都是有感情和生命的,歌词文体往往抒情与叙事相交融。[7]:46-47

九腔十八調

一般認為客家山歌之「九腔十八調」為虛詞,代表其腔、調眾多,實際上的曲調遠遠不止十八種,可能是較無特色因而失傳。另有一說認為九腔十八調係指客家三腳採茶戲之曲調。[來源請求]而在賴碧霞女士在她的著作《台灣客家民謠薪傳》一書中指出「九腔」指的是廣東省的九種口音(因鄉音的不同導致唱腔的差異),而「十八調」指的是歌謠中的十八種調子。[8]

九腔

十八調

  • 平板調
  • 山歌仔調
  • 老山歌調(又作「南風調」)
  • 思戀歌調
  • 病子歌調
  • 十八模歌調
  • 剪剪花調(又作「十二月古人調」)
  • 初一朝調
  • 桃花開調
  • 上山採茶調
  • 瓜子仁調
  • 鬧五更調
  • 送金釵調
  • 打海棠調
  • 苦力娘調
  • 洗手巾調、賣酒調(又作「糶酒」)
  • 桃花過渡調(又作「撐船歌調」)
  • 繡香包調

各地的客家山歌

台灣

山歌在臺灣沿山客家聚落間非常普遍,從過去許多的文獻資料,例如羅香林鍾肇政鍾理和鍾鐵民等的著作當中可以看到在上世紀初一直到20世紀六零年代,只要一進到客家地區就可以聽到从山林间传来的山歌聲[9]。流傳的山歌,以老山歌、山歌子與平板調三種為最主要的調子。此三調之曲調固定,歌詞可隨意變化、即興創作。

  1. 老山歌:是最古老的客家民謠,特色是唱腔非常悠長,又作「大山歌」、「過山調」。
    • 大門聲:為台灣南部獨有曲調。又作「吊高聲」。
    • 新民庄調:為台灣南部獨有曲調。六堆地區新民庄(今六龜區新威、新寮)的客家人因與原住民互有往來,受到原住民音樂影響所發展出的曲調。又作「番仔調」、「半山謠」。
  2. 山歌子:從老山歌變化而來,又作「山歌指」。
  3. 平板調:從老山歌及山歌子變化而來,又作「改良調」。

除了這三調之外,另有其他小調,如桃花開、思戀歌、十二月古人...等等。小調詞曲當中的歌詞以及襯字受到演唱者的個人特色會有所不同[9]。以小調曲調另編新詞的新創作,為有別於傳統小調,稱之為創新小調。[10]

新加坡

新加坡山歌在客家聚落間非常普遍,過去的客家會館幾乎都有山歌合唱團。1950年代还有演唱活动,曾在“快乐世界”连续举办过三晚的客家山歌比赛。此后,由于新加坡的发展,客家山歌一度销声匿迹。

2002年,应和会馆率先开办了客家歌唱班,其他客属会馆紧跟其后,2004年,茶阳(大埔)会馆主办第一届“客家歌谣观摩会”,至今已经到了第十二届“客家歌谣观摩会”。

早期山歌班沒有太多歌譜,有時會改編其他方言歌曲,像是把閩南語的〈愛拚才會贏〉改成客語演唱,有些則會赴中國廣東找客語老師拿原創歌譜,也有一些本地客家人嘗試自己譜曲寫詞。[11]

在新加坡,傳統山歌的演唱以清唱为主,一般没有乐器伴奏,但近來各音乐社团演唱时有钢琴、电子琴、卡拉OK等伴奏,传统的清唱形式较少。[12]

廣東梅縣

梅州客家山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梅州市
分类传统音乐
序号42
编号项目II-11
登录2006年

梅縣是廣東省東北部的客家人聚居,梅州市,被稱為「客家之都」。這裡的客家山歌以松口山歌為名,作為勞動人民的一種口頭文學,唱腔多樣,具有客家文化和鮮明的地方特色。松口山歌是一搭一唱,隨口對詞作為回應,所以通常都是對唱。[13]

廣東龍川

龍川的客家山歌廣泛存在於山野農村,有很强的群眾基礎,幾乎上了年纪的老人都能夠對上幾段。近年来,每天傍晚,龍川縣城的長堤路一带都聚集着很多的老人,在自發的對唱山歌,俗稱「斗歌」。龍川還有一个山歌劇團很著名,多次在中國國内的一些客家山歌比賽上得獎。[14]

參考資料列表

  1. ^ 客家山歌 《诗经》遗风的天籁之音. 客家聯盟. [2019-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9). 
  2. ^ 罗香林. 《粤东之风》. 1974. 
  3. ^ 赖碧霞. 台湾客家民谣薪传. 台湾: 乐韵出版社. 1993. 
  4. ^ 杨帆. 谈客家山歌的民系特色. 中国民俗学网. 2012年11月1日 [2019-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9). 
  5. ^ 陈文红. 从客家山歌看客家妇女的精神个性. 沈阳大学学报. 2006, (1) [2022-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1). 
  6. ^ “过番歌”, 字字泣泪声声情. 汕頭日報. 2021-02-21: 7 [2022-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1). 
  7. ^ 7.0 7.1 黄贤强. 跨域研究客家文化. Global Publishing. 2015年8月1日 [2019-09-02]. ISBN 978981320647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9). 
  8. ^ 山歌简介. [2019-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9). 
  9. ^ 9.0 9.1 客家歌謠生活與社會變遷, 李梁淑, 2010.
  10. ^ 姜雲玉. 台湾客家山歌. 台湾客家山歌团. [2019-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7). 
  11. ^ 刘富琳. 新加坡的客家人,用山歌唱響獅城. 南洋客屬總會. 
  12. ^ 宋家瑜. 新加坡客家歌谣的浅见. 獨立評論. [2024-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09). 
  13. ^ 杨兆祯. 客家民谣-九腔十八调的研究 (PDF). 台湾: 育英出版社. 1974年 [2019-09-0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4-19). 
  14. ^ 胡泉雄; 林佾廷. 客家民谣与唱好山歌的要诀. 台湾: 育英出版社. 1980年6月 [2017-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2).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