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德米拉·彼得魯舍夫斯卡婭
此條目可参照俄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 |
柳德米拉‧彼得魯舍夫斯卡婭 Lyudmila Petrushevskaya Людмила Стефановна Петрушевская | |
---|---|
出生 | 蘇聯俄羅斯共和國莫斯科 | 1938年5月26日
體裁 | 小說、戲劇、電影、動畫、歌曲、演唱、視覺藝術 |
代表作 | 《夜深時分》 |
柳德米拉·彼得魯舍夫斯卡婭(俄语:Людмила Стефановна Петрушевская;1938年5月26日—),是俄罗斯作家、小说家和剧作家。她的作品與戲劇,经常受到苏联政府的审查與禁止。經濟改革后,出版了许多备受推崇的散文作品。
彼得魯舍夫斯卡婭,被視為俄罗斯在世的重要作家,甚至譽為「當代契诃夫」[1][2],深受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影響。[3] 1992年,小說《夜深時分》獲得普希金獎,入圍俄罗斯布克奖。[2]2010年,獲得世界奇幻奖。[4] 2017年,她出版了回忆录《來自首都酒店的女孩》。[1]
彼得魯舍夫斯卡婭创作兴趣广泛,寫作之外,还是名歌手,曾从事电影动画、编剧和画家的工作。[5]
生涯
1938年5月26日,彼得魯舍夫斯卡婭生于苏联莫斯科的首都酒店。[1][3][6] 1941年,她的父亲,布尔什维克知识分子,被宣布为国家的敌人。他抛弃了彼得魯舍夫斯卡婭母子,逃往古比雪夫(今萨马拉)。[3][6] 彼得魯舍夫斯卡婭的童年在集体家庭、街头與公共公寓中度过。[1][3][6] 《來自首都酒店的女孩》中,由于瘦弱的身形,她获得了“莫斯科火柴棍”的绰号。[6]
9岁时,彼得魯舍夫斯卡婭和她的母亲回到莫斯科。成年後,她于莫斯科国立大学取得新闻学学位。[6]
《出版者周刊》盛讚彼得魯舍夫斯卡婭“普遍認可是最优秀的在世俄罗斯作家之一”。[7] 近几十年来,她的作品在西方廣博盛名。[8]作品揉合後現代手法與契诃夫等作家的心理洞察力及寫作風格。[5]
經濟改革前,彼得魯舍夫斯卡婭致力於戲劇寫作,但剧场的审查比想像中严格。[8] 在《金融时报》的訪談中,她說當時经常受到KGB的监视,面临苏联审查机构的刁難。[3] 她曾在《新世界》投稿一篇散文,而雜誌认为发表风险太大:“他们说他们无法保护我。那是非常血腥的时代。「如果他们選擇出版了我的作品,我會蒙受惡名,冒著危險,最终鋃鐺入狱。」[3] 尽管如此,她还是创作了许多受人尊敬的戏剧,如1977年的《行板》(andante)[來源請求]。1979年,她參與俄罗斯动画电影《故事的故事》(Сказка сказок);1998年,在第三届俄罗斯动画电影节中担任评委,發揮在電影的影響力。
在戈巴契夫时代,她开始出版她以前保密的小说和短篇小说,第一部故事集《愛是永恆》廣受歡迎。[3][9] 其他後來的作品,如小说《夜深時分》(1992)和《第一》 ,均入围俄罗斯布克奖。2003年,德国阿爾弗雷德·托普弗·史蒂芬基金會授予彼得魯舍夫斯卡婭普希金奖。2004年,獲俄罗斯国家艺术奖;2005年,獲史坦尼斯拉夫斯基奖;2006年,獲凯旋奖(Triumph Prize)。
《曾有個女人試圖殺死她鄰居的嬰兒》是短篇小说集,2009年10月在美出版。2010年,获得世界奇幻奖。[4] 《曾有個女人試圖殺死她鄰居的嬰兒》等英文譯作鞏固彼得魯舍夫斯卡婭在西方的評價:
彼得魯舍夫斯卡婭的故事,乍看之下,是凄凉的怪诞故事,充斥着嫉妒的邻居、自私的青少年和用夸张的爱过度补偿的父母。但最终,彼得魯舍夫斯卡婭巧妙地運用反差,製造靈光。无论是以宽恕还是爱的形式,作品的韧性與匠心都贯穿于艰难的故事之中。由于故事人物周围的黑暗,这些人性的痕迹变得更加鲜明——而且更加明亮。[10]
该系列之后于 2013 年出版了第二本英文作品《曾有個女孩勾引姐夫,而他上吊了》,[11]和 2017 年回忆录《來自首都酒店的女孩》。[1]
彼得魯舍夫斯卡婭倾向于回避对她的文学成就的赞美——在 1993 年接受莎莉·莱尔德的采访时,她说:“俄罗斯是女荷马的土地。女性像荷马般口述自己的故事,不发明任何新东西。她们具有讲故事的才华。我只是听众。”[12]根据薇弗·格羅索的採訪,她还回应了她的名气,说:“这与我无关。”[3]
60多岁时,彼得魯舍夫斯卡婭开始了歌唱生涯,为她最喜欢的歌曲创作新歌词。2008年以来,她经常在莫斯科、俄罗斯各地,以及国际上表演歌舞。她以唱法国和德国爵士歌曲而闻名,也创作自己的歌曲。[3]
彼得魯舍夫斯卡婭,也是艺术家,其肖像畫、裸体畫和静物畫曾在許多俄罗斯博物馆展出,包含特列季亚科夫画廊、普希金美术博物馆和国家文学博物馆,以及私人画廊。[3]
作品
- 《愛是永恆》(Бессмертная любовь, 1987)
- 《夜深時分》(Время ночь, 1992) [7]
- 《第一》(Номер Один, или В садах других возможностей, 2004)
- 《曾有個女人試圖殺死她鄰居的嬰兒》(There Once Lived a Woman Who Tried to Kill Her Neighbor's Baby, 2009)
- 《曾有個女孩勾引姐夫,而他上吊了:爱情故事》(There Once Lived a Girl Who Seduced Her Sister's Husband, and He Hanged Himself: Love Stories, 2013)
- 《曾有個母親爱她的孩子,直到他们搬回来》(There Once Lived a Mother Who Loved her Children Until They Moved Back In, 2014)
- 《來自首都酒店的女孩》(The Girl from the Metropol Hotel, 2017)[13]
中譯本
- 《夜深時分》(ISBN 9787533937973)
- 《迷宮》(ISBN 9787532155286)
参考
- ^ 1.0 1.1 1.2 1.3 1.4 Nonfiction Book Review: The Girl from the Metropol Hotel by Ludmilla Petrushevskaya, trans. from the Russian by Anna Summers. Penguin, $16 trade paper (176p) ISBN 978-0-14-312997-4. PublishersWeekly.com. [28 December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3) (英语).
- ^ 2.0 2.1 【諾貝爾文學獎倒數│你認識這些當世作家嗎?】柳德米拉‧彼得魯舍夫斯卡婭(Lyudmila Petrushevskaya). [2021-10-07]. "柳德米拉‧彼得魯舍夫斯卡婭(Lyudmila Petrushevskaya),著名當代俄羅斯女作家,近年來備受歐美文壇注目,其作品多次刊登在《紐約客》等著名雜誌。1938年生,1961年畢業於莫斯科大學新聞系,先後在報刊、電臺、電視臺、劇團等單位擔任記者、編輯和編劇等職。在蘇維埃時代,她的作品被審查和禁止出版,但不是因為威脅政權,而是因為「抹黑現實」,她沒有遵守體制的宣傳要求,而相反地以童話般的敏銳描寫了現實的不幸。她從民間的聲音中提煉故事,尤其是婦女的聲音。1992年,小說《夜深時分》獲得普希金獎,同時入圍俄語布克獎短名單,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被譽為「當代的契訶夫」。有簡體中譯的短篇小說集《迷宮》。"
-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Groskop, Viv. "Russia's last write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inancial Times, 14 January 2011. Retrieved 28 December 2017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3”的
<ref>
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 ^ 4.0 4.1 World Fantasy Convention. 2010 World Fantasy Award Winners & Nominees. 2010 [4 Feb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7 October 2012).
- ^ 5.0 5.1 Complete Interview with Ludmilla Petrushevskaya | Kirkus Reviews. Kirkus Reviews. [28 December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8) (美国英语).
- ^ 6.0 6.1 6.2 6.3 6.4 Lyudmila, Petrushevskaya. The girl from the Metropol Hotel : growing up in communist Russia. New York, New York. 2017. ISBN 978-0143129974. OCLC 950444041.
- ^ 7.0 7.1 Fiction Book Review: The Time: Night by Ludmila Petrushevskaya, Author, Liudmila Petrushevskaia, Author, Ludm Petrushevskaya, Author Pantheon Books $20 (155p) ISBN 978-0-679-43616-4. PublishersWeekly.com. [28 December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8) (英语).
- ^ 8.0 8.1 Summers, Anna. The Down-and-Out Muses of Ludmilla Petrushevskaya. The New Yorker. 11 July 2017 [28 December 2017]. ISSN 0028-792X.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5).
- ^ Schwartz, Alexandra. Sometimes a Small Redemption: On Ludmilla Petrushevskaya. The Nation. 2 December 2009 [28 December 2017]. ISSN 0027-837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9).
- ^ Ingrid Norton. "Truth through Fairy Tale: Despair and Hope in the Fiction of Ludmilla Petrushevskaya." Dissent Magazine, October 20th 2009 http://www.dissentmagazine.org/online_articles/truth-through-fairy-tale-despair-and-hope-in-the-fiction-of-ludmilla-petrushevskay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Elisa Schappell. "Love Stories by Ludmilla Petruskevskaya."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February 13th 2013 https://www.nytimes.com/2013/02/17/books/review/love-stories-by-ludmilla-petrushevskaya.html?_r=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Sally Laird "Voices of Russian Literature: Interviews with Ten Contemporary Writers." 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kxXogV0O1SoC&dq=%22sally+laird%22&source=gbs_navlinks_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The Girl from the Metropol Hotel by Ludmilla Petrushevskaya: 9780143129974 | PenguinRandomHouse.com: Books. PenguinRandomhouse.com. [2021-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2) (美国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