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杞梁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杞梁(?—前550年),為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名,一名,也作杞殖、杞梁殖。在伐莒的戰爭中殉國,其妻十日後自殺。

生平

齊後莊公四年(前550年),他與華周都是齊後莊公的部下將領。先伐衛國晉國,回師襲莒國。與華周率少數甲士夜出隧險,突擊至城郊。莒君以重賂約和,他拒不接受,後在激戰中被俘而死。杞梁的妻子,无名无姓,称为杞梁妻。“齐侯归,遇杞梁之妻于郊,使吊之。辞曰:‘殖之有罪,何辱命焉?若免于罪,犹有先人之敝庐在,下妾不得与郊吊。’齐侯吊诸其室。”即杞梁之妻要求齐侯在宗室正式吊唁杞梁。

後人把杞梁與杞梁妻的故事改為《孟姜女》,把杞梁改為秦朝時在長城徭役而死的民夫,稱為「萬杞梁」、「萬杞良」、「萬啟良」、「萬喜良」,甚至是「范喜良」、「范杞良」、「范杞郎」、「范己郎」等,他的名字在各說書戲劇小說中,可以是「萬」、「范」、「啟」、「杞」、「喜」、「己」、「梁」、「良」、「郎」等字的任意組合。

杞梁與華周

齊莊公將要討伐莒,併為此設立了享受五乘爵祿的勇士職位,而只有杞梁和華周不在其內,所以他們回來就不吃飯,他們的母親説:“你活著的時候不講道義,死後也沒有名氣,即使你們是五乘之賓,誰不譏笑你?你活著的時候重道義,死後也有名氣,那麼那些車上的賓客全都在你之下。”於是就催他們吃飯,吃過飯以後才走。杞梁和華周陪莊公坐一部車子一直開到莒,莒人迎戰他們,杞梁、華周下車打鬥,三百甲士被殺傷一半,莒人説:“你們不要死戰,我同你們共有莒國。”杞梁、華周説:“離開自己國家,投降敵人,不是忠臣;離開自己的君長,接受別人賞賜,也不是正當的行為;何況在雞叫時就約好了,到中午就忘記了,是不守信的。深入敵陣,多殺敵人,是大臣的事,莒國的利益也不是我所知道的。 莊公聽説二將獨戰得勝,使人召之還他,説:“我已經知道你們的勇敢了,不必再戰,我跟你們共有齊國。”杞梁、華周説: “你帶了五乘勇士,而周梁並沒份,是小看我們的勇猛;臨敵遇難,拿利來阻止我,是污辱了我們的名聲;深入敵陣,多殺敵人,是人臣該做的事,齊國的利益,不是我們所知道的。”於是辭去使者,棄車步行直逼且於門 莒人拿炭放在地上,周梁二人不能進去,隰侯重站在一邊説:“我聽説,古時候的士人,冒險赴難,他的去就根據一個標準,來,我幫你越過炭。”隰侯重掌盾伏在炭上,兩個人踩著他的背攻進去,彼此看了一下哭起來。華周最後才停止不哭,杞梁説: “你怕死嗎?為什麼哭得這麼久?”華周説:“我哪裡是怕死的人,是他的勇氣跟我一樣,而他又比我先死,因此我感到悲哀。” 於是就前去打鬥,殺了二十七個人才死去,杞梁的妻子聽到了傷心痛哭,城角都被哭崩陷了。

孟姜女》概述

《孟姜女》自春秋產生以來,在民間口頭廣為流傳,自唐朝以後,特別是魯東南地區相當流行,至今不衰。使《杞梁妻哭夫》這一美麗的愛情故事,由魯東南地區一帶向全國各地傳播開來。《孟姜女哭長城》--《杞梁妻哭夫》的傳説是在莒國故城及周邊地區民間廣為流傳的愛情故事。 現將此傳説的流傳年代和傳承情況做一簡要概述:

齊後莊公四年(公元前550年)齊國進攻莒國,齊國大將杞梁被莒俘獲殺害。杞梁妻孟姜前往哭祭

戰國時期,《孟子》中,引淳於髡的話説“華周杞梁之妻哭其夫而變了國俗”;使《左傳》中的史實“杞梁妻拒齊莊公郊外弔唁”變成了“杞梁妻哭夫”。

西漢,劉向在《列女傳》中,平添了“投淄水”的情節。杞梁妻的故事傳至漢代,哭夫、崩城、投水已成系列。

東漢,王充的《論衡》、邯鄲淳的《曹娥碑》進一步演義,説杞梁妻哭崩的是杞城,並哭崩五丈。

西晉時期,崔豹的《古今注》繼續誇大,説整個杞城“感之而頹”。杞梁妻的故事走出史實範圍,成“三分實七分虛”的文學作品。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引《琴操》內文《杞梁妻歌》,認為杞梁妻哭崩的是莒城。

唐代,詩僧貫休的詩《杞梁妻》,變得面目全非。把春秋時期的事挪到秦代,把臨淄的事搬到長城內外,把“城”嫁接到“長城”,再把“長城”直接定義為“秦長城”。杞梁妻的故事開始向“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説靠近。

宋代,《太平寰宇記》卷24載,杞梁妻哭倒的是莒城。許多話本、説唱,廣為流傳,但基本延續了唐代的説法。

明代,大修長城,招致民怨沸騰。為發洩對封建統治者的不滿,老百姓改杞梁妻為“孟姜女”,改杞梁為“萬喜梁”(或“范啟梁”等),加入千里送寒衣等情節,創造出全新的“孟姜女哭長城”傳説。

清光緒十年,在杞梁攻城殉難處(今莒城西南角,俗稱七裡門)立一石碑,上書“且於門”三個大字。

民國24年的《重修莒志》,記載了“且於門”以及《杞梁妻哭夫》的傳説故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