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木垒县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
哈薩克語موري قازاق اۆتونوميالىق اۋدانى
維吾爾語مورى قازاق ئاپتونوم ناھىيىسى
自治县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的地理位置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的地理位置
坐标:43°50′10″N 90°17′02″E / 43.83624°N 90.28398°E / 43.83624; 90.28398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隶属行政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
設立1954年7月17日
政府駐地木垒镇
下级行政区
11
面积
 • 总计13,510.28 平方公里(5,216.35 平方英里)
人口2020年[1]
 • 常住67,256人
 • 密度4.98人/平方公里(12.9人/平方英里)
 • 城镇32,531人
时区北京时间UTC+8
新疆時間UTC+6
郵政編碼831900
電話區號994
車輛號牌新B
行政区划代码652328
網站木垒县公众信息网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哈薩克語موري قازاق اۆتونوميالىق اۋدانى/Мори Қазақ автономиялық ауданы羅馬化:Morï Qazaq awtonomïyalıq awdanı維吾爾語مورى قازاق ئاپتونوم ناھىيىسى‎,拉丁维文:Mori Qazaq Aptonom nahiyisi)是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东部所辖的一个自治县。总面积为17700平方公里[2],常住人口约7万人。“木垒”,清代又写作“穆垒”,系匈奴语“蒲类”的转音。

历史

距今3000多年前即有人在县境内活动。汉朝政府于汉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36国。木垒属蒲类后国。唐朝政府统一西域后,于贞观十四年(640)在今吉木萨尔县设立庭州,并下设蒲类县,木垒属蒲类县,归庭州管辖。唐开元元年(713),唐政府设独山守捉于今木垒县境。

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从今巴里坤至木垒沿途修筑城堡。清雍正十年(1732),川陕总督宁远大将军岳钟琪以木垒地势扼要,奏移驻军,并修筑木垒城,城周长六百余丈。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政府平定准噶尔部后,在东吉尔玛台(今东城镇)建奇台堡,设管粮巡检一员。二十六年(1761),清政府以木垒“地沃泉滋”,决定在此“募人大开阡陌”,并派驻绿旗兵木垒营。三十二年(1767),清政府从甘肃甘州招募屯民300户1000多人,安置在木垒、奇台屯田,次年两地屯民共开垦土地608公顷。三十八年(1773),设奇台县、木垒归奇台县管辖,隶属巴里坤镇西府。中华民国六年(1917),设木垒河县佐,隶属奇台县管辖。民国八年(1919),开始修筑木垒城,历时9年,初由民工修筑了部分城墙后停工,后由工程营兵完成筑城工程。[3]

民國6年(1917年),设木垒河县佐,属奇台县。次年,开始修筑木垒城。民国十九年(1930)3月,木垒建县,从奇台县划出,定名木垒河县。1954年3月,木垒河县改名为木垒县。同年7月,成立木垒哈萨克自治区。1955年3月,改称为木垒哈萨克自治县。1958年5月劃歸昌吉回族自治州[3]

人口

2020年末,根據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全县常住人口為67256人[4]

地理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地处阿尔泰构造带,博格达构造带和准噶尔地块交汇处,形成了山地、山前丘陵、平原戈壁和沙漠等地貌类型。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在与巴里坤县之间有240公里的荒漠地带,人烟稀少,是天然的病虫传播屏障,木垒县三面环山,南部博格达山海拔2500~5000米,北部北塔山和大小哈甫提克山海拔1500~2000米,东部蒙罗克山和青居吕山海拔1500~2000米,中部霍景湟期辛沙漠海拔700~1000米,成为南北东三面高,中部低的半壁盆地,山势由西向东逐渐降低,盆地由东向西倾斜。木垒县境内水资源较为丰富。主要有六条河流:英格堡、水磨河、东城河、木垒河、博斯坦河。均属山溪性河流,发源于天山山脉博格达北坡。另有16条泉水沟。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地处北疆温带荒漠,具有明显的干旱大陆性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5~6℃,气温的日较差较大,年较差较小。年均降水量294.9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冬春季,年日照时数3037小时,年蒸发量2207.6毫米,无霜期139天,冬季长而偏暖,夏季短而偏凉。

行政区划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下辖4个、6个、1个民族乡[5]

木垒镇、​西吉尔镇、​东城镇、​新户镇、​英格堡乡、​照壁山乡、​雀仁乡、​白杨河乡、​大石头乡、​大南沟乌孜别克族乡博斯坦乡

交通

旅游

  • 原始胡杨林:原始胡杨林距离木垒县城东北150公里处,在一个被汉族人称为“梧桐窝子”,哈萨克族人称为“玉托朗格”(意为毡房似的胡杨林)的地方。面积约30平方公里。
  • 石人子沟:石人子沟位于木垒县城以南28公里的南部天山。石人子沟蒙语为夏干布特,在木垒河的上游。河段呈东西向,长13公里,河谷宽350米。河段南岸有众多支流汇入其中,森林、草原茂密,春季柳絮飞舞,当地人称夏干布特,“夏干”蒙语意为白色,“布特”即一丛之意。而石人子沟之名则因沟口有一块高约2米,状如人形的石头而得名。

特产

  • 哈萨克族刺绣:哈萨克族刺绣是哈萨克族服饰中最有代表意义的一种装饰工艺,无论是哈萨克族的衣服、裙子,还是鞋帽、帕包以及床炕上、室内的装饰用品,都点缀着哈萨克族妇女的绣品。哈萨克族刺绣在木垒县源远流长。其表现形式多姿多彩、形态各异,色泽鲜艳绚丽,图案类型众多,内涵丰富,具有草原民族风韵。

参考文献

  1. ^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22-07. ISBN 978-7-5037-9772-9. Wikidata Q130368174 (中文). 
  2. ^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 wap.tcmap.com.cn. [2024-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8). 
  3. ^ 3.0 3.1 历史沿革. 木垒县人民政府网站. 2009-06-04 [2016-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简体中文). 
  4. ^ 中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地级行政、县级行政区) - 人口统计,图表和地图. www.citypopulation.de. [2023-12-25]. 
  5. ^ 2023年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23-06-30 (中文(中国大陆)).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