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善寺
会善寺 | |
---|---|
基本信息 | |
国家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位置 | 河南省登封市 |
坐标 | 34°29′35″N 112°59′56″E / 34.49306°N 112.99889°E |
宗教 | 佛教 |
山号 | 嵩山 |
位置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隸屬 |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
標準 | 文化:(iii)(vi) |
参考编码 | 1305 |
登录年份 | 2010年(第34屆會議)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 |
會善寺 | |
地址 | 河南省登封市 |
分类 | 古建筑 |
时代 | 元至清 |
编号 | 5-354 |
认定时间 | 2001年 |
地圖 | |
會善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北6公里嵩山南麓的积翠峰下,会善寺与少林寺、法王寺、嵩岳寺并称为嵩山四大寺院。[1]
历史
- 该寺本为北魏孝文帝(471年-499年)时期的离宫,正光元年(520年)建“闲居寺”。[2]
- 隋开皇五年(585年)改名“嵩岳寺”,后隋文帝赐名“会善寺”。[2]
- 唐代武则天巡幸于此寺拜“道安禅师”为国师,赐名“安国寺”,在寺内置“镇国金钢”佛像,并增建殿宇、戒坛、塔。唐朝时期该寺高僧辈出,如“元同”、“净藏”和“一行”禅师。[2]
- 五代时,嵩山琉璃戒坛纳法,又名“封禅寺”,后梁时废。[2]
- 宋太祖开宝五年(972年)赐名“嵩岳琉璃戒坛”和“大会善寺”。[2]
- 元代初期至元年间(1264年-1295年)又赐名“万寿禅寺”。[2]
基本概况
会善寺坐北面南。山门面阔共五间,进深有三间,硬山小灰瓦顶,中3间砌有券门,明间门券上嵌有长方形的横匾书“会善寺”三字,内供奉着明周王所赠的“白玉阿弥陀佛”一尊。山门的东西两侧各建有单间硬山造掖门,后面有大雄宝殿,月台上有明成化七年(1471年)高一米余、重六百五十公斤的铁钟一口。大雄殿面阔五间、进深五间,单檐歇山顶,檐下有硕大斗拱,为五铺作重拱双下昂。殿内减柱造,梁架为四椽栿搭牵,用三柱。创建于元代,后多次重修。[2]
会善寺西的山坡上原来有唐代名僧“一行禅师”创建的琉璃戒坛,五代时被毁,现尚存唐代残石柱2根,柱面雕有天王像,柱基雕有鬼怪神兽。寺西面有唐净藏禅师塔,西南面和东南面有清代砖塔5座。[2]
寺内现存主要碑刻有东魏《中岳嵩阳寺碑》、北齐《会善寺碑》、唐代《道安禅师碑》、《会善寺戒坛记》等,具有重要的书法艺术价值和历史文献价值。[2]
-
会善寺山门
-
会善寺大殿与碑刻
-
山门前1800年树龄的古银杏
-
明朝时铸造的铁钟
-
1952年的会善寺净藏禅师塔
参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