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闓 (晉朝)
張闓(265年—328年),字敬緒,徐州彭城郡人,東吳大臣張昭的曾孫,父親很早就逝世,有志操。西晉時,太常薛兼賞識他,於是向琅邪王司馬睿舉薦,司馬睿便任用張闓為安東參軍,後又轉任丞相從事中郎。及後司馬睿建立東晉,拜張闓為給事黃門侍郎、大中正等官,後又封爵丹陽縣侯,遷任侍中。
司馬睿登基皇帝即為晉元帝後,外派張闓補任晉陵內史,他在晉陵郡內開闢曲阿新豐塘,可灌溉農田八百餘頃,使得年年豐收,葛洪因此還為其作頌來贊揚它。但因為開闢新豐塘,被彈劾擅自大興土木、勞民傷財,於是罷免官職。有大臣為他辯解說:「張闓大興水利灌溉農田,這可以說是有益於國家,現在反而因此被罷黜,這以後會讓下面的臣子很難做事情。」元帝感悟,便免除罷黜,並再任命張闓當大司農。元帝駕崩後,張闓擔任大匠卿為元帝營建陵墓「平陵」,工程完畢又任命他當尚書。
蘇峻之亂時,張闓跟王導俱入宮守護晉成帝,蘇峻讓張闓持節暫時督率晉室江東殘軍。王導秘密與張闓合謀,使庾亮到三吳地區宣達太后庾文君密詔,儘速召集義軍對抗。陶侃等人到達後,授張闓持節擔任征虜將軍,與振威將軍陶回共同督率丹陽義軍。張闓回到晉陵,命令內史劉耽盡以一部糧食,並遣吳郡度支運送四部糧食給車騎將軍郗鑒,又與吳郡內史蔡謨、前吳興內史虞潭、會稽內史王舒等召集義軍,討伐蘇峻。等到平定蘇峻,以尚書加散騎常侍,賜爵宜陽伯,後又遷任廷尉,因為疾病解職,拜金紫光祿大夫,不久逝世,時年六十四,兒子張混繼承爵位。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