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銀行
廣東銀行(英語:Bank of Canton)是创立于1912年的华资银行,總行設在香港中環德輔道6號,是香港首間華資銀行。
历史
广东银行創辦於1912年2月21日,創辦人是來自美國三藩市的華僑李煜堂、陸蓬山等人,總行設在香港中環德輔道6號,而非傳統銀號聚集的上環。初期資本額定為200萬元,後來擴充至500萬元,分為20萬股,每股25元。當時,廣東銀行的業務主要包括:匯兌、儲蓄、附存(存款)、來往附存、按揭(放款、押款)、保管箱等,後來在上海開設分行還獲發鈔權,從事鈔票發行業務[1]。創辦初期,由於信用未孚,又缺乏經營銀行的經驗,廣東銀行的業務發展不快。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金價暴跌,廣東銀行司理陸蓬山認為機會難得,趁金銀比價巨大變動之際,請准香港政府改銀本位為金本位,按當時每英鎊兌4.8港元的市價,將原已收取港元的資本全部轉為英鎊,資本總額則定為120萬英鎊,示足之數向社會招股。大戰結束後,金價回升到原位,廣東銀行的資本折合港幣已增加到935萬元,無形中資本增加近一倍,進身全國資本較雄厚的銀行之列。這一時期,廣東銀行業務發展迅速,分行開至廣州,上海,台山,汕頭,漢口以至暹羅曼谷,舊金山,纽約等地。其中廣州,上海的分行辦得有聲有色,十分活躍。
1930年代,隨著西方出現經濟大衰退,廣東銀行曾兩度出現擠提。1931年,廣東銀行曾被提走高達390多萬的存款,但當時該行實力雄厚,平安渡過難關。1934年9月,廣東銀行再度出現擠提,被提走的存款高達1,000萬元,總行及海外6家分行被迫停業。後來,該行經國民政府改組,於1935年11月23日復業,由前行政院長宋子文出任總經理,雖然仍稱商辦,但人事組織已面目全非。
該行在1935年曾停業清理,1936年復業。1942年日軍侵占香港時又停業,1945年日本投降时復業。
1988年該行被美國太平洋銀行收購後,改名為太平洋亞洲銀行。1992年,美國銀行集團與美國太平洋集團合併,太平洋亞洲銀行易名為美國亞洲銀行。2001年,美國亞洲銀行易名為美國銀行(亞洲)[2] 。2006年,中國建設銀行宣佈向美國銀行收購該行,以擴展建行在香港的業務,並於2007年1月10日易名為中國建設銀行(亞洲)[3]。
參考資料
- ^ 《廣東銀行有限公司及其發行的紙幣》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7-09-29.(简体中文)
- ^ 《美銀亞洲原為廣東銀行》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繁體中文)
- ^ 王悦欣,中国建设银行(亚洲)股份有限公司在港正式启名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