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清秀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2年9月26日) |
廖清秀 | |
---|---|
出生 | 日治臺灣台北州七星郡汐止街 | 1927年5月1日
逝世 | 2015年6月4日 | (88歲)
筆名 |
|
文學運動 | 文友通訊 |
代表作 | 《恩仇血淚記》 |
獎項 | 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長篇小說獎 巫永福文學獎 |
廖清秀(1927年5月1日—2015年6月4日),台灣文學作家,公務員。台灣台北人。筆名:青峰、坦誠、村夫子、村夫、苦笑生。曾獲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長篇小說獎、鹽分地帶文藝營「臺灣文學特殊貢獻獎」、巫永福文學獎、臺北西區扶輪社扶輪文學獎、臺灣文學牛津獎等。
生平
廖清秀,1927年生於台北汐止[1],畢業於日治時期私立成淵學校,後通過教師檢定與普考,曾任汐止國民學校社後分教場教師。日治末期,曾改姓「羽本」[1]。1945年,太平洋戰爭末期,廖清秀徵召入日本海軍,在戰場上遭遇未爆彈爆炸,傷癒後又罹患赤痢,兩度徘徊鬼門關。戰後,廖清秀返台,轉至南港國民學校任教,並開始修習中國語文。1947、1952年分別通過普考、高考,歷任交通處科員、台灣省氣象所科員、中央氣象局專員、科長、中央氣象局專門委員,至1992年退休。1950年參加中國文藝協會開辦之第一屆小說研究班,開始學習寫作,畢業作品《恩仇血淚記》獲得1952年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長篇小說獎。曾於1957年參加由鍾肇政主編之《文友通訊》,與鍾理和、鍾肇政等人同為台灣戰後第一代跨語言作家。[2]
著作
小說
《冤獄》,1953年9月,中興文學出版社。
《恩仇血淚記》,1957年1月,自費出版。
《金錢的故事》,1976年2月,鴻儒堂出版社。
《廖清秀集》,1991年7月,前衛出版社。(台灣作家全集)
《不屈服者》,1993年6月,臺北縣立文化中心。
《反骨》,1993年7月,遠景出版公司。
《第一代》,1994年6月,臺北縣立文化中心。
散文
《能幽默些就好》,1999年10月,九歌出版社。
《命會改》,2005年12月,台北縣文化局。
兒童文學
《醜小鴨》,1970年4月,東方出版社。
《金銀島》,1977年12月,東方出版社。
《南丁格爾》,1984年12月,光復書局。
《辛巴達航海記》,1986年1月,光復書局。
報導文學
《十七歲當老師》,2003年12月,臺北縣文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