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鱗多孔菌
寬鱗多孔菌 | |
---|---|
科学分类 | |
界: | 真菌界 Fungi |
门: | 担子菌门 Basidiomycota |
纲: | 傘菌綱 Agaricomycetes |
目: | 多孔菌目 Polyporales |
科: | 多孔菌科 Polyporaceae |
属: | 多孔菌属 Polyporus |
种: | 寬鱗多孔菌 P. squamosus
|
二名法 | |
Polyporus squamosus (Huds.:Fr.) Fr.
|
Polyporus squamosus | |
---|---|
真菌形态特徵 | |
子實層上有萌發孔 | |
蕈傘為扁平 或平版狀 | |
子實層自基部沿蕈柄向下生長 | |
裸露蕈柄 | |
孢印白色 | |
異養腐生真菌 或寄生真菌 | |
可食用 但不可食 |
寬鱗多孔菌(学名:Polyporus squamosus),屬多孔菌科一種,是木棲腐生的中型菇類,可食用。它广泛分布,在北美,澳洲,亚洲和欧洲均有发现,生活在硬木树种林中。
命名
该物种于1778年由英国生物学家首次描述,当时命名为Boletus squamosus。[1]现名则由瑞典生物学家伊利阿斯·马格努斯·弗里斯于1821年在《真菌分类系统》(Systema Mycologicum)中提出。[2]
描述
该蘑菇通常生长在枯死的树桩或枝干上,子实体直径为8–30厘米,厚度可达10厘米。颜色为黄色至棕色,上面有格状纹路。背面为典型的多孔菌屬特点,由紧密排列的管子组成,管子长度为1至12毫米长。柄粗而且短,长度可达5厘米。[3]
习性和分布
该蘑菇分布广泛,美国落基山脉东部、欧洲大部分地区、澳大利亚以及亚洲均有发现。通常在春季生长,偶尔也在秋季,很少在其他季节。经常成片生长,区域可达50厘米。[4]它在林地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分解木材,通常为榆树,但很少寄生在活的树上。其他的树主要包括梣树、山毛榉、欧洲七叶树、枫树、悬铃木、杨树和柳树。[5]
參考文獻
- 周文能、張東柱,《野菇圖鑑》,2005年,台北,台灣館出版社
- ^ Hudson W. Flora Anglica 2. 1778: 626.
- ^ Fries EM. Systema Mycologicum. 1821: 343.
- ^ Spahr DL. Edible and Medicinal Mushrooms of New England and Eastern Canada. Richmond, Calif: North Atlantic Books. 2009: 131–35 [2010-05-28]. ISBN 1-55643-795-1.
- ^ Lonsdale D, Butin H. Tree Diseases and Disorders: Causes, Biology, and Control in Forest and Amenity Trees. Oxford [Oxfordshir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170–71 [2010-05-28]. ISBN 0-19-854932-6.
- ^ Schmidt O. Wood and Tree Fungi: Biology, Damage, Protection, and Use. Berlin: Springer. 2006: 199 [2010-05-28]. ISBN 3-540-32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