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孟菲斯公开赛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孟菲斯公开赛
Memphis Open
终止
創立1975
終止2017
地點 美国
田纳西州孟菲斯
場館孟菲斯网球俱乐部英语Racquet Club of Memphis
類別ATP世界巡回赛250系列赛事
地面室内硬地球场
網站memphisopen.com

孟菲斯公开赛(英語:Memphis Open)是一项从1975年到2017年举办的男子职业网球赛事。从1977年开始,该赛事田纳西州孟菲斯孟菲斯网球俱乐部英语Racquet Club of Memphis举行。孟菲斯公开赛曾经是美国本土唯一一项在室内进行的ATP巡回赛赛事,每年一般在二月举办。最初它是一项男女合办赛事,但最后四年仅仅举办了男子赛事。

因为赞助商的关系,孟菲斯公开赛的名称有过多次变换,比如「Regions Morgan Keegan锦标赛」(Regions Morgan Keegan Championships),「圣犹达锦标赛」(Kroger St. Jude Championship),「沃尔沃锦标赛」(Volvo Championships),「南方电信杯」(Cellular South Cup)和「联邦快递国际赛」(Federal Express International),还有一段时间是现在已经不存在的「美国国家室内网球锦标赛英语U.S. National Indoor Tennis Championships」。

孟菲斯最后一届单打冠军是瑞恩·哈里森,双打冠军是布赖恩·贝克尔尼克拉·梅克蒂奇,这也是他们在孟菲斯获得的首个冠军。

历史

1974年,孟菲斯棉花商人威廉·B。小比利·多纳万特(Billy Dunavant Jr.)收购了孟菲斯运动俱乐部(Memphis Athletic Club),并开始斥资700万美元扩建该俱乐部,将其改造成现在的孟菲斯网球俱乐部英语Racquet Club of Memphis。1975年,作为世界网球锦标赛的一部分,现在被称为孟菲斯公开赛的比赛首次在室内地毯上举行。1977年,美国国家室内网球锦标赛英语U.S. National Indoor Tennis Championships马里兰州索尔兹伯里迁至孟菲斯,该赛事的奖金也增加到22万美元。[1]直到2014年,孟菲斯公开赛一直是世界上唯一一家在私人室内网球俱乐部举办的男子和女子职业网球赛事。[2]直到20世纪80年代,比赛都是在室内地毯上进行的,但俱乐部最终把场地改成了硬地。

在2001年11月,孟菲斯网球俱乐部英语Racquet Club of Memphis从WTA手中购买了赛事版权,将奥克拉荷马市的赛事迁移到孟菲斯,从此该赛事成为男女合办赛事长达12年。2008年,该赛事一度成为ATP世界巡回赛500系列赛事。2014年,该赛事前移到了巴西,成为里约网球公开赛[3]孟菲斯则重新向ATP购买了赛事版权,将ATP世界巡回赛250系列赛事之一的圣何塞站迁移到孟菲斯,让孟菲斯保住了一项职业网球赛事[4]。2014年底,美国网球协会(USTA)和金集控股有限责任公司(Golden Set Holdings LLC)旗下的网球汇集有限责任公司(Tennis Rendezvous LLC)收购了美国国家室内网球锦标赛的版权,并将其更名为孟菲斯公开赛(Memphis Open)。2015年,孟菲斯公开赛再次被纽约金融管理公司GF资本收购。

2017年末,由于孟菲斯公开赛没有找到足够的赞助商,ATP宣布该赛事迁移到纽约成为纽约网球公开赛[5]

历年决赛

单打

年份 冠军 亚军 比分
1975 美国 哈罗德·所罗门 捷克斯洛伐克 伊日·赫雷贝克英语Jiri Hrebec 2–6, 6–1, 6–4
1976 印度 维杰·阿姆里特拉吉 美国 斯坦·史密斯 6–2, 0–6, 6–0
1977 瑞典 比约恩·博格 美国 布赖恩·戈特弗里德 6–4, 6–3, 4–6, 7–5
1978 美国 吉米·康纳斯 美国 蒂姆·古利克森英语Tim Gullikson 7–6, 6–3
1979 美国 吉米·康纳斯 美国 阿瑟·阿什 6–4, 5–7, 6–3
1980 美国 约翰·麦肯罗 美国 吉米·康纳斯 7–6, 7–6(8–6)
1981 美国 吉恩·迈耶 美国 罗斯科·坦纳 6–2, 6–4
1982 南非 约翰·克里克 美国 约翰·麦肯罗 6–3, 3–6, 6–4
1983 美国 吉米·康纳斯 美国 吉恩·迈耶 7–5, 6–0
1984 美国 吉米·康纳斯 法國 亨利·勒孔特 6–3, 4–6, 7–5
1985 瑞典 斯蒂芬·埃德伯格 法國 雅尼克·诺阿 6–1, 6–0
1986 美国 布拉德·吉尔伯特 瑞典 斯蒂芬·埃德伯格 7–5, 7–6
1987 瑞典 斯蒂芬·埃德伯格 美国 吉米·康纳斯 6–3, 2–1 (退赛)
1988 美国 安德烈·阿加西 瑞典 米卡埃尔·佩福斯英语Mikael Pernfors 6–4, 6–4, 7–5
1989 美国 布拉德·吉尔伯特 美国 约翰·克里克 6–2, 6–2 (退赛)
1990 西德 米夏埃尔·施蒂希 澳大利亚 沃利·马苏尔英语Wally Masur 6–7, 6–4, 7–6
1991 捷克斯洛伐克 伊万·伦德尔 德国 米夏埃尔·施蒂希 7–5, 6–3
1992 美国 马利维·华盛顿 南非 韦恩·费雷拉 6–3, 6–2
1993 美国 吉姆·考瑞尔 美国 托德·马丁 5–7, 7–6(7–4), 7–6(7–4)
1994 美国 托德·马丁 美国 布拉德·吉尔伯特 6–4, 7–5
1995 美国 托德·马丁 荷兰 保罗·哈休斯 7–6(7–2), 6–4
1996 美国 皮特·桑普拉斯 美国 托德·马丁 6–4, 7–6(7–2)
1997 美国 张德培 澳大利亚 托德·伍德布里奇 6–3, 6–4
1998 澳大利亚 马克·菲利浦西斯 美国 张德培 6–3, 6–2
1999 德国 托米·哈斯 美国 吉姆·考瑞尔 6–4, 6–1
2000 瑞典 马格努斯·拉尔森英语Magnus Larsson 辛巴威 拜伦·布莱克 6–2, 1–6, 6–3
2001 澳大利亚 马克·菲利浦西斯 義大利 达维德·桑圭内蒂 6–3, 6–7(5–7), 6–3
2002 美国 安迪·罗迪克 美国 詹姆斯·布莱克 6–4, 3–6, 7–5
2003 美国 泰勒·丹特 美国 安迪·罗迪克 6–1, 6–4
2004 瑞典 约阿希姆·约翰松 德国 尼古拉斯·基弗 7–6(7–5), 6–3
2005 丹麦 坚尼夫·卡逊 白俄罗斯 马克斯·米尔内 7–5, 7–5
2006 德国 托米·哈斯 瑞典 罗宾·索德灵 6–3, 6–2
2007 德国 托米·哈斯 美国 安迪·罗迪克 6–3, 6–2
2008 比利时 史提夫·达尔西斯 瑞典 罗宾·索德灵 6–3, 7–6(7–5)
2009 美国 安迪·罗迪克 捷克 拉德克·斯泰潘內克 7–5, 7–5
2010 美国 萨姆·奎里 美国 约翰·伊斯内尔 6–7(3–7), 7–6(7–5), 6–3
2011 美国 安迪·罗迪克 加拿大 米洛斯·拉奥尼奇 7–6(9–7), 6–7(11–13), 7–5
2012 奥地利 于尔根·梅尔泽 加拿大 米洛斯·拉奥尼奇 7–5, 7–6(7–4)
2013 日本 锦织圭 西班牙 菲里西亚诺·洛佩兹 6–2, 6–3
2014 日本 锦织圭 克罗地亚 伊沃·卡洛维奇 6–4, 7–6(7–0)
2015 日本 锦织圭 南非 凯文·安德森 6–4, 6–4
2016 日本 锦织圭 美国 泰勒·哈利·弗里茨 6–4, 6–4
2017 美国 瑞恩·哈里森 格鲁吉亚 尼科洛兹·巴西拉什威利 6–1, 6–4
2018 参见纽约网球公开赛

双打

年份 冠军 亚军 比分
1975 美国 迪克·斯托克顿
美国 Erik van Dillen
英国 Mark Cox
南非 克利夫·德赖斯代尔
1–6, 7–5, 6–4
1976 印度 維杰·阿姆里特拉吉
印度 Anand Amritraj
美国 马蒂·里森
美国 罗斯科·坦纳
6–3, 6–4
1977 美国 舍伍德·斯图尔特
美国 弗雷德·麦克奈尔
美国 鲍勃·卢茨
美国 斯坦·史密斯
4–6, 7–6, 7–6
1978 美国 布赖恩·戈特弗里德
墨西哥 劳尔·拉米雷斯
澳大利亚 菲尔·登特
澳大利亚 約翰·紐康姆
3–6, 7–6, 6–2
1979 荷兰 Tom Okker
波兰 沃伊切赫·菲巴克
南非 弗鲁·麦克米伦
美国 迪克·斯托克顿
6–4, 6–4
1980 美国 約翰·麥肯羅
美国 布赖恩·戈特弗里德
澳大利亚 Rod Frawley
捷克斯洛伐克 托马什·施密德
6–3, 6–7, 7–6
1981 美国 吉恩·迈耶
美国 桑迪·迈耶
美国 Mike Cahill
美国 Tom Gullikson
7–6, 6–7, 7–6
1982 南非 凯文·柯伦
美国 史蒂夫·登顿
美国 約翰·麥肯羅
美国 彼得·弗莱明
7–6, 4–6, 6–2
1983 澳大利亚 彼得·麦克纳马拉
澳大利亚 保罗·麦克纳米
美国 Tim Gullikson
美国 Tom Gullikson
6–3, 5–7, 6–4
1984 美国 Fritz Buehning
美国 彼得·弗莱明
瑞士 海因茨·金特哈特
捷克斯洛伐克 托马什·施密德
6–3, 6–0
1985 捷克斯洛伐克 帕维尔·斯洛日尔
捷克斯洛伐克 托马什·施密德
南非 凯文·柯伦
美国 史蒂夫·登顿
1–6, 6–3, 6–4
1986 美国 肯·弗拉赫
美国 Robert Seguso
法國 居伊·福尔热
瑞典 安德斯·耶吕德
6–4, 4–6, 7–6
1987 瑞典 安德斯·耶吕德
瑞典 Jonas Svensson
西班牙 塞尔希奥·卡萨尔
西班牙 埃米利奥·桑切斯
6–4, 6–2
1988 美国 凯文·柯伦
美国 戴维·佩特
瑞典 彼得·隆格伦
瑞典 Mikael Pernfors
6–2, 6–2
1989 美国 保羅·安納干尼
南非 Christo van Rensburg
美国 斯科特·戴维斯
美国 Tim Wilkison
7–6, 6–7, 6–1
1990 澳大利亚 达伦·卡希尔
澳大利亚 马克·克拉茨曼
西德 Udo Riglewski
西德 米夏埃尔·施蒂希
7–5, 6–2
1991 德国 米夏埃尔·施蒂希
德国 Udo Riglewski
澳大利亚 约翰·菲茨杰拉德
澳大利亚 劳里·沃德
7–5, 6–3
1992 澳大利亚 托德·伍德布里奇
澳大利亚 马克·伍德福德
美国 凯文·柯伦
南非 Gary Muller
7–6, 6–1
1993 澳大利亚 托德·伍德布里奇
澳大利亚 马克·伍德福德
荷兰 雅克·艾里廷
荷兰 保羅·哈休斯
7–5, 4–6, 7–6
1994 辛巴威 拜伦·布莱克
美国 乔纳森·斯塔克
美国 吉姆·格拉布
美国 贾里德·帕尔默
7–6, 6–4
1995 美国 贾里德·帕尔默
美国 Richey Reneberg
美国 Tommy Ho
新西兰 Brett Steven
4–6, 7–6, 6–1
1996 巴哈马 马克·诺尔斯
加拿大 丹尼尔·内斯特
澳大利亚 托德·伍德布里奇
澳大利亚 马克·伍德福德
6–4, 7–5
1997 南非 埃利斯·费雷拉
美国 帕特里克·加尔布雷思
美国 里克·利奇
美国 乔纳森·斯塔克
6–3, 3–6, 6–1
1998 澳大利亚 托德·伍德布里奇
澳大利亚 马克·伍德福德
南非 埃利斯·费雷拉
墨西哥 David Roditi
6–3, 6–4
1999 澳大利亚 托德·伍德布里奇
澳大利亚 马克·伍德福德
加拿大 塞巴斯蒂安·拉罗
美国 亚历克斯·奥布赖恩
6–3, 6–4
2000 美国 賈斯汀·吉梅爾斯托布
加拿大 塞巴斯蒂安·拉罗
美国 吉姆·格拉布
美国 Richey Reneberg
6–2, 6–4
2001 美国 鲍勃·布赖恩
美国 迈克·布赖恩
美国 亚历克斯·奥布赖恩
美国 乔纳森·斯塔克
6–3, 7–6
2002 美国 Brian MacPhie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 内纳德·齐莫尼奇
美国 鲍勃·布赖恩
美国 迈克·布赖恩
6–3, 3–6, [10–4]
2003 巴哈马 马克·诺尔斯
加拿大 丹尼尔·内斯特
美国 鲍勃·布赖恩
美国 迈克·布赖恩
6–2, 7–6
2004 美国 鲍勃·布赖恩
美国 迈克·布赖恩
南非 傑夫·科塔茲
南非 Chris Haggard
6–3, 6–4
2005 瑞典 西蒙·阿斯博林
澳大利亚 Todd Perry
美国 鲍勃·布赖恩
美国 迈克·布赖恩
6–4, 6–4
2006 克罗地亚 伊沃·卡洛維奇
南非 Chris Haggard
美国 詹姆斯·布莱克
美国 马尔迪·菲什
0–6, 7–5, [10–5]
2007 美国 艾瑞克·布托拉克
英国 傑米·穆雷
奥地利 尤利安·克诺夫莱
奥地利 于爾根·梅爾策
7–5, 6–3
2008 印度 马赫什·布帕蒂
巴哈马 马克·诺尔斯
泰国 Sanchai Ratiwatana
泰国 颂差·拉迪瓦达那
7–6(7–5), 6–2
2009 美国 马尔迪·菲什
巴哈马 马克·诺尔斯
美国 特拉維斯·帕羅特
斯洛伐克 菲利普·波拉塞克
7–6(9–7), 6–1
2010 美国 约翰·伊斯内尔
美国 萨姆·奎里
英国 羅斯·哈欽斯
澳大利亚 喬丹·克爾
6–4, 6–4
2011 白俄罗斯 马克斯·米尔内
加拿大 丹尼尔·内斯特
美国 艾瑞克·布托拉克
库拉索 讓-儒利安·路查
6–2, 6–7(6–8), [10–3]
2012 白俄罗斯 马克斯·米尔内
加拿大 丹尼尔·内斯特
克罗地亚 伊万·多迪格
巴西 馬塞洛·梅洛
4–6, 7–5, [10–7]
2013 美国 鲍勃·布赖恩
美国 迈克·布赖恩
美国 詹姆斯·布莱克
美国 傑克·索克
6-1, 6-2
2014 美国 艾瑞克·布托拉克
南非 雷文·克拉森
美国 鲍勃·布赖恩
美国 迈克·布赖恩
6-4, 6-4
2015 波兰 馬利尤斯·費騰柏格
墨西哥 圣地亚哥·冈萨雷斯
新西兰 阿提姆·西塔克英语Artem Sitak
美国 唐纳德·扬
5–7, 7–6(7–1), [10–8]
2016 波兰 馬利尤斯·費騰柏格
墨西哥 圣地亚哥·冈萨雷斯
美国 斯蒂夫·约翰逊
美国 萨姆·奎里
6–4, 6–4
2017 美国 布赖恩·贝克尔
克罗地亚 尼克拉·梅克蒂奇
美国 瑞恩·哈里森
美国 斯蒂夫·约翰逊
6–3, 6–4

纪录

纪录 秋燕 统计 年份
夺冠最多 美国 吉米·康纳斯
日本 锦织圭
4 1977, 1978, 1983, 1984
2013, 2014, 2015, 2016
连续夺冠最多 日本 锦织圭 4 2013, 2014, 2015, 2016
进入决赛最多 美国 吉米·康纳斯 6 1978, 1979, 1980, 1983, 1984, 1987
夺冠最多男双组合 澳大利亚 托德·伍德布里奇 & 马克·伍德福德 4 1992, 1993, 1998, 1999
连续夺冠最多男双组合 澳大利亚 托德·伍德布里奇 & 澳大利亚 马克·伍德福德
波兰 馬利尤斯·費騰柏格 & 墨西哥 聖地亞哥·岡薩雷斯
2 1992, 1993 & 1998, 1999
2015, 2016
进入决赛最多男双组合 美国 鲍勃·布赖恩
美国 迈克·布赖恩
7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13, 2014

参见

参考资料

  1. ^ Archived copy. [2016-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7). 
  2. ^ Archived copy. [2016-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1). 
  3. ^ Big Changes For Tennis in Memphis. [2016-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27). 
  4. ^ Tennis - ATP World Tour - ATP Approves Event In Rio de Janeiro From 2014. [2022-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08). 
  5. ^ Memphis To Relocate To Long Island For 2018. www.atpworldtour.com. Association of Tennis Professionals (ATP). April 10, 2017 [2022-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4).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