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
此條目缺少有關生平的信息。 (2024年5月15日) |
成吉思汗 Чингис хаан | |||||||||||||||||||||
---|---|---|---|---|---|---|---|---|---|---|---|---|---|---|---|---|---|---|---|---|---|
大蒙古國第1任皇帝(可汗) 元朝追尊皇帝 | |||||||||||||||||||||
統治 | 1206年春天[1]-1227年8月25日 | ||||||||||||||||||||
登基 | 元太祖元年丙寅虎年春天 1206年春天 漠北草原斡難河之源頭附近,位於今蒙古國肯特省,舉行庫里爾台选举大会,经推举称大汗 | ||||||||||||||||||||
前任 | 無(大蒙古國建立) | ||||||||||||||||||||
繼任 | 元太宗窩闊台 | ||||||||||||||||||||
出生 | 金大定二年壬午馬年四月十六日 1162年5月31日[2][3] 漠北草原斡难河上游地區(今蒙古國肯特省) | ||||||||||||||||||||
逝世 | 元太祖二十二年丁亥豬年七月十二日(六十六歲) 1227年8月25日 (65歲) 薩里川哈老徒行宮(今中國六盤山) | ||||||||||||||||||||
安葬 | |||||||||||||||||||||
王后 | |||||||||||||||||||||
子嗣 | |||||||||||||||||||||
| |||||||||||||||||||||
政权 | 大蒙古國 | ||||||||||||||||||||
父親 | 元烈祖也速該 | ||||||||||||||||||||
母親 | 宣懿皇后訶額侖 | ||||||||||||||||||||
宗教信仰 | 騰格里、薩滿教、藏傳佛教 |
成吉思汗 | |||||||
汉语名称 | |||||||
---|---|---|---|---|---|---|---|
汉语 | 成吉思汗 | ||||||
| |||||||
藏语名称 | |||||||
藏語 | ཐའི་ཛང་ཇིང་ཁི་ | ||||||
| |||||||
蒙古语名称 | |||||||
傳統蒙文 | ᠴᠢᠩᠭᠢᠰ ᠬᠠᠭᠠᠨ | ||||||
西里尔蒙文 | Чингис хаан |
成吉思汗(蒙古语:ᠴᠢᠩᠭᠢᠰ
ᠬᠠᠭᠠᠨ,鲍培转写:Činggis qaγan,八思巴文:ꡆꡞꡃ ꡂꡞꡛ
ꡢꡖꡋ,秘史记音:成吉思·中合罕[8],西里尔字母:Чингис хаан,國際音標:[tʃiŋɡɪs xaːŋ] (ⓘ);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即元太祖,又稱成吉思皇帝[9]、成吉思可汗[10][註 3]、索多博克達青吉斯汗[12]。名铁木真(蒙古语:ᠲᠡᠮᠦᠵᠢᠨ,鲍培转写:Temüǰin,秘史记音:帖木真,西里尔字母:Тэмүжин),清代官译为特穆津[13]。也有其他译法忒没真[14],意為“鐵一般堅強的人”[15]。孛儿只斤氏[16](蒙古语:ᠪᠣᠷᠵᠢᠭᠢᠨ,鲍培转写:Borǰigin,西里尔字母:Боржигин),尼倫蒙古乞顏部人。為13世紀初(南宋後期)蒙古民族領袖,是大蒙古國首任大汗,中國歷史(包括元朝)乃至世界歴史中最具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帝王、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統帥之一。成吉思汗奠定其後世進行「西征」的政策基礎,其開創的蒙古帝國稱霸歐亞,為歐洲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吉思汗是為元朝建立者元世祖忽必烈的祖父[17][18]。1206年春天-1227年8月25日在位,在位22年。
元太祖元年(1206年),他登基时被诸王和群臣上蒙语尊号成吉思合罕。至元二年(1265年)十月,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廟號为太祖,[19]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追尊成吉思汗諡號为聖武皇帝。[20][21][22]至大二年十二月六日(1310年1月7日),元武宗海山加上尊谥法天啟運,庙号太祖。从此之后,成吉思汗的諡號变为法天啟運聖武皇帝。 [23]
在他众子中,最为著名的四位分别是朮赤、察合台、窩闊台和拖雷。成吉思汗分封了朮赤和察合台为国主,欽定窩闊台为继承人。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后,拖雷自动退出继承人的選拔,担任监国两年后,元太宗元年(1229年),拖雷和宗王们一起拥戴自己的三哥窝阔台登基。於元太宗四年(1232年)九月,在消灭金朝军队精锐主力后,拖雷去世。元太宗六年正月初十日(1234年2月9日),蒙古帝國灭金朝,為將來忽必烈揮軍南下攻打南宋統一中原打下基礎。
成吉思汗及其後代率領蒙古軍隊征戰歐亞國度與部落時,常以屠城和劫掠的手段粗野行事聞名,並被許多人視為種族滅絕的專制統治者,享有作風殘暴的可怕名號。[24]不過卻十分尊重裡面的文化工作者與技術工匠,比如歷史記載他的孫子旭烈兀1260年在攻打波斯之後原定將所有馬木路克殘部都殺死,但其中有戰俘表示自己是天文學家,就立刻下令將其釋放了。反之,他對異族追隨者就十分慷慨,善於收買外來菁英、聽話的大公替蒙古人做事,透過這樣的手段間接統治。另外他家族對不同文化的容忍度很高,並基本上不會干擾原本的信仰自由,或熱衷學習改革、知識進步與漢語,比如啟用孛羅等明臣寫史。這些一定程度上也促成了歐亞多方面的交流融合與統一[25][26]。
去世
病逝行營
元太祖二十二年七月十二日(1227年8月25日),在蒙古軍圍困西夏首都時,成吉思汗病逝於今宁夏南部六盘山(一说灵州),享壽六十五歲。其死因至今眾說紛紜,《元史》记载:“(元太祖二十二年)秋七月壬午,不豫。己丑,崩于萨里川哈老徒之行宫。”
成吉思汗去世前向儿子们交代了灭金的計劃:“假道宋境,包抄汴京。”[27]后来窝阔台和拖雷灭金朝,采用的就是成吉思汗的这个战略。
经过木华黎和他的儿子孛鲁十年的战争,到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前夕,蒙古军队基本占领金朝黄河以北的所有领土,金朝的领土仅局限于河南、陕西等地(当时的黄河取道江苏北部的淮河入海)。
此前西夏末代皇帝李睍已经答应投降,成吉思汗去世后,蒙古军密不发丧,李睍开城投降后,前去参见成吉思汗,诸将托言成吉思汗有疾,不让他参见。在成吉思汗去世三天后,1227年8月28日,诸将遵照成吉思汗遗命将西夏末帝杀死,西夏灭亡。[28]蒙古军将领察罕努力使西夏首都中興府(今宁夏銀川)避免了屠城的命运,入城安抚城内军民,城内的军民得以保全。[29]
据《蒙古秘史》记载,成吉思汗的遗体被葬在不兒罕山接近斡難河源頭的地方,这是他生前指定的墓地。《元史》则记载他和历代元朝皇帝都葬于起辇谷。起辇谷的具体位置不详。在今日蒙古国肯特省的不儿罕山间有一片被称为“大禁忌”的土地,为达尔扈特人世代守护,相传是成吉思汗的墓地所在。在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鄂尔多斯高原上,有一座蒙古包式建筑宫殿,為成吉思汗的衣冠冢,经过多次迁移後直到1954年才由湟中县的塔尔寺迁回故地伊金霍洛旗,北距包头市185公里。每年的农历三月廿一、五月十五、八月十二和十月初三,为一年四次的大祭。
死因諸說
《蒙古祕史》记载成吉思坠马跌伤[30]。而罗马天主教教廷使节约翰·普兰诺·加宾尼在《被我们称为鞑靼的蒙古人的历史》稱成吉思汗可能是被雷电击中身亡。
有傳言認為成吉思汗可能是遭三子窩闊台毒杀,原因是当时大汗打算传位给窝阔台,但突然改变主意,欲传位给四子拖雷,窝阔台为保汗位,所以毒杀其父。《成吉思汗与今日世界之形成》关于成吉思汗之死的論述与诸多的死亡故事相反,認為成吉思汗在游牧帐篷中去世,与他在游牧帐篷中的出生情形相似,这说明他在保存其本民族传统生活方式方面非常成功;然而,他保持其自身生活方式的过程中,却改变了人类社会。他在故土安葬,没有一座陵墓,没有一座寺庙,甚至没有一块用来标示其长眠之地的小墓碑。按照蒙古人的信仰,遗体应该在静穆中离去,并不需要纪念碑,因为灵魂已经不在那里了;灵魂继续活在精神之旗中。但他的精神之旗在1937年从蒙古中部的黑尚赫山下月亮河畔的寺庙里消失了。虔诚的喇嘛们护卫几个世纪的圣物,在由当时斯大林的追随者霍尔洛·乔巴山开展的遏制蒙古文化与宗教的运动中,永远地消失了。
还有一种演义:成吉思汗临幸被俘的西夏皇后时于床笫之间受伤而亡。此说来源于成书于十七世纪末的《蒙古源流》。该书卷四写道:成吉思汗讨伐唐古特部(西夏)时,由于有人举报“汗之弟哈萨尔会饮之际曽握和兰哈屯之手”等事拘捕了哈萨尔(实际哈萨尔在成吉思汗西征前已亡故)。但在和唐古特交战之时,有唐古特女巫做法术使蒙军受挫,成吉思汗乃遣哈萨尔射杀女巫。西夏的“锡都尔固汗遂变为蛇,(成吉思)汗即变为鸟中之王大鹏,(锡都尔固汗)又变为虎,(成吉思)汗即变为兽中之王狮子,(锡都尔固汗)又变为童子,(成吉思)汗即变为玉皇上帝。锡都尔固汗势穷被擒。”在戏剧般地杀死锡都尔固汗后,成吉思汗“取古尔伯勒津郭斡哈屯,并占据密纳克唐古特人众”。古尔伯勒津郭斡哈屯自称受战火蒙尘,艳不如初,故请到河中沐浴。得到允许后,古尔伯勒津郭斡哈屯于沐浴时悄悄写下遗书。沐浴后斡哈屯容颜“果为增胜”。"是夜就寝,(成吉思)汗体受伤,因致不爽。古尔伯勒津郭斡哈屯乘便逃出,投哈喇江而死"。这一荒诞的演义般的版本在较早成书的《蒙古黄金史》中,仅记载古尔伯勒津郭斡哈屯于河中沐浴时,写下遗书后投水身亡。其他史料中,古尔伯勒津郭斡哈屯事迹均不见记载。成吉思汗后宫中来自西夏的仅见察合公主,由于来自西夏,故又称“夏公主”,驻第三斡耳朵。乃夏襄宗之女,于成吉思汗第一次征西夏时和亲入蒙古。丘处机西游,路过漠北“窝里朵”(斡耳朵)时,“汉(岐国公主)、夏公主(察合公主)皆送寒具等食,黍米斗白金十两”(《长春真人西游记卷二》)。其余事迹不详。
尊谥庙号
至元二年十月十四日(1265年11月23日),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廟號为太祖[19]。
至元三年十月十八日(1266年11月16日),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追尊成吉思汗諡號为聖武皇帝[20][21][22]。
至大二年十二月六日(1310年1月7日),元武宗海山加上尊谥法天啟運,庙号太祖。从此之后,成吉思汗的諡號变为法天啟運聖武皇帝[23]。《太祖皇帝加上尊谥册文》[31],内容如下:
维至大二年、岁次己酉、某月、某日,孝曾孙嗣皇帝臣某,谨再拜稽首言:
伏以恢皇纲,廓帝纮,建万世无疆之业;铺宏休,扬伟绩,遵累朝已定之规。式当继统之元,盍有称天之诔。孝弗忘于率履,制庸谨于加崇。钦惟太祖圣武皇帝陛下,渊量圣姿,睿谋雄断,沛仁恩而济屯厄,振羁策以驭豪英。惟解衣推食于初年,见君国子民之大略。玄符颛握,诸部悉平;黄钺载麾,百城随下。裔土兼收于夏孽,余波克殄于金源。荡荡乎无能名迹,远追于汤武;灏灏尔其为训道,允协于唐虞。根深峻岳而维者四焉,囊括殊封而统之一也。
肆予小子,承此丕基。两袛见于太宫,恒僾临于端扆。祚垂鸿兮锡裕,尚期昭报之申;牒镂玉以增辉,敢缓弥文之举。谨遣某官某,奉玉册玉宝,加上尊谥曰法天启运圣武皇帝,庙号太祖。
伏惟威灵昭假,景贶潜臻,阐绎吾元,与天并久。
称号来源
“成吉思汗”是铁木真於1206年获得的称号。“成吉思”的含义不明确,一种说法由“成”(蒙古语:ᠴᠢᠩ,鲍培转写:čing,西里尔字母:чин,意思是“强”)派生而来。[32]另一种说法是来自海洋一词,代表他像海洋一样伟大(蒙古语:ᠲᠡᠩᠭᠢᠰ,鲍培转写:tenggis,西里尔字母:тэнгэс)。“汗”原本写作ᠬᠠᠨ(鲍培转写:qan,《蒙古秘史》记音:中罕,西里尔写法:хан),直到13世纪末后人才更改为来自突厥语的ᠬᠠᠭᠠᠨ(鲍培转写:qaγan,《蒙古秘史》记音:中合罕,西里尔写法хаан,意译:皇帝)。[33][34]
皇帝和大汗的双重称呼
大蒙古国时期
“成吉思汗”源于蒙古语。“成吉思”为蒙古语:ᠴᠢᠩᠭᠢᠰ,鲍培转写:Činggis,西里尔字母:Чингис的汉语译音。“汗”是蒙古语ᠬᠠᠨ(鲍培转写:qan,《蒙古秘史》汉字记音:中罕,西里尔拼写:хан)的汉语译音,其后经突厥语又转译为汉字“合罕”(蒙古语:ᠬᠠᠭᠠᠨ,鲍培转写:qaγan,西里尔字母:хаан)[33][34],原义为“父主”;大部落首领多用此称号。蒙古语里,汗和可汗是一个意思,是翻译的原因,用中文翻译的话就是皇帝的意思,一个帝国最高的权利拥有者。
现存的13世纪和14世纪期的众多史料以及考古文物和摩崖石刻证明,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后,可能已经拥有皇帝和大汗的双重身份。生活在草原地区的蒙古等民族用蒙古语称呼铁木真为“大汗”、“成吉思汗”;生活在西北地区的突厥和其他民族用突厥语或其他语言称铁木真为“汗”或者“可汗”[35];生活在漠南汉地和东北地区的契丹人、女真人、党项人等民族,在13世纪前期的时候,历经辽朝、金朝、西夏等汉化政权,大部分已经汉化,通用汉语汉字,多称铁木真为“皇帝”;而生活在漠南汉地和东北地区的汉族人则直接使用“成吉思皇帝”一词。大量历史记载资料证明,1215年成吉思汗在攻取包括金中都在内的整个幽云十六州之后,其在长城以南汉地的统治保留了一些辽、金等朝的旧俗,并且在这些区域的官方文件,直接应用了“皇帝”的尊号来指代历任大蒙古国大汗。例如:
- 1219年农历五月,铁木真派刘仲禄邀请长春真人丘处机前往蒙古草原的诏书中,自称为“朕”,将自己建国登基称为“践祚”。
- 1220年农历二月丘处机抵达燕京后,得知铁木真在中亚进行西征花剌子模的战争,觉得自己年事已高,西行太远,希望约铁木真在燕京相见,于是在三月写了一份陈情表,在陈情表中,丘处机对铁木真的称呼是“皇帝”[36]。同年收到丘处机的陈情表后,铁木真第二次派曷剌邀请丘处机前往中亚草原的诏书中,以“成吉思皇帝”和“朕”自称[37]。
- 1221年南宋使者赵珙出使大蒙古国,回来后著有《蒙鞑备录》,书中对铁木真的称呼是“成吉思皇帝”。《蒙鞑备录》中提到,铁木真在位时期,朝廷使用的金牌,带两虎相向,曰虎头金牌,上书汉字:“天赐成吉思皇帝圣旨,当便宜行事”;其次为素金牌,书:“天赐成吉思皇帝圣旨疾”[38]。1998年,一块“圣旨金牌”发现于河北廊坊,正面刻双钩汉字:“天赐成吉思皇帝圣旨疾。”和《蒙鞑备录》所记载的素金牌上汉文完全相同;背面牌心刻双钩契丹文,其汉语意思为:“速、走马,或快马”[39]。这块圣旨牌的发现,说明铁木真在世时,其官方中文称谓作“成吉思皇帝”。
- 1227年全真教道士李志常写成的《长春真人西游记》,记录了丘处机从1219年受邀西行直至1227年去世的事迹,书中对铁木真的称呼是“成吉思皇帝”,将他下的命令称为“聖旨”;书中也提到了铁木真的侍臣刘仲禄前来邀请丘处机时携带了虎头金牌,金牌上面的文字是:“如朕亲行、便宜行事”[40],似乎在铁木真时期,凡是针对汉地的蒙古官方文件,均把成吉思汗翻译为“成吉思皇帝”。
- 1232年南宋使者彭大雅随奉使到大蒙古国,使者徐霆1235年—1236年随奉使到大蒙古国,二人返回南宋后,彭大雅撰写,并由徐霆作疏,合著《黑鞑事略》,书中对铁木真的称呼是“成吉思皇帝”。
- 2010年,刻有多位蒙古皇帝圣旨的全真教炼神庵摩崖石刻于山东徂徕山被发现[41][42][43],石刻一共四方,全部以汉语白话文写就,记述了大蒙古国皇室成员历代颁发给全真教掌教的官方文牒,其中有成吉思皇帝、合罕皇帝(窝阔台)、贵由皇帝,孛罗真皇后(窝阔台之妻)、唆鲁古唐妃,以及昔列门太子、和皙太子(均为窝阔台之子)等字样[44],其中记叙的“甲辰年十月初八日”表明该条圣旨是乃马真后称制的1244年颁发,落款“庚戌年十二月”则表明该石刻刻于海迷失后称制的1250年。圣旨石刻以汉语写就,包含不同时期、不同蒙古大汗的圣旨记录,为大蒙古国时期在汉地以中文“皇帝”作为蒙古大汗官方尊号的有力文物证据。
元朝时期
然而大蒙古国时期(1206-1260)的“皇帝”,和后来元朝的“皇帝”称号有本质的不同;前者是对“蒙古大汗”的汉式翻译[45],而后者则是按照中原文明的传统开立的新王朝君主,其“皇帝”称号上承秦汉隋唐宋等中国朝代。在1259年蒙哥汗去世后,忽必烈认为自己是大蒙古国汗位的正式继承者,自立为大汗,称“大蒙古国皇帝”,并于1263年将大蒙古国的历代大汗一并列入了自己新落成的太庙中[46];至元三年(1266年)忽必烈给日本的国书中,国书开头自称“大蒙古国皇帝”,在后面的内容中,自称为“朕”,此时距离他1271年正式立国号“大元”,还有五年时间。由于最终忽必烈没能获得蒙古各部贵族认可为新一任大汗,其于1271年按照中原文明的传统,建国号“大元”,因而元朝以后官方正史一直依照庙号将成吉思汗称作“太祖”。此时的大元皇帝,与之前大蒙古国时期被称作“皇帝”的蒙古大汗有本质区别——蒙古帝国分裂,标志着忽必烈没能正式继承“大蒙古国”大汗之位;元朝,则是其新开创的王朝。元成宗时期,經過與蒙古四大汗國協商,元朝皇帝作为整个蒙古帝国共主的身份獲得四大汗國承認,作为中国历史上最高统治者称号的“皇帝”称号和作为“大蒙古国”最高统治者称号的“大汗”称号,同时集合在了後代的元朝皇帝的身上。不过这种承认是名义上的,而四大汗国继续各自为政,并不受元朝实际管辖。
中西方古代历史记载的差异
整个元朝时期乃至后世王朝,官修历史一直保持了元朝的传统,将大蒙古国时期与元朝时期的统治一并而论,不作区分,统一将君主称为“皇帝”。《元史》中的<太祖本纪>記載鐵木真於1206年建大蒙古国时,称其“即皇帝位于斡难河之源,诸王群臣共尊其為成吉思皇帝”[47]。元惠宗至正五年(1345年)十一月修成的法律《至正条格》中,称铁木真为“成吉思皇帝”,将他下的命令称为“聖旨”[48]。明初官修《元史》,书中出现过“成吉思皇帝”一词多次,从未出现过“成吉思汗”一词。1252年成书的《元朝秘史》(即《蒙古秘史》[49]),蒙文音译作“成吉思合罕”,旁注释为“太祖皇帝”。直到近代中国,《新元史》中出现了“成吉思合罕”、“成吉思可汗”等词语,原因是《新元史》完成于民初(1920年),而《史集》、《世界征服者史》等西方的史书在清朝末年传入中国,《新元史》作者柯劭忞也深受其影响。
然而对于中国以外的地区,则仍将“大蒙古国”的君主称谓记作“大汗”。关于“成吉思汗”的记载见于拉施特《史集》、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等中亚史籍,这两位作者均为蒙古帝国时期伊儿汗国(位于西亚)史学家,与元朝《元史》等史书基本处于同一时代,其书可为依据。四大汗国治下以的西亚国家以及欧洲公国仅知“成吉思汗”,同一时期的中国仅知“成吉思皇帝”,可见“成吉思皇帝”一词是针对古代汉字文化圈地区特设的翻译用词;由于西亚及欧洲文字皆为表音文字,其记载最能说明,大蒙古国君主的官方称谓仍为蒙古语的“大汗”(合罕),而非只作为翻译词的汉语称谓“皇帝”[45]。
麾下主要的人物
- 四兄弟:哈撒兒、別勒古台(異母弟)、哈赤溫、帖木格
- 四傑(或稱四駿):木華黎(札剌亦兒人)、博爾朮(阿鲁剌惕人)、赤老溫(速勒都思人)、博爾忽(主兒乞人)
- 四犬(或稱四獒、四勇、四先鋒):哲別(别速惕人)、者勒蔑(兀良哈人)、速不台(兀良哈人)、忽必來(八鲁剌思人)
- 四養子(成吉思汗母親訶額侖的養子):曲出(蔑兒乞人)、阔阔出(泰赤乌人)、失吉忽圖忽(塔塔儿人)、博爾忽(主兒乞人;亦為四傑之一)
- 四子(成吉思汗正妻孛兒帖的兒子):朮赤、察合台、窩闊台、拖雷
- 怯薛軍:納牙阿(你出古惕八邻人)
- 二勇:朮赤台(兀鲁兀惕人)、畏答兒(忙忽惕人)
- 幕僚智囊:蒙力克(晃豁坛人)、豁兒赤(八邻人)、鎖兒罕失剌(速勒都思人)、塔塔統阿(畏兀儿人)、耶律楚材(契丹人,遼朝宗室之後)、丘處機(長春真人)
以上四傑、四犬、與二勇在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時被封為十大功臣。
家庭
父母
- 也速該,鐵木真父親,從蔑兒乞部手中奪走訶額侖,1170年被塔塔儿部首領札鄰不合毒害。也速該死後,族人離散,令鐵木真一家被逼過著流離生活。1266年元世祖忽必烈追尊也速该为皇帝,为也速该上庙号烈祖,諡號神元皇帝。
- 訶額侖,鐵木真母親,1206年尊为皇太后,1266年元世祖忽必烈上谥号宣懿皇后。
兄弟姐妹
- 哈撒兒,訶額侖所生。曾因為通天巫闊闊出與之不和,挑起他與鐵木真發生爭執,最後在訶額侖責備下,鐵木真才肯罷休,後人稱此事為「掏乳救子」
- 哈赤溫,訶額侖所生
- 帖木格,訶額侖所生
- 帖木侖,女,訶額侖所生
- 別克帖兒,速赤吉勒(名字不确定,佩里奥特认为叫“速赤吉勒”)所生,後來被鐵木真所殺
- 別勒古台,速赤吉勒所生
妻妾
成吉思汗一共有后妃40多人,分居在四个斡兒朵(原意为毡帐,后来指宫室)中,由於蒙古人後宮只有皇后與妃兩個位份,因此稱皇后的人相當多,以其正宮皇后孛兒帖地位最高,也只有孛兒帖的兒子有繼承汗位的資格。
- 第一斡兒朵:
- 第二斡兒朵:
- 第三斡兒朵:
- 第四斡兒朵:
- 其他:
子女
据《元史》宗室世系表记载,成吉思汗有六个儿子,按出生顺序为
- 朮赤,根據蒙古祕史記載,孛兒帖有孕遭劫掠後所生,被擄期間未超過九個月。
- 察合台,孛兒帖所生,成吉思汗評為:生性頑固、器量狹小。[50]
- 窝阔台,孛兒帖所生
- 拖雷,孛兒帖所生
- 兀鲁赤,无后嗣
- 阔列坚,忽兰所生。他虽然是庶子却很受父亲宠爱。后来他随拔都征俄罗斯的时候因箭伤而死。
其他没在《元史》宗室世系表记载儿子:
有史载的成吉思汗女儿:
- 昌国大长公主,名火臣别吉(豁真別乞;火阿真伯姬,伯姬:音译,本作别乞。),孛兒帖所生,嫁给昌忠武王孛秃。《元史·本纪第一·太祖》:帝欲为长子术赤求婚于汪罕女抄儿伯姬,汪罕之孙秃撒合亦欲尚帝女火阿真伯姬,俱不谐,自是颇有违言。《圣武亲征录》也作“汪可汗之孙秃撒合亦求上公主火阿真伯姬”
- 延安公主,名扯扯亦堅,孛兒帖所生,嫁斡亦剌惕部脫劣勒赤
- 赵国大长公主,名阿剌海别吉,孛兒帖所生,嫁给赵武毅王孛要合,无子。成吉思汗1206-1211年西征期间以及逝世以后,她以监国公主的身份代理朝政。《元史》列传第五称载她“明睿有智略,车驾征伐四出,尝使留守,军国大政,谘禀而后行,师出无内顾之忧,公主之力居多。”
- 郓国公主,名秃满伦,孛兒帖所生,嫁弘吉剌部赤古
- 阿兒答魯黑,又译作阿勒塔伦,按塔伦,又名阿勒塔鲁罕,孛兒帖所生幼女。嫁给斡勒忽讷兀惕部的泰出(又译作塔出)驸马。有子术真伯(又称扎兀儿薛禅),术真伯先后娶元宪宗蒙哥之女失邻公主和必赤合公主
- 高昌公主,名也立安敦,嫁畏吾兒亦都护巴而朮·阿而忒·的斤
相關史料
- 《长春真人西游记》:元朝全真教掌教李志常撰写,记述了李志常的师父丘处机从山东西行前往中亚见元太祖并返回的事蹟,书后附有元太祖给丘处机的一道诏书和四道圣旨,正文中和圣旨中对元太祖的称呼为“成吉思皇帝”。[40]
- 《成吉思皇帝赐丘神仙手诏碣》:1219年,元太祖派刘仲禄等人前往山东邀请丘处机的诏书全文[51],全文共406字,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年)四月,诏书被刻在石碑上,现存于河南省内乡县石堂山普济宫。
- 《聖武親征錄》:“聖武”是成吉思汗的諡號“法天啟運聖武皇帝”的簡稱。該書記載了他一生征戰的事。
- 《蒙古秘史》,又称《元朝秘史》。
- 《史集》,蒙古帝国伊儿汗国史學家拉施特撰寫:
成吉思汗一日问那颜不儿古赤,人生何者最乐。答曰:“春日骑骏马,拳鹰鹘出猎,见其搏取猎物,斯为最乐。”汗以此问历询不儿古勒等诸将,诸将所答与不儿古赤同。汗曰:“不然。人生最大之乐,即在胜敌、逐敌、夺其所有,见其最亲之人以泪洗面,乘其马,纳其妻女也。”
- 《元史·太祖本紀》,明朝官修正史
- 《新元史·太祖本纪》,民国官修正史
- 《世界征服者史》,蒙古帝国伊儿汗国史學家志费尼撰寫。
- 《續資治通鑑》,清朝史学家毕沅撰写。
- 《蒙韃備錄》,南宋使者赵珙1221年出使大蒙古国,返回南宋后撰写。
- 《元史类编》,清朝史学家邵远平撰写。
- 《元史新编》,清朝史学家魏源撰写。
- 《元书》,清朝史学家曾廉撰写。
- 《蒙兀儿史记》,清末民初史学家屠寄撰写。
- 《成吉思汗评传》,民国史学家张振佩撰写。
- 《圖說成吉思汗的世界》,日本史学家堺屋太一撰写。
評價
- 金末元初长春真人丘处机,拒绝金朝皇帝和南宋皇帝的邀请,答应前往草原和铁木真相见,抵达燕京后,得知铁木真已在中亚西征花剌子模,觉得自己年事已高,西行太远,希望约铁木真在燕京相见,于是在1220年三月写了一份陈情表,在陈情表中,对铁木真的评价是:“前者南京及宋国屡召不从,今者龙庭一呼即至,何也?伏闻皇帝天赐勇智,今古绝伦,道协威灵,华夷率服。是故便欲投山窜海,不忍相违;且当冒雪冲霜,图其一见。”(南京指的是当时的金朝首都开封,1214年,金朝从中都迁都到南京开封府)
- 南宋使者赵珙,1221年出使大蒙古国,在燕京(原为金中都,1215年被蒙古军队攻取,1217年木华黎改名燕京,今北京市)见到主持进攻金朝的太师国王木华黎,回来后著有《蒙鞑备录》,书中的評價是:“今成吉思皇帝者,……。其人英勇果决,有度量,能容众,敬天地,重信义。”[52]
- 蒙古帝国伊儿汗国史学家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的評價是:“倘若那善于运筹帷幄、料敌如神的亚历山大活在成吉思汗时代,他会在使计用策方面当成吉思汗的学生,而且,在攻略城池的种种妙策中,他会发现,最好莫如盲目地跟成吉思汗走。”[53]
- 明朝官修正史《元史》宋濂等的評價是:“帝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故能灭国四十,遂平西夏。其奇勋伟迹甚众,惜乎当时史官不备,或多失于纪载云。”[54]
- 明朝官修皇帝实录《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五月,明太祖朱元璋给北元阿札失里大王的信中,对成吉思汗、元太宗窝阔台、元定宗贵由、元宪宗蒙哥、元世祖忽必烈这五位在一统天下中均作出重要贡献的帝王的综合评价如下:“覆载之间,生民之众,天必择君以主之,天之道福善祸淫,始古至今,无有僣差。人君能上奉天道,勤政不贰,则福祚无期,若怠政殃民,天必改择焉。昔者,二百年前,华夷异统,势分南北,奈何宋君失政,金主不仁,天择元君起于草野,戡定朔方,抚有中夏,混一南北,逮其后嗣不君,于是天更元运,以付于朕。”[55]
- 明朝官修皇帝实录《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十二月,明太祖朱元璋给哈密国兀纳失里大王的信中,对成吉思汗和元世祖忽必烈的评价如下:“昔中国大宋皇帝主天下三百一十余年,后其子孙不能敬天爱民,故天生元朝太祖皇帝,起于漠北,凡达达、回回、诸番君长尽平定之,太祖之孙以仁德著称,为世祖皇帝,混一天下,九夷八蛮、海外番国归于一统,百年之间,其恩德孰不思慕,号令孰不畏惧,是时四方无虞,民康物阜。”[56]
- 清朝史学家邵远平《元史类编》的評價是:“册曰:天造鸿图,艰难开创;浑河启源,角端呈像;芟夏蹙金,电扫莫抗;栉沭廿年,驱指四将;止杀一言,皇猷弥广。”[57]
- 清朝史学家毕沅《续资治通鉴》的評價是:“太祖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故能灭国四十,遂平西夏。”[58]
- 清朝史学家魏源《元史新编》的評價是:“帝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故能灭国四十,遂平夏克金,有中原三分之二。使舍其攻西域之力,以从事汴京,则不俟太宗而大业定矣。然兵行西海、北海万里之外,昆仑、月竁重译不至之区,皆马足之所躏,如出入户闼焉。天地解而雷雨作,鹍鹏运而溟海立,固鸿荒未辟之乾坤矣。”[59]
- 清朝史学家曾廉《元书》的評價是:“论曰:太祖崛起三河之源,奄有汉代匈奴故地,而兼西域城郭诸国,朔方之雄盛未有及之者也。遗谋灭金,竟如其策,金亡而宋亦下矣,此非其略有大过人者乎?又明于求才,近则辽金,远则西域,仇敌之裔,俘囚之虏,皆收为爪牙腹心,厥功烂焉,何其宏也,立贤无方,太祖有之矣。羽翼盛,斯其负风也大,子孙蒙业,遂一宇宙,不亦宜乎。”[60]
- 民国史学家屠寄《蒙兀儿史记》的評價是:“论曰:旧史称成吉思汗深沉有大度,用兵如神,故能灭国四十,遂平西夏,信然。独惜军锋所至,屠刿生民如鹿豕,何其暴也。及至五星聚见东南,末命谆谆,始戒杀掠,岂所谓人之将死,其言善欤!蒙兀一代,并漠北四君数之,卜世十四,卜年蕲百六十,唐宋以降,享国历数,为由蹙于是者。于戏,可以观天道矣!”[61]
- 民国官修正史《新元史》柯劭忞的評價是:“天下之势,由分而合,虽阻山限海、异类殊俗,终门于统一。太祖龙兴朔漠,践夏戡金,荡平西域,师行万里,犹出入户闼之内,三代而后未尝有也。天将大九州而一中外,使太祖抉其藩、躏其途,以穷其兵力之所及,虽谓华夷之大同,肇于博尔济锦氏,可也。” [62]
- 现代文学家鲁迅《朝花夕拾》:听说“我们”的成吉思汗征服欧洲,是“我们”最阔气的时代。到二十五岁,才知道所谓这“我们”最阔气的时代,其实是蒙古人征服了中国,我们做了奴才……倒是俄人被奴的资格比我们老,应该他们说“我们的成吉思汗征服中国,是我们最阔气的时代”的。[63]
- 民国史学家张振佩《成吉思汗评传》(1943年版)绪言部分的評價是:“成吉思汗之功业扩大人类之世界观——促进中西文化之交流——创造民族新文化。”[64]
- 民国历史学家、蒙藏委员会主任秘书刘学铫在《蒙古论丛》一书中,认为只有元太祖成吉思可汗、孙中山、蒋介石三人,才配称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并对元太祖的功绩进行了高度评价:“成吉思可汗不仅奠定了后日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还扩大了整个人类的视界,此外还在人类历史上写下了最艰难的而最荣耀的一页——征服俄罗斯,他的丰功伟绩,不但在我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即在世界史上亦不作第二人想,尊之为民族英雄实是最恰当不过的。”[65]
- 1939年,处于抗战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对成吉思汗做出了高度评价。6月21日,成吉思汗灵柩西迁途中到达延安时,中共中央和各界人士二万余人夹道迎灵,并在延安十里铺搭设灵堂,举行了盛大的祭祀活动[66][67][68]。在此次祭祀仪式上,中共中央将成吉思汗正式尊称为“世界巨人”、“世界英杰”,并首次提出“继承成吉思汗精神坚持抗战到底”的口号。延安十里铺灵堂两侧悬挂一幅对联,灵堂正上方有一横联,内容如下:
灵堂前面搭建一座牌楼,悬挂“恭迎成吉思汗靈柩”匾额。代表们将灵柩迎入灵堂后,举行祭典。中共中央、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敬献了花圈。由陕甘宁边区政府秘书长曹力如代表党政军民学各界恭读祭文:维中华民国二十八年六月二十一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代表谢觉哉、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代表滕代远、陕甘宁边区政府代表高自立,率延安党政军民学各界,谨以清酌庶馐之奠,致祭于圣武皇帝成吉思汗之灵曰:
日寇逞兵,为祸中国,不分蒙汉,如出一辙。
嚣然反共,实则残良,汉蒙各族,皆眼中钉。
乃有奸人,蠢然附敌,汉有汉奸,蒙有蒙贼。
驱除败类,整我阵容,抗战到底,大义是宏。
顽固分子,准投降派,摩擦愈凶,敌愈称快。
巩固团结,唯一方针,有破坏者,群起而攻。
元朝太祖,世界英杰,今日郊迎,河山聚色。
而今而后,五族一家,真正团结,唯敌是挝。
平等自由,共同目的,道路虽艰,在乎努力。
艰苦奋斗,共产党人,煌煌纲领,救国救民。
祖武克绳,当仁不让,太旱盼霓,国人之望。
清凉岳岳,延水汤汤,此物此志,寄在酒浆。
尚飨!
- 1940年3月31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成立了“蒙古文化促进会”,4月,在延安建立了“成吉思汗纪念堂”和“蒙古文化陈列馆”,敬立成吉思汗半身塑像,并由毛澤東题写了“成吉思汗紀念堂”七个大字。在这里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一日,也就是成吉思汗春季查干苏鲁克大祭之日,延安各界举行盛大的祭奠仪式,以蒙汉两种语言诵读成吉思汗祭文。1942年5月5日,蒙古文化促进会还编辑出版了《延安各界纪念成吉思汗专刊》[69]。毛澤東和朱德分别为专刊題詞,内容如下:
- 毛泽东在1964年3月24日,在一次听取汇报时的插话中对成吉思汗、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的治国能力评价如下:“可不要看不起老粗。”“知识分子是比较最没有知识的,历史上当皇帝的,有许多是知识分子,是没有出息的:隋炀帝,就是一个会做文章、诗词的人;陈后主、李后主,都是能诗善赋的人;宋徽宗,既能写诗又能绘画。一些老粗能办大事:成吉思汗,是不识字的老粗;刘邦,也不认识几个字,是老粗;朱元璋也不识字,是个放牛的。”[70][71][72][73][註 4]
- 1941年十一月三日国民政府正式宣布对日本及德国、意大利宣战前夕,蒋介石赶赴甘肃省榆中县兴隆山,对成吉思汗灵寝举行了大祭[80][81][82]。蒙藏委员会委员长吴中信代表国民政府恭读祭文:維中華民國三十年十一月三日國防最高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特派蒙藏委員會委員長吳中信,以馬羊帛酒香花之儀,致祭於成吉思汗之靈而昭告以文曰:
繄我中華,五族為家,自昔漢唐盛世,文德所被,蓋已統乎西域極於流沙,洎夫大汗崛起,武功熠耀,馬嘶弓振,風撥雲拏,縱橫帶甲,馳驟歐亞,奄有萬邦,混一書車,其天縱神武之所肇造,雖曆稽往古九有之英傑而莫之能加,比者蝦夷小醜,虺毒包藏,興戎問鼎,豕突倡狂,致我先哲之靈寢乍寧處而不遑,中正忝領全民,撻伐斯張,一心一德,慷慨騰驤,前僕後興,誓殄強梁,請聽億萬鐵馬金戈之凱奏,終將相複於伊金霍洛之故鄉,緬威靈之赫赫兮天蒼蒼,撫大漠之蕩蕩兮風泱泱,修精誠以感通兮興隆在望,萬馬胙而陳體漿兮神其來嘗。尚饗。
- 1957年三月十二日,蒋介石在在主持陸軍指揮參謀學校正×期開學典禮講——《軍事哲學對於一般將領的重要性》中,评价成吉思汗:“我在此還要舉出我們中國歷史中兩位最有名的勇將來作一對照,以供我們今日軍人的抉擇。這兩位勇將中的第一位,就是漢楚時代的項羽。第二位就是縱橫歐亞的成吉思汗。這二位英勇無比的名將,其平生戰績乃是眾所周知,無待詳述,可是其結果則完全不同。茲據其二人所製的歌詞的氣概與精神,就可想見膽力的強弱與事業的成敗了。當成吉思汗西征時的歌詞是:「上天與下地,俯伏嘯以齊,何物蠢小醜,而敢當馬蹄」。而項羽最後失敗時的歌詞則是:「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濟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後來還有許多人評判項羽這首歌詞是悲歌慷慨,不失為英雄氣概;我以為項羽的歌詞充滿了「恐懼」「憤怒」「疑惑」的氣氛,毫無英勇鎮定與自信的心理,更沒有如克勞塞維茨所說:「在絕望中之奮鬥」的軍人精神。所以到了最後他只有在烏江自刎了事。我以為這種卑怯自殺,而不能抱定榮譽戰死的軍人,只可說是一個最無志氣的懦夫,那能配稱為勇將!故無論他過去有如何勇敢的史蹟,我們不僅不屑敬仰他,而且應在棄絕不齒之列。至於成吉思汗的這首歌詞,我認為是充滿了他自信、勇敢與鎮定的心理,誠不失為一首英勇壯烈的歌詞,正與項羽的歌詞語意完全相反,所以他成功亦自不同。因為他既有這樣一個戰勝一切的信心,自然不會再有恐懼憤怒與疑惑的心理了。所以成吉思汗,實為我們中國軍人所應該效法與崇敬的第一等模範英雄。”[83]
- 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在2009年4月16日(农历三月二十一日)“二00九年中枢致祭成陵大典”中,特派蒙藏委员会委员长高思博主祭成吉思汗。祭坛上陈放有成吉思汗的画像,摆放有鲜花、水果和糕点,点燃供烛。仪式遵循古礼。台北市国乐团演奏乐曲《万寿无疆》。身穿长袍马褂的高思博,依序向成吉思汗像献香、献花、献爵(献酒)、献帛(献哈达)。司仪宣读祭文:“马英九特派蒙藏委员会委员长高思博敬以香花清酌之仪致祭于成吉思汗之灵曰:‘维汗休烈,雄才大略。天挺英明,龙兴溯漠。……礼仪孔修,有芘其芳。神之格思,德音不忘。’”[84]
- 馬英九在2010年5月4日(农历三月二十一日)蒙藏委員會上午舉辦的“99年中樞祭成吉思汗大祭”典禮中,指派蒙藏委員會委員長高思博以香花清酌儀式祭拜成吉思汗。典禮安排向成吉思汗像獻花、獻香、獻爵(獻酒)、獻帛(獻哈达),並宣讀“中華民國總統祭文”,相關司祭者皆穿著蒙古傳統服飾,儀式遵循古禮,場面莊嚴隆重,馬英九在祭文中,肯定成吉思汗“雄才大略,天挺英明,拓土開疆,威震萬國。”[85][86]
- 瑞典學者多桑在其《蒙古史》中對成吉思汗的一生總結分析,多桑認為為成吉思汗之成功乃由於其具有極強的貪慾以及非常之野心。多桑稱他“狂傲”地妄想征服世界,死前還囑咐其子孫完成他的事業。[87]
- 英国学者莱穆在《全人类帝王成吉思汗》一书中说:“成吉思汗是比欧洲历史舞台上所有的优秀人物更大规模的征服者。他不是通常尺度能够衡量的人物。他所统率的军队的足迹不能以里数来计量,实际上只能以经纬度来衡量。”
- 印度总理尼赫鲁在《怎样对待世界历史》一书中说:“蒙古人在战场上取得如此伟大的胜利,这并不靠兵马之众多,而靠的是严谨的纪律、制度和可行的组织。也可以说,那些辉煌的成就来自于成吉思汗的指挥艺术。”
- 「卡內基全球生態研究部」:「歷史上『最環保的侵略者』。因為殺人無數,讓大片耕地恢復成為森林,讓大氣中的碳大幅減量達7億噸!」[88]
- 美国西維吉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员指出成吉思汗的成功恰逢当时1000年来最温和、最潮湿的天气,之前的1180-1190年间,蒙古曾经历严重干旱,之后的温和湿润气候有助于青草的繁茂生长,为以骑兵为主的蒙古大军的战马提供了丰富的饲料。[89]
- 1999年12月的美国A+E电视网评选出过去千年影响最深远的100大人物,成吉思汗被列为第22位(在亚洲人中仅次于第17位的甘地)。[90]
纪年
根据《元史·太祖本紀》整理。
元太祖法天启运圣武皇帝 | 元年 | 二年 | 三年 | 四年 | 五年 | 六年 | 七年 | 八年 | 九年 | 十年 |
---|---|---|---|---|---|---|---|---|---|---|
公元 | 1206年 | 1207年 | 1208年 | 1209年 | 1210年 | 1211年 | 1212年 | 1213年 | 1214年 | 1215年 |
干支 | 丙寅 | 丁卯 | 戊辰 | 己巳 | 庚午 | 辛未 | 壬申 | 癸酉 | 甲戌 | 乙亥 |
元太祖法天启运圣武皇帝 | 十一年 | 十二年 | 十三年 | 十四年 | 十五年 | 十六年 | 十七年 | 十八年 | 十九年 | 二十年 |
公元 | 1216年 | 1217年 | 1218年 | 1219年 | 1220年 | 1221年 | 1222年 | 1223年 | 1224年 | 1225年 |
干支 | 丙子 | 丁丑 | 戊寅 | 己卯 | 庚辰 | 辛巳 | 壬午 | 癸未 | 甲申 | 乙酉 |
元太祖法天启运圣武皇帝 | 二十一年 | 二十二年 | ||||||||
公元 | 1226年 | 1227年 | ||||||||
干支 | 丙戌 | 丁亥 |
後世紀念
影視形象
電影
- 1956年《成吉思汗》,約翰韋恩飾
- 1965年《成吉思汗》,奧瑪·沙里夫飾
- 1986年中國電影《成吉思汗》,德力格爾飾
- 1992年《成吉思汗》,理查德·泰森飾
- 1997年中國電影《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原名《成吉思汗和他的母親》,塞夫·麥麗絲導演,塗門飾
- 2006年由德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合作製作的電影《蒙古王; zh-tw:鐵木真:開天闢地; zh-hk:成吉思汗;》,淺野忠信飾
- 2006年由蒙古、日本合作製作的電影《成吉思汗 征服到地與海的盡頭》,反町隆史飾
- 2009年由蒙古、俄羅斯、美國合作製作的電影《成吉思汗的意願》,愛德華·安達爾飾
- 2012年由中國、蒙古合作製作的電影《成吉思汗 十勇士傳奇》,巴森飾
- 2013年中國電影《止杀令》。全真教道长丘处机为了劝成吉思汗止杀东归,不惜西行35000里前往西域会见成吉思汗劝其止杀的故事。塗門飾
- 2015年美國電影《成吉思汗征服月球》,凱里-川田博之饰
- 2018年中國電影《战神纪》以铁木真及12世纪蒙古草原为元素的玄幻片,陈伟霆饰
電視劇
- 1976年电视剧《射雕英雄传》,凌漢饰
- 1983年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秦沛饰
- 1987年香港無線電視劇集《成吉思汗》,萬梓良飾
- 1987年香港亞洲電視劇集《成吉思汗》,劉永飾
- 1988年电视剧《射雕英雄传》,李志坚饰
- 1994年电视剧《射雕英雄传》,刘江饰
- 1997年电视剧《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涂们饰
- 2000年电视剧《成吉思汗》,巴森、科尔沁毕少格、锡林满达、达楞照日格饰
- 2002年由中國中央電視台製作,2004年播出中國電視劇《成吉思汗》,巴森飾
- 2003年电视剧《射雕英雄传》,巴森饰
- 2008年电视剧《射雕英雄传》,巴音饰
- 2013年由中國中央電視台製作,同年播出中國電視劇《建元風雲》,唐国强飾
- 2017年电视剧《射雕英雄传》,郑斌辉饰
- 2021年电视剧《扎蘭丁》,扎瓦赫爾·扎克羅夫饰
流行文化
電玩
- 微軟遊戲《世紀帝國II:帝王世紀》的第一場戰役中出現過
- 手机游戏王者荣耀的射手英雄
金庸小說中的成吉思汗
在金庸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的事蹟與史實相差不多,只是在攻打花剌子模都城撒馬爾罕的戰役上,絕大部份功勞都由習得過《武穆遺書》的男主角郭靖盡佔(其中也受到過女主角黃蓉暗中指點)。故事中的成吉思汗對郭靖甚為器重,更深愛其為人,即便最終理念不合而處於對立,成吉思汗心情上仍視其為己出,甚至在自己駕崩前仍要求見郭靖最後一面。在小說的結尾,他們甚至辯論何謂「英雄」,致鐵木真到死不斷自問這個疑問。郭靖在成吉思汗駕崩後離開蒙古回到中原,與黃蓉成親並定居桃花島十餘載,直至蒙古正式侵南宋時才舉家遷至襄陽城禦敵,成为成吉思汗的后裔之大敌。
成吉思汗在本故事中還有一個由作者金庸虛構出來的女兒華箏(不過是以史實人物火臣別吉為原型),曾想將其許配給郭靖,於是封郭靖為「金刀駙馬」,但最後因各種原因導致郭靖與蒙古決裂並逃回中原,華箏並自行取消與郭靖的婚約。
注释
- ^ 據兩《元史》的記載,則說是埋葬在斡難河、克魯倫河、土兀剌河三河之源的不兒罕山起輦谷,但起輦谷是個不確定的名詞,所以兩《元史》所載的埋葬地點依然是「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4]
- ^ 1998年一塊「聖旨金牌」發現於河北廊坊,正面刻雙鉤漢字:「天賜成吉思皇帝聖旨疾。」和南宋趙珙《蒙韃備錄》所記載的素金牌上漢文完全相同。「聖旨牌」為皇帝的象徵,代表皇帝,一般與聖旨同行,見牌如見皇帝,是聖旨真實的權威證明。朝廷頒發各種詔敕,包括調發軍旅,都是聖旨與「聖旨牌」一起下達的。此聖旨牌的發現,說明鐵木真在世時,已稱「成吉思皇帝」,這是值得重視的事實。這也和《元史·太祖本紀》記載的「即皇帝位於斡難河之源,諸王群臣共上尊號曰成吉思皇帝」相符。[6]
- ^ 民國以前的漢文蒙古史料中除屠寄《蒙兀儿史记》外都以成吉思可汗及成吉思皇帝稱呼,《新元史·本紀》成吉思汗稱呼為民國自西方翻譯而來。明代《元朝秘史》漢文版翻譯為成吉思皇帝,《蒙古秘史》現代翻譯的漢文版音譯為成吉思汗[11]。
- ^ 毛泽东举例只是为了强调“一些老粗能办大事”,并不是说成吉思汗和刘邦真的不识字,也不是说刘邦只认识几个字。事实上,成吉思汗,刘邦,朱元璋三人原本可能僅能粗通文字,但當他們身为帝王時,他们的文化水平已經达到批阅奏折和签署命令的程度,甚至能為唱和文章。刘邦和朱元璋的文化水平不必细谈,相关史书记载很多[74][75],至于成吉思汗,元初名臣耶律楚材在《玄风庆会录》一书中提到成吉思汗是可以亲自阅览文件的。[76][77][78][79]
参考文献
- ^ 拉施德丁·法茲盧拉·哈馬丹尼. 〈第二編 成吉思汗紀四(從鼠年初至馬年末,1204—1210年)〉. 《史集·第一卷·第二分冊》. 由余大鈞; 周建奇翻译. 中華人民共和國: 商務印書館有限公司. 1983年9月1日: 第208頁. ISBN 9787100015301 (中文).
當始自伊斯蘭教歷602年7月的巴兒思亦勒即虎年〔1206年〕幸福地蒞臨時,初春,成吉思汗下令建九腳白旄纛,隆重地召集舉行了大忽里勒台。在這次忽里勒台上他獲得了「成吉思汗」的尊號。
- ^ 牧蘭. 段文治 , 编. 〈「成吉思汗生日之謎」破解〉. 《呼和浩特晚报》 (中華人民共和國). 內蒙古新聞網. 2005年12月8日 [2011-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18) (中文).
記者昨日從學者巴拉吉尼瑪先生處獲悉,「成吉思汗生日之謎」這一世界難題已被破解。據了解,作為世界偉人的成吉思汗的生平始終是專家、學者關注的焦點和熱點問題,我國著名歷史學家、民族學專家和蒙古史專家王國維、邵循正、周清澍等一批學者根據《蒙古秘史》、《元史》和其他大量原始史料進行反復考證,最終達成成吉思汗生於壬午年即公元1162年的共識,並得到世界範圍內的認可。但成吉思汗的具體生日仍然是一個沒有破解的難題。《千年風雲第一人———世界名人眼中的成吉思汗》作者之一巴拉吉尼瑪在眾多資料中發現,蒙古國曾於1962年5月31日舉行成吉思汗誕辰800周年紀念活動,甘達爾寺藏傳佛教精通歷學的高僧推出這一天是成吉思汗生日。巴拉吉尼瑪帶著這一重大發現進京專程請教明安圖星發現者、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國際天文學家聯合會小天體提名委員會委員、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先生。朱先生在參照蒙古史學家、星算學家和民間傳說成吉思汗生於水馬年(壬午)夏季首月十六望日的基礎上,利用現代科技手段,經過嚴格對照推算,認定成吉思汗生於1162年5月31日,這一結果和蒙古國甘達爾寺高僧推算的結果完全一致。
- ^ 尚虹波. 〈巴拉吉尼瑪:構建心靈寶殿獻給成吉思〉. 《內蒙古晨報》 (中華人民共和國). 內蒙古晨網. 2007年6月2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3) (中文).
成吉思汗的生平始終是專家、學者關注的焦點。巴拉吉尼瑪在浩如煙海的資料中發現,蒙古國曾於1962年5月31日舉行成吉思汗誕辰800周年紀念活動,甘達爾寺藏傳佛教精通歷學的高僧推出這一天便是成吉思汗生日。為了驗證這一推斷,巴拉吉尼瑪專程進京請教了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朱進在參照蒙古史學家、星算學家和民間傳說成吉思汗出生日的基礎上,利用現代科技手段,經過嚴格對照推算,認定成吉思汗生於1162年5月31日,和蒙古國甘達爾寺高僧推算的結果完全一致,成吉思汗生日之謎破解。
- ^ 劉學銚. 《蒙古帝國:蒼狼與白鹿》. 中華人民共和國: 智能教育出版社. 2011年12月22日: 第77頁. ISBN 9789628904280 (中文).
據兩《元史》的記載,則說是埋葬在斡難河、克魯倫河、土兀剌河三河之源的不兒罕山起輦谷,但起輦谷是個不確定的名詞,所以兩《元史》所載的埋葬地點依然是「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 ^ 宋濂. 《元史‧卷一‧本紀第一‧太祖》 (中文).
元年丙寅,帝大會諸王群臣,建九斿白旗,即皇帝位於斡難河之源,諸王群臣共上尊號曰成吉思皇帝。是歲實金泰和之六年也。
- ^ 李蔚. 〈成吉思文物〉. 《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華人民共和國). 人民網. 2000年5月2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1) (中文).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河北廊坊文物商店大城縣收購站從鹽山縣農民手中購得文物一件。經專家鑒定,是成吉思皇帝(一一六二—一二二七)聖旨牌。據目前所知,關於成吉思(或成吉思汗)的文物,國內發現甚少,尤其是與他直接有關的文物,只知在數十年前熱河省某地出土過聖旨牌一件,現藏日本。新發現的鹽山聖旨牌,為國內僅存的成吉思文物,十分珍貴。此件現已由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聖旨牌」為皇帝的像征,代表皇帝,一般與聖旨同行,見牌如見皇帝,是聖旨真實的權威證明。朝廷頒發各種詔敕,包括調發軍旅,都是聖旨與「聖旨牌」一起下達的。鹽山聖旨牌,銀質,文字鎏金,一般稱此牌為「金牌」。此牌長方板狀,四角抹圓,右上角殘缺。上端中部有一圓形穿孔。牌長二十一點七釐米、寬七釐米、厚零點三釐米。正面刻雙鉤漢字:「天賜,成吉思皇帝聖旨,疾。」背面牌心刻雙鉤契丹文:「」其意:速、走馬,或快馬。牌表面原浮有黑色薄鏽,經輕磨後,兩面鎏金文字始得顯露出來。關於蒙古早期符牌情況,宋孟珙(王國維考為趙珙)《蒙韃備錄》、李志常《長春真人西遊記》卷上、《燕北錄》、《書史會要》等均有所記載。其中,《蒙韃備錄》所說牌上漢文,與此次發現的金牌上的漢文相同;而《燕北錄》、《書史會要》所記阿保機署名之符牌,一面亦書契丹文:「」二字。熱河某地出土的金牌,兩面文字更與此次發現的完全一樣。張星烺譯《馬可波羅游記》卷一載:成吉思汗授馬可波羅兄弟二人金牌,求羅馬教皇送耶信徒一百人來,須精七藝,善詞藻,能答辯如流者。亨利玉爾注文附圖。兄弟二人接受金牌情形,圖中金牌形狀,與鹽山金牌形狀十分相似。成吉思皇帝即元代開國皇帝———元太祖鐵木真。一二〇六年,鐵木真在斡難河(今額敏河)畔召開大會,建蒙古國,至一二五九年稱大朝,加號「成吉思」,一般認為,成吉思有「海洋」或「強大」之意。成吉思皇帝,現在習稱「成吉思汗」。「汗」是蒙古語,突厥語又譯「罕」或「合罕」,原義為「父主」;大部落首領多用此稱號。故成吉思建蒙古國時,漢文稱「成吉思皇帝」,世祖至元三年作太廟神主,題「成吉思皇帝」。至於「成吉思汗」一稱,見於拉史都丁《史集》、術外尼《世界征服者史》等波斯史籍,為後世所沿用,但卻未見於元代漢文文獻。《元朝秘史》蒙文音譯作「成吉思合罕」,旁譯「太祖皇帝」。此聖旨牌的發現,說明鐵木真在世時,已稱「成吉思皇帝」,這是值得重視的事實。中國歷史博物館研究員、我國著名文物專家史樹青先生研究這一文物的重要論文《成吉思皇帝聖旨金牌考》已在今年第四期《收藏家》雜誌發表。
- ^ 《西藏王統記》,第三章
- ^ 见于《蒙古秘史》第59、123、125、129至136等节,共数百处。更原始的写法见称号来源一段。
- ^ 根据《元史·太祖本纪》记载,“元年丙寅,帝大会诸王群臣,建九斿白旗,即皇帝位于斡难河之源,诸王群臣共上尊号曰成吉思皇帝。”《元史·祭祀三·宗庙上》记载,至元十三年,元朝太庙中元太祖的牌位上写的是“成吉思皇帝”,原文是:“是岁,改作金主,太祖主题曰“成吉思皇帝”,睿宗题曰“太上皇也可那颜”,皇后皆题名讳。”具体内容可参见:《元史·祭祀三·宗庙上》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成吉思皇帝”这一称呼,还见于元朝全真教掌教李志常写的《长春真人西游记》,正文中和书后面附录记载的圣旨中对元太祖的称呼也是“成吉思皇帝”。具体内容可参见:《长春真人西游记》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998年12月,一块“成吉思皇帝圣旨金牌”发现于河北廊坊,上面正面刻双钩汉字:“天赐,成吉思皇帝圣旨,疾。”背面牌心刻双钩契丹文,其意:速、走马,或快马。具体内容可参见:成吉思文物“成吉思皇帝圣旨金牌”的发现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见《新元史》卷一百零三(列傳第七)。除《新元史》本紀無“成吉思可汗”这个称呼。但在蒙兀儿史記常見。
- ^ 官布扎布; 毕力格图. 成吉思汗争霸天下: 中文白话版"蒙古秘史". 重庆出版社. 2012 [2023-05-01]. ISBN 978722902394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0).
- ^ 根據《蒙古源流》記載,“又九傳至元太祖,與元本紀多相合而間有異同,其稱元太祖為索多博克達青吉斯汗”以及“特穆津年至二十八嵗,嵗次己酉於克嚕倫河北郊即汗位,前三日每清晨室前方石上有一五色鳥鳴云青吉斯,青吉斯遂叶其祥號稱索多博克達青吉斯汗,由是名揚於各處矣。”
- ^ 根据《续通志》及《御批通鉴辑览》
- ^ 黑鞑事略. [2015-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 ^ 《蒙古秘史》,余大鈞譯,54頁
- ^ 根据清代《御批通鉴辑览》及《新元史》《续通志》等官译史书全称为“却特·博尔济吉特·特穆津”
-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guoshu1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guoshu2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19.0 19.1 《元史》卷七十四 志第二十五,相关记载:至元二年,“冬十月己卯,享于太庙,尊皇祖为太祖。”节选自《元史·祭祀三·宗庙上》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20.0 20.1 《元史》卷六《世祖本纪三》,相关记载:至元三年冬十月,“丁丑,徙平阳经籍所于京师。更敕牒旧式。太庙成,丞相安童、伯颜言:“祖宗世数、尊谥庙号、增祀四世、各庙神主、配享功臣、法服祭器等事,皆宜定议。”命平章政事赵璧等集群臣议,定为八室。申禁京畿畋猎。”节选自《元史·世祖本纪三》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21.0 21.1 《新元史》卷八《世祖本纪二》相关记载:至元三年,“冬十月丁丑,徙平阳经籍所于大都。太庙成,平章政事赵璧等集群臣廷议,定太庙为八室。 ”节选自《新元史·世祖本纪二》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22.0 22.1 《元史》卷七十四 志第二十五,相关记载:至元三年,“冬十月,太庙成。丞相安童、伯颜言:“祖宗世数、尊谥庙号、配享功臣、增祀四世、各庙神主、七祀神位、法服祭器等事,皆宜以时定”。乃命平章政事赵璧等集议,制尊谥庙号,定为八室。烈祖神元皇帝、皇曾祖妣宣懿皇后第一室,太祖圣武皇帝、皇祖妣光献皇后第二室,太宗英文皇帝、皇伯妣昭慈皇后第三室,皇伯考术赤、皇伯妣别土出迷失第四室,皇伯考察合带、皇伯妣也速伦第五室,皇考睿宗景襄皇帝、皇妣庄圣皇后第六室,定宗简平皇帝、钦淑皇后第七室,宪宗桓肃皇帝、贞节皇后第八室。”节选自《元史·祭祀三·宗庙上》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23.0 23.1 《元史》卷七十四 志第二十五,相关记载:至大二年“十二月乙卯,亲享太庙,奉玉册、玉宝。加上太祖圣武皇帝尊谥曰法天启运,庙号太祖,光献皇后曰翼圣。加上睿宗景襄皇帝曰仁圣,庙号睿宗,庄圣皇后曰显懿。”节选自《元史·祭祀三·宗庙上》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Peter Taylor. The World's Richest Terror Army. BBC. May 27, 2015 [2019-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16).
斩首和大规模屠杀是IS的标志——整个村庄被屠杀,妇女沦为奴隶。但是屠殺不是随机的。正如前英国情报官员Alastair Crooke指出的那样,这是冷酷和计算的:「事实上,在某些方面,他们模仿了成吉思汗和蒙古的军事征服方式。你在你的敌人中故意制造一种绝对的恐惧,当你第一次来到一个村庄时,你杀死了所有人、狗、猫、一切,把它夷爲平地。」
- ^ 成吉思汗如何推動文化交流? |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燦爛的中國文明. chiculture.org.hk. [2024-11-08] (英语).
- ^ Grief, Isaac Toman. 蒙古多元文化主義. 世界历史百科全书. [2024-11-08] (中文).
- ^ 《元史·太祖本纪》,相关记载:元太祖“临崩谓左右曰:‘金精兵在潼关,南据连山,北限大河,难以遽破。若假道于宋ㄍ,宋、金世仇,必能许我,则下兵唐、邓,直捣大梁。金急,必征兵潼关。然以数万之众,千里赴援,人马疲弊,虽至弗能战,破之必矣。’”《元史·太祖本纪》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新元史》卷三《太祖本纪下》记载:“(元太祖二十二年)秋七月,帝驻跸清水县之西江。壬午,帝疾甚。已丑,崩于灵州。……。西夏主来朝,托言帝有疾,不能见,令于帐外行礼。越三日,诸将遵遗命杀之。西夏亡。 ”节选自《新元史》卷三《太祖本纪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元史》卷120《察罕传》,相关记载:“众方议降,会帝崩,诸将擒夏主杀之,复议屠中兴,察罕力谏止之,驰入,安集遗民。”《元史·察罕传》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元朝祕史》卷十四载,“成吉思既住过冬,欲征唐兀。从新整点军马,至狗儿年秋,去征唐兀,以夫人也遂从行。冬间,于阿儿不合地面围猎,成吉思骑一匹红沙马,为野马所惊,成吉思坠马跌伤,就于搠斡儿合惕地面下营。次日,也遂夫人对大王并众官人说:‘皇帝今夜好生发热,您可商量’。”
- ^ 《太祖皇帝加上尊谥册文》作者为王构,册文内容节选自:苏天爵《国朝文类》卷十《册文》。
- ^ 《新元史》卷三(太祖本纪下)
- ^ 33.0 33.1 剑桥中国史第6卷第367页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34.0 34.1 姚大力,《“成吉思汗”,还是“成吉思合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具体见成书于14世纪的拉施特《史集》、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等史籍
- ^ 1220年农历三月丘处机写给成吉思皇帝的陈情表全文:“登州栖霞县志道丘处机,近奉宣旨,远召不才。海上居民,心皆恍惚。处机自念谋生太拙,学道无成,辛苦万端,老而不死。名虽播于诸国,道不加于众人。内顾自伤,哀情谁测?前者南京及宋国屡召不从,今者龙庭一呼即至,何也?伏闻皇帝天赐勇智,今古绝伦,道协威灵,华夷率服。是故便欲投山窜海,不忍相违;且当冒雪冲霜,图其一见。兼闻车驾只在桓抚之北,及到燕京,听得车驾遥远,不知其几千里,风尘澒洞,天气苍黄,老弱不堪,切恐中途不能到得,假之皇帝所,则军国之事,非己所能。道德之心,令人戒欲,悉为难事。遂与宣差刘仲禄商议,不若且在燕京德兴府等处盘桓住坐。先令人前去奏知。其刘仲禄不从,故不免自纳奏帖。念处机肯来归命,远冒风霜,伏望皇帝早下宽大之诏,详其可否。兼同时四人出家,三人得道,惟处机虚得其名,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伏望圣裁。龙儿年三月日奏。”见于元朝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十《丘真人传》,第120-121页,王雪玲校点,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3月第1版。
- ^ 1220年铁木真给丘处机的第二份邀请诏书全文:成吉思皇帝敕真人丘师:省所奏应诏而来者,备悉。惟师:道踰三子,德重多端。命臣奉厥元纁,驰传访诸沧海。时与愿适,天不人远。两朝屡诏而不行,单使一邀而肯起。谓朕天启,所以身归。不辞暴露于风霜,自愿跋涉于沙碛。书章来上,喜慰何言?军国之事,非朕所期;道德之心,诚云可尚。朕以彼酋不逊,我伐用张。军旅临试,边陲底定。来从去背,实力率之故然;久逸暂劳,冀心服而后已。是用载扬威德,略驻车徒。重念云轩既发于蓬莱,鹤驭可游于天竺。达磨东迈,元印法以传心;老氏西行,或化胡而成道。顾川途之虽阔,瞻几杖以非遥。爰答来章,可明朕意。秋暑,师比平安好,指不多及。节选自《长春真人西游记》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赵珙《蒙鞑备录》记载:官制,鞑人袭金虏之俗,亦置领录尚书令、左右相、左右平章等官,亦置大元帅等职。所佩金牌,第一等贵臣,带两虎相向,曰虎头金牌,用汉字曰:天赐成吉思皇帝圣旨,当便宜行事。其次素金牌,曰:天赐成吉思皇帝圣旨疾。又其次乃银牌,文与前同。如成吉思亦行诏敕等书,皆金虏叛臣教之,遣发临民者四,曰宣差。逐州守臣,皆曰节使。今在于左右,带弓矢、执侍骁勇者,曰护卫。
- ^ 成吉思文物“成吉思皇帝圣旨金牌”的发现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00-05-26]
- ^ 40.0 40.1 《长春真人西游记》. [2011-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25).
- ^ 远行与回归:徂徕山圣旨摩崖. [2013-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18).
- ^ 山東發現成吉思汗聖旨石刻 記錄頒給丘處機詔旨. [2013-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30).
- ^ 视频:泰山支脉发现成吉思汗圣旨石刻. [2013-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30).
- ^ 山东徂徕山炼神庵摩崖石刻发现者周郢教授根据石刻上的史料写成论文《新发现的徂徕山炼神庵摩崖考》,发表于《中国道教》2012年第3期。论文中收录了四方摩崖石刻上的全部文字内容,其中刻有多位大蒙古国时期蒙古皇帝圣旨、皇后妃子懿旨、太子令旨那一方摩崖时刻,其文字内容全文如下:“皇帝圣旨里恩赐 文牒 成吉思皇帝圣旨节文:丘神仙门下出家师德名号,应合与底,你便与文字者■。 钦奉合罕皇帝圣旨节文:告天道人每拣择者,你底言语不信底人,你识者。 近奉贵由皇帝圣旨:只依着已先圣旨行者。大体例里,告天者。 照得甲辰年十月初八日钦奉皇帝圣旨,令长春宫李真人作普天大醮,仍普度戒箓师德名号一事■断事大官人文字节该:照依已先应有底圣旨行者。 己酉年八月廿五日续奉孛罗真皇后懿旨:道与掌教李真人者,你已先皇帝圣旨,天下应有底出家善人高士师德都教你识来,我教出去底冠服给与底,大师每根底■文字里头合加与名号底,都你识者。 唆鲁古唐妃懿旨节该:如今只依成吉思皇帝底、合罕皇帝底圣旨行者。 昔列门太子令旨节该:已先■圣旨,咱每子子孙孙,■教别了,只依已先圣旨里者。 和皙太子令旨:这掌教大宗师李真人,依只已先■圣旨,但■真人■先生每都教识者。 除钦依外,今据东平府路道录司保到泰安州徂徕山炼神庵住持道士丁志年精进道业,德行素著,依奉■懿旨,恩赐师号,金襕紫服一套,仍仰每日诵经告天,祝延圣寿万安者。所有恩例文牒,须至给付者。奉■圣旨可授和光大师。依准圣旨,故牒。 庚戌年十二月 日牒。 镇国上将军、左副元帅、泰定军节度使兼兖州管内观察使、陇西郡开国侯、食邑一千户致仕时珍、袭爵男宥、孙栋同立石。楚太和杨德义。”圣旨中的“丘神仙”,指的是长春真人丘处机,丘处机于1203-1227年担任全真教第五任掌教。1222年农历四月,丘处机抵达中亚,和元太祖成吉思皇帝相会面。圣旨中的“长春宫李真人”(“掌教李真人”),指的是全真教掌教李志常,李志常于1238-1256年担任全真教第七任掌教,他是长春真人丘处机的弟子,曾随丘处机前往中亚觐见成吉思皇帝,并写成《长春真人西游记》一书。
- ^ 45.0 45.1 杨富学. 回鹘文献所见蒙古“合罕”称号之使用范围 (甘肃敦煌研究院). 1997 [2023-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1).
合罕,是蒙元时代蒙古大汗的称号,在元代蒙古文献中,该词多有出现,有时依中世纪蒙古语习惯写作qa·an qan,有时又写作qa·an,汉语一般都直译作合罕、哈罕、恒罕或匣罕等,也有的又依汉人习惯加上了“皇帝”二字。
- ^ 《元史》卷七十四《祭祀三·宗庙上》
- ^ 《元史》卷一《太祖本纪》
- ^ 元刊残本《至正條格》,有两处提及“成吉思皇帝聖旨”,《條格》卷第二十六 《田令》门“禁擾農民”第四条,称为“太祖成吉皇帝聖旨”。《條格》卷第二十七《賦役》门“災傷隨時檢覆”第二条,称为“成吉思皇帝聖旨”。(元刊残本《至正条格》,分为两册,《條格》和《斷例》各占一册。2002年发现于韩国庆州,2007年8月韩国学中央研究院将两册合在一起整理出版,分为影印本和校注本)
- ^ 《蒙古秘史》的成书时间,史学界一直存在争议。余大钧教授用有力的证据论证出《蒙古秘史》成书于1252年,具体分析见《蒙古秘史》余大钧 译注,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5月版。
- ^ Jack Weatherford <成吉思汗 近代世界的創造者> P105
- ^ 《成吉思皇帝赐丘神仙手诏碣》全文共406字,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年)四月,河南行省内乡县石堂山普济宫的人们为不忘成吉思汗的皇恩,纪念丘神仙的功德,请邓州(当时内乡隶属邓州)石堂山石匠李进忠将此手诏刻于圆顶石碑上,以诏后人。碑高1.8米,宽0.63米,厚0.23米,平首。字体为楷书,计16行字,满行32字,碑文行楷。手诏碑文如下:
制曰:天厌中原骄华太极之性,朕居北野嗜欲莫生之情,反朴还淳,去奢从俭,每一衣一食,与牛竖马圉共弊同飨。视民如赤子,养士若弟兄,谋素和,恩素畜,练万众以身人之先,临百阵无念我之后,七载之中成大业,六合之内为一统。非朕之行有德,盖金之政无恒,是以受之天佑,获承至尊。南连蛮宋,北接回纥,东夏西夷,悉称臣佐。念我单于国千载百世已来,未之有也。然而任大守重,治平犹惧有缺,且夫刳舟剡楫,将欲济江河也;聘贤选佐,将以安天下也。朕践祚以来,勤心庶政,而三九之位未见其人。访闻丘师先生,体真履规,博物洽闻,探赜穷理,道充德著,怀古君子之肃夙,抱真上人之雅操。久栖岩谷,藏身隐行。阐祖师之遗化,坐致有道之士,云集仙径,莫可称数。自干戈而后,伏知先生犹隐山东旧境,朕心仰怀无已。岂不闻渭水同车、茅庐三顾之事?奈何山川弦阔,有失躬迎之礼。朕但避位侧身,斋戒沐浴,选差近侍官刘仲禄,备轻骑素车,不远数千里,谨邀先生暂屈仙步,不以沙漠悠远为念。或以忧民当世之务,或以恤朕保身之术,朕亲侍仙座,钦惟先生将咳唾之余,但授一言,斯可矣。今者,聊发朕之微意万一,明于诏章,诚望先生既着大道之端,要善无不应,亦岂违众生小愿哉!故咨诏示,惟宜知悉。
御宝五月初一日
至大二年四月朔
邓州石堂山石匠李进忠刊
- ^ 赵珙《蒙鞑备录》之《鞑主始起条》
- ^ 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上册,何高济译,第27页;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1年。
- ^ 《元史》卷一《太祖本紀》. [2008-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3-10).
-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简称《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九十六记载如下:洪武二十二年五月,癸巳,遣使赍敕往谕故元辽阿札失里等曰:“覆载之间,生民之众,天必择君以主之,天之道福善祸淫,始古至今,无有僣差。人君能上奉天道,勤政不贰,则福祚无期,若怠政殃民,天必改择焉。昔者,二百年前,华夷异统,势分南北,奈何宋君失政,金主不仁,天择元君起于草野,戡定朔方,抚有中夏,混一南北,逮其后嗣不君,于是天更元运,以付于朕。自即位来,今二十余年,尔阿札失里等知天命有归,率众来附,朕甚嘉焉。朕每于故元来归臣民,悉加优待,况尔本元之亲属者乎?今特于泰宁等处立泰宁、福余、朵颜三卫,以阿札失里为泰宁卫指挥使,塔宾帖木儿为指挥同知,海撒男答溪为福余卫指挥同知,脱鲁忽察儿为朵颜卫指挥同知,各领所部,以安畜牧。自古胡人无城郭,不屋居,行则车为室,止则氊为庐,顺水草,便骑射为业,今一从本俗,俾遂其性,尔其安之。”
-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简称《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九十八记载如下:洪武二十二年十二月,上以故元兀纳失里大王居和林之西,因命来降。太子八郎、镇抚浑都帖木儿往招谕之曰:“昔中国大宋皇帝主天下三百一十余年,后其子孙不能敬天爱民,故天生元朝太祖皇帝,起于漠北,凡达达、回回、诸番君长尽平定之,太祖之孙以仁德著称,为世祖皇帝,混一天下,九夷八蛮、海外番国归于一统,百年之间,其恩德孰不思慕,号令孰不畏惧,是时四方无虞,民康物阜。自脱欢帖木儿皇帝即位,政出权臣,法度废弛,是以上天降乱,民坠涂炭,草野间豪杰因而并起。朕时在淮甸,见生民靡宁,乃与乡党、豪杰紏合士马,不四五年,群雄悉定,故元番将降附者接踵而至,凡两遣兵,直抵漠北,时称帝者脱古思帖木儿奔往也速迭儿之地,遂遇害,其余士马为知院捏怯来、国公老撒、丞相失烈门三人所有,今已悉来降附,朕处于美水草蕃,畜牧之所,俾乐生安业。朕今主宰天下,遣使告谕尔兀纳失里大王知之,如有所言,使还,其具以闻,朕有以处之。” (相关说明如下:脱欢帖木儿皇帝指的是元朝末代皇帝元惠宗,又称元顺帝。1333年7月19日——1370年5月23日在位,1368年9月14日明将徐达攻克元大都,元朝在全国的统治结束,元惠宗逃回长城以北的草原,延续元朝,史称北元,继续和明朝对抗。)
- ^ 《元史类编》卷一《世纪一·太祖》
- ^ 《续资治通鉴》卷一百六十四《宋纪一百六十四》. [2012-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元史新编》卷二《太祖本纪下》
- ^ 《元书》卷一《太祖本纪》
- ^ 《蒙兀儿史记》卷三《成吉思汗本纪》
- ^ 《新元史》卷三《太祖本紀下》. [2011-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18).
- ^ 存档副本. [2021-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3).
- ^ 节选自《成吉思汗评传》(第3页),中华书局1943年版。
- ^ 节选自刘学铫《蒙古论丛》(第281页,282页,284页,285页),台北:金兰图书公司出版,1982年版。
- ^ 抗战期间亲历成吉思汗灵柩内迁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摘自:《延安交际处回忆录》,作者:金城,中国青年出版社1986年出版。
- ^ 延安致祭[永久失效連結],本文发布于成吉思汗陵|中国AAAAA旅游景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官方网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具体见文章《战魂西行——成吉思汗灵榇迁移纪实》,作者:蔡桂林,发表于《中国作家》2008年01期。
- ^ 具体见文章《迎送成吉思汗灵车》,收录于《延安交际处回忆录》第111页——116页,作者:金城,中国青年出版社1986年出版。
- ^ 节选自《在一次汇报时的插话》,收录于《毛泽东思想万岁》一书。
- ^ 《毛泽东点评历代帝王纣王能文能武很有本事》. 凤凰网. [2007年11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12月25日) (中文(简体)).
- ^ 《毛泽东妙语评点历代帝王》. 中国网. [2007-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28) (中文(简体)).
- ^ 《毛泽东对历代帝王的评说》. 新华网. [2007年11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11月19日) (中文(简体)).
- ^ 关于汉高祖刘邦的文化水平,《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史书均有提及
- ^ 关于明太祖朱元璋的文化水平,《明太祖实录》《明史》等史书均有提及
- ^ 元初名臣耶律楚材奉元太祖旨意记录长春真人丘处机和成吉思汗关于长生之道和养生之道的谈话,定名为《玄风庆会录》一书,《玄风庆会录》的结尾记载如下:“传道毕,上谕之曰:‘谆谆道诲,敬闻命矣!斯皆难行之事,然则敢不遵依仙命,勤而行之。传道之语,已命近臣录之简册,朕将亲览,其有玄旨未明者,续当请益焉。’”
- ^ 元朝耶律楚材奉旨编录《玄风庆会录》全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来源于邱长春真人小百科
- ^ 元朝耶律楚材奉旨编录《玄风庆会录》全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来源于山东牟平全真文化论坛
- ^ 具体请参见论文:《成吉思汗的文化水准达到“亲览”文件的程度》,作者:阿勒得尔图,发表于《前沿》,2007年第4期
- ^ 蒋中正祭祀成吉思汗的祭文节选自《成吉思汗评传》第七章成吉思汗之死及其编年简谱(第70页),作者:张振佩,中华书局,1946年第二版。
- ^ 榆林政协网:成吉思汗灵榇西迁并途经榆林始末. [2012-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29).
- ^ 西迁期间的祭奠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本文发布于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官方网站_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节选自《先總統 蔣公思想言論總集》卷二十七 演講《軍事哲學對於一般將領的重要性》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中国新闻网:台湾举办“二00九年中枢致祭成陵大典”(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09-04-16]
- ^ 中國評論新聞網:馬英九祭文讚成吉思汗:雄才大略、威震萬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10-05-04]
- ^ 中國評論新聞網:馬政府祭成吉思汗 場面莊嚴隆重(圖)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10-05-04]
- ^ 多桑《蒙古史》174頁,商務印書館,馮承鈞譯。
- ^ 殺人夠多 成吉思汗被認為是『最環保的侵略者』!. nownews. [2011-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27).
- ^ BBC,成吉思汗的成功靠了“天气的帮助”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A & E's Biography: 100 Most Influential People of the Millennium. [2015-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8-29).
延伸閱讀
[在维基数据编辑]
- Jack Weatherford著,溫清海等譯:《成吉思汗與今日世界之形成》(重慶:重慶出版社,2006)。
外部链接
- 【千古英雄人物】成吉思汗(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成吉思文物“成吉思皇帝圣旨金牌”的发现(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00-05-26]
- “成吉思汗生日之谜”破解[2005-12-08]
- 走进神秘莫测的成吉思汗陵墓[2007-07-03]、三联生活周刊:成吉思汗陵墓的亘古之谜(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04-09-23]、访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陵墓
- 影响成吉思汗决策的两个外族人:耶律楚材丘处机[2008-01-30]
- 馬英九祭文讚成吉思汗:雄才大略、威震萬國(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10-05-04]、台湾举办“二00九年中枢致祭成陵大典”(图)(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09-04-16]、馬政府祭成吉思汗 場面莊嚴隆重(圖)(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10-05-04]、“蒙藏委員會”慶百年 今遙祭成吉思汗(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11-04-23]
- 古代蒙古和鞑靼人的第一个皇帝—伟大的成吉思汗史(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参见
成吉思汗 出生于:1162年5月31日逝世於:1227年8月25日
| ||
---|---|---|
統治者頭銜 | ||
前任者: 忽圖剌 |
蒙兀汗 1189年—1206年 |
改為大蒙古國 |
新頭銜 大蒙古國建立
|
大蒙古國君主 1206年—1227年8月25日 |
繼任者: 拖雷 (監國) |
新頭銜 大蒙古國建立
|
蒙古大汗 大蒙古國皇帝 1206年—1227年8月25日 |
空缺 下一位持有相同頭銜者: 元太宗窝阔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