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壸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壺門

kǔn,在宋代李诫所编的《营造法式》中写作“壶门[1],是一种佛教建筑的型制,也是一种镂空的装饰样式。作为佛教建筑中门的型制的壸门是随佛教传入中国的[2],而作为装饰样式的壸门自商代就已经在本土出现[3]

中国古代建筑史学专家张驭寰认为,“壶门实际上是佛教常用的佛龛,将龛窟形象取下,进行线刻,就出现了壶门。[4]”壸门的轮廓有圆弧形、长方形、扁长形等,通常是在上端中间有突起,形状犹如葫芦壶嘴。壸门常常雕刻在佛塔须弥座的束腰部位和门窗部位,也会使用在香炉等器具上、床榻、桌椅等传统家具上。佛教建筑中能显示尊贵的入口之处一般都会采用壶门样式,如佛道帐、佛龛和佛堂,其内部常常雕有佛像、菩萨、佛教题材的故事以及植物、动物等图案[5]

实例图片

注释

  1. ^ 目前国内的古建筑术语词典多以壸门立条目,但也有认为壸门实为壶门之误写,可参考经明汉、刘文金的《传统家具文化文献中“壶门”与“壶门”之正误辨析》一文(收录于《家具与室内装饰》2010年第7期)
  2. ^ 张驭寰. 《古塔实录》.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1: 182. 它是随佛教传入我国的,在我国佛塔中非常普遍 
  3. ^ 胡文彦. 《中国家具鉴定与欣赏》.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 8. 辽宁义县出土的俎腿上,初见壸门轮廓,这是所见最早的壸门装饰。这一装饰纹样自商代出现,一直被延用了几千年 
  4. ^ 张驭寰. 《中国佛教寺院建筑讲座》.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8: 310. 
  5. ^ 施宣圆; 王有为. 《中国文化辞典》.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87: 616. 

参考

  • 王效青主编. 《中国古建筑术语词典》.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6: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