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溪镇
均溪镇 | |
---|---|
镇 | |
坐标:25°41′N 117°51′E / 25.683°N 117.850°E | |
国家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上级行政区 | 福建省大田县 |
村级区划单位数 | 8个居委会、22个行政村 |
时区 | 北京时间(UTC+8) |
行政区划代码 | 3504251 |
邮政编码 | 366100 |
电话区号 | +86 |
毗邻 | 北面为太华镇、前坪乡 南面为屏山乡 东面为湖美乡和早兴乡 西面为石牌乡 |
均溪镇是中国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下辖的一个镇,是大田县县治所在地。
名称由来
均溪镇因溪流从境内经过并将村庄均分而得名[1]。
历史沿革
周朝时,均溪就有人类定居。
明清时,均溪属于进城乡大田里三十三四都。民国初,均溪镇称坊都。1924年,均溪成为大田县中心区。1946年,改为均溪镇。
1949年,大田县设均溪区。1950年2月,均溪为第一区,1956年,改为均溪区。1958年4月,撤区改为城关镇并于8月起属东风人民公社。1962年,均溪分设城关、均溪、仙峰、建成4个公社。1969年,并为城关公社。1972年,设均溪公社,划出石牌等8个大队设红湖公社以及早兴等6个大队设早兴公社。
1984年,成立均溪镇。
行政区划
居委会/行政村 | 地名 | 自然村 |
---|---|---|
白岩居委会 | ||
文昌居委会 | ||
南街居委会 | ||
东门居委会 | ||
镇东居委会 | ||
仙亭居委会 | ||
玉凤居委会 | ||
赤岩居委会 | ||
红星村 | 宝山路 | 镇东、担坑、宫仔垵、十八垵、小溪、下桥、后岬洋、中山、镇南、赤岩、澹多 |
玉田村 | 小田 | 小田、白岩、西门头、赤墓仔、后坂洋、长头坑 |
福塘村 | 福塘 | 福塘、田头、菜坂洋尾、石坑、仙亭坑、工地、菜坂洋头、乐祠 |
金岭村 | 金竹坂 | 金竹坂、牛沟岭、金竹坑、瓦寮、十六厝、尖崎、中崎 |
宋京村 | 茶盘兜 | 茶盘兜、源头墘、半岭仔、前坑仔、池塘丘、刺垵 篷罩墓、寮垵仔、下洋、卓厝后、拳头仑、粪坑口、下洋尾 |
良元村 | 后洋 | 后洋、苏坑、前洋、水尾、砍坂 |
郭村村 | 下坂 | 下坂、郭村、上郭村、下郭村、松柏坂 |
翰林村 | 翰林崎 | 翰林崎、祖厝、糠坪 |
温镇村 | 温镇 | 东岩洋、涸坑盂、温镇、朱宝山、井尾、镇前洋 |
周田村 | 茅厝 | 茅厝、坂尾、坂头、后坑、绿树林 |
许思坑村 | 许思坑 | 许思坑、前洋、后洋、樟村 |
建成村 | 半路 | 半路、后垄、下坑垄、岭后 |
东坑村 | 前洋 | 前洋、霞洋、后洋、下洋尾 |
金山村 | 半山 | 半山、黄西坑 |
上华村 | 上华 | 上华、上蔡、长圳尾、长坑垄、卓坑、陈坑、格丘 |
和丰村 | 溪东坂 | 溪东坂、空安、下盂坑、坂面、下车坂 |
和丰坪村 | 和丰坪 | 和丰坪、小垄头、后坑垄、轮厝墓、大垄头、大肚垄、高岬 |
后华村 | 后华 | 后华、溪柏林 |
华坑村 | 上坪 | 上坪、蕨坑、下洋、凉岬 |
上太村 | 上坑口 | 上坑口、小坑、大林、坑园、禄坑、后禄坑、前禄坑、大坂、拱桥 |
太山崎村 | 太山崎 | 太山崎、小聪、大盂 |
大道山村 | 大道山 | 大道山 |
文物保护
均溪镇主要文物有文昌阁(大田一中)、镇东桥和芳联堡(又名芳联堂,许思坑村)。
文昌阁,俗称“三层楼”或“八角楼”,后又称为“凌云阁”。文昌阁建于明嘉靖15年,建成时为全城最高建筑物(13米多)。文昌阁原址在城区南郊赤岩。清康熙6年,文昌阁移建至城内凤凰山的明伦堂前泮池东南面。乾隆22年(1757年),文昌阁进行整修并沿到至今。1984年8月中旬,大田县根据规划将文昌阁迁建大田一中科学楼前泮池石桥北花园中。
镇东桥位于县城东郊,建于明成化八年。镇东桥原名大田桥,为木桥,大田置县时改为镇东桥。清乾隆17年,改为石结构拱桥。1985年,大田县政府重修镇东桥。
芳联堡由道光年间太学张应滥、张元梅父子所建,是大田县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座古堡[2]。
參考資料
- ^ 大田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大田县志. 北京: 中华书局. 1996-11: 均溪镇. ISBN 7-101-01536-0.[永久失效連結]
- ^ 郑腾; 张知松. 快!救救大田土堡(图). 厦门日报. 2006-07-12 [2008-1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