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善太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善太息中醫學的病證名,出自《靈樞、口問篇》,是指患者自覺胸中憋悶,每以長聲噓氣為舒的症狀,又稱嘆息、嘆長氣

證治

《靈樞、口問篇》中所記載的太息病機為心氣不暢,可針刺手少陰心經手厥陰心包經足少陽膽經留針以補法治療。後世分為肝鬱及氣虛二證。

肝鬱

  • 症狀:胸悶不舒、長噓嘆氣、脅肋脹滿、神情默然、納少、口苦、眩暈、苔白、脈弦
  • 病因:情志所傷、所欲不遂、或強烈精神刺激
  • 病機:肝氣鬱滯、失其調達、病屬實證
  • 治則:舒肝理氣解鬱
  • 方藥:柴胡疏肝散逍遙散

氣虛

  • 症狀:常欲嘆息、短氣自汗、倦怠乏力、納少、舌淡胖苔白、脈細
  • 病因:勞傷過度、久病失養、而致氣虛
  • 病機:宗氣不展、氣機不利、病屬虛證
  • 治則:補中益氣
  • 方藥:保元湯補中益氣湯

網上購買治療中药方劑

文獻摘要

  1. 《靈樞、口問篇》黃帝曰:「人之太息者,何氣使然?」岐伯曰:「憂思則心系急,心系急則氣道約,約則不利,故太息以伸出之。補手少陰心主,足少陽留之也。」
  2. 類經》張介賓注:太息者,息長而大,即嘆息也。約,猶束縛也。憂愁思慮則氣鬱不伸,而心系急、氣道約,約則滿悶於中,此嘆息之不容已也。手少陰,心經也。心主,手厥陰經也。足少陽,膽經也。助木火之臟,則陽氣可舒、抑鬱可解,故皆宜留針補之。

參考文獻

  • 趙金鐸主編,《中醫症狀鑑別診斷學》,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年,ISBN 7117006730/R674
  • 秦伯末,《中醫臨證備要》,人民衛生出版社,1973年第二版


外部連結

  • 柴胡疏肝散 中藥方劑圖像數據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中文)(英文)
  • 逍遙散 中藥方劑圖像數據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中文)(英文)
  • 補中益氣湯 中藥方劑圖像數據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中文)(英文)
  • 肝氣鬱滯 中藥方劑圖像數據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中文)(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