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唐敖庆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唐敖庆
唐敖慶塑像,位於吉林大學唐敖慶樓前
性别
出生(1915-11-18)1915年11月18日
 中華民國江苏省宜兴
逝世2008年7月15日(2008歲—07—15)(92歲)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教育程度
职业理论化学家 · 教育家

唐敖庆(1915年11月18日—2008年7月15日),江苏宜兴人,中国理论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被譽爲“中國量子化學之父”。曾任吉林大學校長。

生平

1936年夏,唐敖庆考入北京大学化学系学习。“七七”事变爆发后,随校南迁,先在长沙临时大学学习,1938年随校到昆明,1940年毕业于西南聯大化学系。

1949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50年1月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

1952年调任吉林大学教授,参加领导吉林大学化学系创建工作。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学部委员。1956年任吉林大学副校长; 当他正在向配位场理论发动攻势时,文革爆发,他同样遭到了厄运。1976年,還有人强迫唐敖庆作检查。但他仍舊堅持研究[1][2] 1978年至1986年任吉林大学校长。1981年被聘为国际量子分子科学研究院院士。1981年至1992年曾任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成员。

1983年5月28日至30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大会选举了第一届理事会成员,他出任常务理事[3]

1986年2月主持组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出任主任;后任吉林大学名誉校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名誉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委员会主任。1986年6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选举产生第三届全国委员会。6月28日,第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推举其担任副主席[4][5][6]

2008年7月15日11时15分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3岁。

学术贡献

唐敖慶星紀念碑,位於吉林大學
吉林大學唐敖慶樓

50年代初提出计算复杂分子旋转能量变化规律“势能函数公式”,为从结构上改变物质性能提供了比较可靠依据;1955年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后,引起国内外学术界广泛重视,于1957年获得中国科学院颁发的自然科学三等奖。50年代后期解决国家建设急需的高分子合成和改性问题,转入高分子反应与结构关系的研究,对高分子缩聚、交联与固化、同聚、共聚及裂解等反应逐一进行深入研究,形成的明显特色高分子反应统计理论体系。60年代初以化学键理论的重要分支-配位场理论这一科学前沿课题研究,带领其研究集体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创造性地发展完善了配位场理论及其研究方法;此项成果被1966年北京国际暑期物理讨论会评为十项优秀成果之一,并于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70年代以来与江元生共同着手分子轨道图形理论的系统研究,经过10多年努力,提出了本征多项式的计算分子轨道系统计算对称性约化三条定理,使量子化学形式的计算、分子轨道系统计算、对称性约化三条定理,使这一量子化学形式体系,不论就计算还是对有关实验现象的解释,均表达为概括性高、含义直观、简便易行的分子图形的推理形式;1987年,该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共发表学术论文260多篇;与其研究集体合作出版《配位场理论(方法、英文版)》、《分子轨道图式理论(中、英文版)》、《高分子反应统计理论》、《量子化学》、《应用量子化学》、《约化密度矩阵引论》、《配位场理论方法补编(中、英文版)》、《微观反应动态学》等8部学术专著。

参考资料

  1. ^ 志在千里——记量子化学家唐敖庆. [2023-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7). 
  2. ^ 矢志不渝唐敖庆. [2023-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7). 
  3. ^ 李均著.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史. 广州: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08: 129–130. ISBN 7-5361-3221-2. 
  4. ^ 中国科协研究室编.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 中国科协研究室. : 94–96. 
  5. ^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 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 附卷4 中华人民共和国群众团体组织 1949.10-1997.9. 北京: 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0: 408. ISBN 7-80136-318-3. 
  6. ^ 陈建新等主编. 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4.10: 609. ISBN 7-5351-13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