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衡
司马衡(?—266年4月2日),字子平,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西晋太宰、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安平献王司马孚第八子[1],晋朝宗室、官员。
生平
司马衡在曹魏时期被封为德阳乡侯,又进封汝阳子,为驸马都尉。晋武帝司马炎接收禅让建立西晋后,于泰始元年十二月丁卯(266年2月9日)封司马衡为常山王[2],食邑三千七百九十户。泰始二年二月己未(266年4月2日),司马衡去世[3],谥号孝。司马衡没有儿子,以大哥安平世子司马邕第四子司马殷为后嗣[4][5]。
家庭
兄弟
- 司马邕,西晋步兵校尉、侍中、安平贞世子
- 司马望,西晋大司马、义阳成王
- 司马辅,西晋太原成王
- 司马翼,曹魏武贲中郎将
- 司马晃,西晋侍中、司空、尚书令、下邳献王
- 司马瑰,西晋东中郎将、太原烈王
- 司马珪,西晋尚书右仆射、高阳元王
- 司马景,西晋沛顺王
参考资料
- ^ 《晋书·卷三十七·列传第七》:九子:邕、望、辅、翼、晃、瓌、珪、衡、景。
- ^ 《晋书·卷三·帝纪第三》:丁卯,遣太仆刘原告于太庙。封魏帝为陈留王,邑万户,居于邺宫;魏氏诸王皆为县侯。追尊宣王为宣皇帝,景王为景皇帝,文王为文皇帝,宣王妃张氏为宣穆皇后。尊太妃王氏曰皇太后,宫曰崇化。封皇叔祖父孚为安平王,皇叔父干为平原王,亮为扶风王,伷为东莞王,骏为汝阴王,肜为梁王,伦为琅邪王,皇弟攸为齐王,鉴为乐安王,机为燕王,皇从伯父望为义阳王,皇从叔父辅为渤海王,晃为下邳王,瑰为太原王,珪为高阳王,衡为常山王,子文为沛王,泰为陇西王,权为彭城王,绥为范阳王,遂为济南王,逊为谯王,睦为中山王,陵为北海王,斌为陈王,皇从父兄洪为河间王,皇从父弟楙为东平王。
- ^ 《晋书·卷三·帝纪第三》:己未,常山王衡薨。
- ^ 《晋书·卷三十七·列传第七》:常山孝王衡字子平,魏封德阳乡侯。进封汝阳子,为驸马都尉。武帝受禅,封常山王,邑三千七百九十户。二年薨,无子,以安平世子邕第四子敦为嗣。
- ^ 《晋书校勘记·卷三十七·列传第七·八》:以安平世子邕第四子敦为嗣,周校:“敦当为殷”。殷、敦皆邕子。按:周校是。武纪,咸宁元年十月常山王殷薨,若敦,则咸宁三年立为安平王。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编辑]
前任: 無 |
晉朝常山王 265年—266年 |
繼任: 嗣子司馬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