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猶太祭司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厄尼·查塔威
Judas Priest
2014年的猶大祭司
乐队
英文名
Judas Priest
音乐类型重金屬音樂
出道地点 英国伯明罕
活跃年代1969年 - 至今
唱片公司
网站judaspriest.com
相关团体
现任成员
伊恩·希爾英语Ian Hill
羅柏·哈爾福德
葛倫·蒂普頓英语Glenn Tipton
史考特·特拉維斯英语Scott Travis
李奇·福克納英语Richie Faulkner
已离开成员
離任成員
奖项
格莱美奖

猶大祭司(英語:Judas Priest)是英國重金屬樂團,1969年成立於伯明罕,截至2016年已發行17張專輯[1],全球銷售量約4500萬張[2]。1970年代後期,樂團在音樂上有極具影響力的創新和開拓。1980年發行代表作《不列顛鋼片英语British Steel》,開始獲得商業成功,並取得重金屬音樂性的突破[3]

除獲得葛萊美獎「最佳金屬演出」,也獲得MTV評選為「史上偉大金屬樂團」第二名,並入選VH1頻道「搖滾榮耀」、「40首偉大金屬歌曲」〈打破法律〉和「史上經典硬式搖滾歌曲」〈你料不到〉[1]

音樂特色為主唱羅柏·哈爾福德高亢的歌劇式唱腔、破壞力極強的雙吉他。他們將皮衣皮褲、鉚釘哈雷機車和其他禁忌物品作為表演的一部分[3],引起後來大量的金屬樂團效仿[4]。猶大祭司在重金屬樂團中擁有極高的知名度、地位、典範和影響力。他們統一了金屬樂音調,被視為僅次黑色安息日之後的重金屬始祖之一[5],也使主唱羅柏·哈爾福德贏得「金屬之神」的稱號[6][7][8]

歷史

組建與早期(1969 - 1974年)

1969年,猶大祭司最初成立於西米德蘭城市區,當時第一批陣容為:亞倫·阿特金斯英语Al Atkins(主唱)、約翰·佩里英语John Perry(吉他手)、布魯諾·史提芬希爾英语Bruno Stapenhill(貝斯手)與約翰·帕特里奇英语John Partridge(鼓手)[9][10]。樂團的名字是布魯諾取的,源自巴布·狄倫的歌曲〈弗蘭基李和和猶大祭司的歌謠英语The Ballad of Frankie Lee and Judas Priest[11]。成員也都是在布魯諾的住家排練。然而組團後不久,成員約翰·佩里就突然逝世[12],吉他的位置便由厄尼·查塔威取代[13]。同年的11月25日,樂團在沃爾索爾的喬治酒店進行第一次公開演出。1969年12月和1970年1月,到蘇格蘭進行第一次巡演。1970年4月20日,在坎諾克的青年中心演出後,成員解散,猶大祭司的名字和擁有權歸於亞倫。

之後在黑郡,亞倫認識了一支名為「貨物」的樂團,成員包括吉他手K·K·唐寧英语K. K. Downing、貝斯手伊恩·希爾英语Ian Hill與鼓手約翰·艾利斯英语John Ellis[3]。唐寧與希爾都是從小生活在西布羅米奇的孩子,他們十幾歲就已成為好友,也喜歡一樣的音樂,如黑色安息日齊柏林飛船深紫吉米·罕醉克斯何許人鮮奶油雛鳥,並一起學著彈奏樂器。1970年10月,「貨物」結束活動,三名成員在伯明罕加入了亞倫的猶大祭司。樂團在亞倫的繼母家排練。1971年3月,猶大祭司重新出發,在埃辛頓英语Essington的聖約翰大廳進行了首演。

隨著唐寧逐漸成為領導者,樂團捨棄了藍調元素,專注在硬式搖滾上。鼓手約翰很快的離團,伯明罕區的樂手艾倫·摩爾克里斯·坎貝爾英语Chris Campbell都曾短暫的遞補。他們負責過一些知名樂團的暖場,如虎皮鸚鵡英语Budgie (band)瘦李奇英语Thin Lizzy飛人英语Trapeze (band),也吸引了黑色安息日吉他手東尼·艾歐密的注意。1973年5月,樂團面臨財務困難,有家庭壓力的主唱亞倫與鼓手克里斯都決定離團[14]。當時,伊恩·希爾正與一位女孩交往,她推薦弟弟羅柏·哈爾福德接任主唱[3]。羅柏加入後,也帶來他以前的樂團成員約翰·辛區英语John Hinch接任鼓手[3]。以這個陣容,樂團在英國展開了巡演[3]

專輯《搖滾蘿拉》(1974 - 1975年)

1974年4月,在樂團進錄音室錄製第一張專輯前,他們的唱片公司海鷗唱片英语Gull (record label)建議再增加一個樂手。由於唐寧不願納入鍵盤,他選擇前飛帽樂團英语The Flying Hat Band葛倫·蒂普頓英语Glenn Tipton加入擔任吉他手[15]。為了因應改成雙吉他編制的新陣容,葛倫也立刻加入了創作行列。1974年8月,樂團先發行了首張單曲〈搖滾蘿拉英语Rocka Rolla (song)〉。

在錄製過程中,所有的成員是同時演奏收音的,並非個別錄下音軌再混音[16]。但因技術問題導致錄音品質不佳,曾做過黑色安息日前三張專輯的製作人羅傑·貝恩英语Rodger Bain則要求樂團,先不要收錄一些現場觀眾喜愛的歌曲,如〈威士忌女人〉、〈暴君〉、〈種族滅絕〉和〈開膛手〉。也把十分鐘長的曲子〈魚子醬和冰毒〉剪到剩兩分鐘[17]

1974年9月6日,猶大祭司發行首張專輯《搖滾蘿拉英语Rocka Rolla》。為宣傳新專輯,樂團首次展開國際巡迴[18],他們到了德國荷蘭挪威丹麥演出[19][20]。但這張專輯最終的銷量十分慘淡,總計賣不到一萬張,樂團再度面臨財務困難,導致鼓手約翰·辛區離團,前成員艾倫·摩爾回歸接任。他們試著與海鷗唱片確保月薪五十英鎊的協議,但唱片公司的一些要求,最後還是讓他們拒絕了[21]。1976年後,除了〈貪心〉,《搖滾蘿拉》內的收錄曲都沒有在現場表演過,直到2011年的巡迴才在現場演唱[22]。在2011年的回顧性研究,美國音樂資料庫Allmusic表示「雖然這張粗略的處女作不受關注,但猶大祭司已經展現了潛力和獨特原創性」[23]

專輯《命運之翼》(1975 - 1977年)

1975年底,樂團展開下一張專輯的錄製,但著重在製作人身上。海鷗唱片只給他們兩千英鎊的錄音預算[24],成員們限制自己一天只吃一餐,並兼差打工:葛倫去做園丁、唐寧在工廠當工人、伊恩去當貨車司機[25]

1976年3月23日,發行第二張專輯《命運之翼英语Sad Wings of Destiny》,這張專輯有許多舊創作,包括上一張被剃除的曲目。專輯的第一曲〈變遷的受害者英语Victim of Changes〉嘗試了迷幻元素,它取材自亞倫創作的〈威士忌女人〉[26]和羅柏創作的〈紅燈女〉[27]。專輯中,樂團增強了沉重複雜的吉他即興重覆段、古典色彩的雙吉他演奏、更情緒化和高音調的唱腔,使得聲音更有重金屬味[28]。主唱羅柏在發行後開玩笑說:「當初有買《搖滾蘿拉》的人,應該把它燒了」[29]

很快的,樂團登上雷丁里茲音樂節英语Reading and Leeds Festivals,展現強勁的表演風格,並深受好評[30]。但這張專輯發行時,碰上龐克搖滾在英國的強勢崛起[31],銷售量仍舊疲軟,鼓手艾倫·摩爾再次離團[32]。因不滿海鷗唱片的消極態度[33],樂團提前解除合作關係,在新經紀人大衛·漢明斯英语David Hemmings的幫助下,轉與關注《命運之翼》的哥倫比亞/CBS唱片簽約,並獲得六萬英鎊的錄音預算。不過,這也導致前兩張專輯、試聽帶和所有相關的演出影像版權,都落入海鷗唱片手中[34]。藉此,猶大祭司也拋棄所有前衛搖滾的元素,筆直走向硬式搖滾的改良與深化[35]

在1997年的回顧性研究中,加拿大重金屬雜誌《豪言與血拳英语Brave Words & Bloody Knuckles》資深編輯馬丁·帕夫英语Martin Popoff表示:「《命運之翼》不但確立了猶大祭司的音樂和圖像風格,其靈巧的演奏技術、歌劇式唱腔和黑暗主題,全都定義了往後的重金屬曲風。如鐵娘子超級殺手金屬製品麥加帝斯范海倫全都受到它的影響」[36]

逐漸成名(1977 - 1979年)

1976年,西門·菲利浦英语Simon Phillips擔任鼓手。1977年1月展開新專輯錄製,深紫樂團的貝斯手羅傑·格洛弗英语Roger Glover擔任製作人,音訊工程師為馬克·道森英语Mark Dodson[37][38]。4月8日,發行第三張專輯《罪後罪英语Sin After Sin》,這張曲風進化的新作品在美國就賣破50萬張,獲頒美國唱片業協會金唱片認證[39]。在英國專輯排行榜也登上第23名[40],樂團的知名度被廣泛普及,並登上了電台輪播。但鼓手西門·菲利浦拒絕成為正式成員,於是羅傑·格洛弗推薦萊斯·賓克斯英语Les Binks加入[41]

1978年2月10日,發行第四張專輯《玷汙的階層英语Stained Class》,五名成員都有歌曲創作,新鼓手萊斯展現了強大的鼓技和豐富才華[41]。此時期開始,唐寧轉為節奏吉他,主奏吉他由葛倫擔任[42]。葛倫逐漸主宰樂團的詞曲創作與表演,他開始加入點弦,而唐寧的影響力則開始減弱[43]。10月9日,發行第五張專輯《殺戮機器英语Killing Machine》,因命名爭議,在美國改稱《末路狂飆》[44]。同時展開末路狂飆巡迴英语Hell Bent for Leather Tour,並將日本的其中兩場演出發行為首張現場專輯《在東方解放英语Unleashed in the East》,獲頒白金唱片認證[45]

雖然猶大祭司的專輯通常都有類似黑色安息日、齊柏林飛船和深紫樂團的痕跡,但《殺戮機器》已開始不同以往,它的重金屬聲更加純粹,不變的是黑暗主題。自《殺戮機器》發行起,他們便創造出強烈的舞台表演風格,首先將重機騎士的打扮變化成重金屬音樂的標準形象[3]。他們開始穿戴皮衣皮褲、鉚釘、鐵鏈等具有性虐戀風格的服飾作為表演的一部分[46],這種風格也是猶大祭司最鮮明的形象。尤其是主唱羅柏,他經常在舞台上戴雷朋太陽眼鏡、穿鉚釘皮背心、騎乘哈雷機車進行演唱。成為重金屬時尚英语Heavy metal fashion的先鋒,許多樂團前仆後繼的模仿他們[3]

取得商業成功,開啟重金屬狂潮(1979 - 1991年)

1981年世界巡迴中的猶大祭司

自《殺戮機器》與《在東方解放》發行後,樂團的錄音與混音品質逐漸精進。他們的演奏風格也逐漸加重,例如〈激勵〉和〈鑽石與鐵鏽〉的現場演奏往往比錄音室版本更重、更快[47]。1979年底,因樂團想尋求更蠱戮的樂風、減少爵士風格,導致鼓手萊斯不滿而退出[41],於是鼓手換成了戴夫·霍蘭德英语Dave Holland (drummer)[48]。這個陣容將會發行六張錄音室專輯、一張現場專輯,並達到不同程度的里程碑和商業上的成功。

第六張專輯《不列顛鋼片英语British Steel (album)

1980年3月,展開不列顛鋼片巡迴英语British Steel Tour,共計演出了75個場次。4月14日,發行第六張專輯《不列顛鋼片英语British Steel (album)》成為樂團最具突破性的代表作[49],它登上英國專輯排行榜第4名[50],銷售量首次突破一百萬張,獲頒白金唱片認證[51]。並獲得AllMusic與About.com的五顆星滿分評價[52][53]。專輯中再度強化速度、侵略性與旋律感,將重金屬音樂打入主流市場,開啟金屬樂團的時代[54]。收錄曲如〈聯盟英语United (Judas Priest song)〉、〈打破法律英语Breaking the Law〉和〈夜生活英语Living After Midnight〉在英美電台中頻繁播放[55]炭疽吉他手伊恩·斯科特在自傳《我這個人:就是炭疽那傢伙的故事》中表示:「這是一張真正定義重金屬的專輯」[56]

在不列顛鋼片世界巡迴結束之後,樂團終於獲得足夠的資金,飛到西班牙擁有先進設備的伊維薩錄音室英语Ibiza Studios錄音室展開工作。1981年2月13日,展開全球閃擊戰巡迴英语World Wide Blitz Tour,共計演出了76個場次[57]。2月26日,發行第七張專輯《切入點英语Point of Entry》,在全新風格上做出更響、更亮,也更有張力的作品。如〈踏上旅程英语Heading Out to the Highway〉和〈日光天使〉[58]。同樣取得好成績,獲得金唱片認證[59]

1982年7月17日,發行第八張專輯《尖叫復仇英语Screaming for Vengeance》,使樂團的名聲地位更上層樓,征服了北美唱片市場[60]。它在全球賣破五百萬張,獲頒2×白金唱片認證[61]。進一步確立樂團在音樂史上的地位,成為最有影響力的重金屬樂團之一[60]。8月,他們也占據美國各大電台的熱播排行榜,如〈你料不到英语You've Got Another Thing Comin'〉、〈電眼英语Electric Eye (song)〉和〈乘風遠去〉[60]

80年代中期,猶大祭司繼續成功之路。1983年,發行單曲〈風火輪英语Freewheel Burning〉,受到各大搖滾電台的熱播。1984年1月4日,展開金屬征服者世界巡迴英语Metal Conqueror Tour,發行第九張專輯《信仰捍衛者英语Defenders of the Faith》,持續樂團的百萬銷售紀錄[62]。一些批評者認為,這張專輯曲風沒有什麼變化,簡直是《尖叫復仇第二章》[63]

1985年7月13日,樂團至美國費城參與了拯救生命大型演唱會,與黑色安息日、齊柏林飛船同台。[64]

1986年4月14日,發行第十張專輯《渦輪英语Turbo (Judas Priest album)》,他們首次使用吉他合成器英语Guitar synthesizer,兩位吉他手也開始應用掃弦技術[65]。銷量依舊獲得金唱片認證[51]。主唱羅柏稱這是猶大祭司最愛恨交加的專輯:「有些人喜歡我們透過技術實驗出不同的聲音,有些人卻不贊同它改變了樂團傳統,覺得這樣做很主流」[66]。同時,樂團展開了規模更大的生命之源世界巡迴英语Fuel for Life Tour,共計演出了99個場次。1986年5月31日,紀錄片《重金屬停車場英语Heavy Metal Parking Lot》拍攝了樂團在美國的演唱會情形[67]

1987年6月21日,發行第二張現場專輯《祭司...現場!英语Priest...Live!》,獲金唱片認證[62]

1988年,將哈雷機車騎上舞台的主唱羅柏

1988年5月17日,發行第十一張專輯《砸下去英语Ram It Down》,並展開金屬僱傭兵世界巡迴英语Mercenaries of Metal Tour,共計演出了99個場次。原本《渦輪》是要以雙碟形式發行,一張是商業旋律風格、另一張是更重的原始重金屬,但唱片公司反對[68]。樂團錄製了兩首新歌〈奔忙〉與〈回頭是岸〉,但由於決策問題最終沒有收錄[69]。然而這張專輯收到較差的評價,被批評沒有創意、樂團在詞曲創作上已沒有過去的努力,並被認為猶大祭司的風光不再[70]。鼓手戴夫在錄製時發生了健康問題,因此有一部分音軌是來自鼓聲音源機英语Drum machine。1989年,因健康和家庭問題,戴夫退出樂團。隨後,一直想加入猶大祭司的美國樂手史考特·特拉維斯英语Scott Travis接受樂團面試,得到了正式鼓手位置[71]

1990年7月,猶大祭司的兩位樂迷詹姆斯·文斯和雷蒙德·貝納普自殺身亡[72],家長稱樂團第四張專輯《玷汙的階層》中的〈我們都比不上英语Better by You, Better than Me〉害他們的兒子自殺,因此樂團被告上美國法院,被迫延遲新專輯與歐洲巡迴計畫。猶大祭司被兩位樂迷的家長索賠620萬美元。8月24日,法官依照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裁定猶大祭司不需負責,庭審駁回訴訟[73]。演員比爾·希克斯英语Bill Hicks對此案件表示:「一個成功的樂團會想殺死自己的消費群嗎?這訴訟太荒謬了」[74]

1990年9月3日,發行第十二張專輯《痛苦終結者英语Painkiller (Judas Priest album)》,獲金唱片認證[61]。這張專輯除了〈邪惡之觸英语A Touch of Evil〉,其他曲目都削弱了80年代風格的合成器。它獲得第33屆葛萊美獎提名「最佳金屬樂演奏獎英语Grammy Award for Best Metal Performance」,但最終敗給金屬製品[75]。專輯中,雙踏大鼓具有快速過門的特色、人聲也提高音域、雙吉他展現複雜的掃弦、即興重覆段比起以往更加猛烈快速。這張專輯成為猶大祭司的經典作品之一,在金屬百科英语Encyclopaedia Metallum上獲得93%的正面評價[76]。不但改變了外界看法,也影響了鞭擊金屬速度金屬力量金屬的發展[77]

10月,展開宣傳《痛苦終結者》的世界巡演,替他們暖場的樂團包括了麥加帝斯、潘特拉英语Pantera神碑聖約。1991年1月23日,參加在巴西舉辦的里約搖滾英语Rock in Rio音樂節,聚集約十萬人。

1991年8月,羅柏在多倫多的演出中受傷,他在舞台上騎著機車時,因被乾冰的煙霧掩藏,導致他沒看見鼓座後面的設備而猛力撞上[78]。表演暫停數分鐘後,恢復知覺的羅柏繼續完成剩餘演出,最後才去醫院。貝斯手伊恩·希爾後來表示:「他一定很痛」[79]

主唱離團、樂團沉寂(1992 - 1996年)

1991年7月4日,主唱羅柏宣布將要離開猶大祭司,8月17日是他離開前最後的演出。9月,他組了自己的鞭擊金屬樂團「戰鬥英语Fight (band)[80]。他也針對唱片公司對樂團的限制而控告了Sony唱片。由於合約上載明的義務,羅柏到1992年5月才正式退出[81]。失去主唱的猶大祭司立即陷入困境,除了1993年5月18日發行紀念20周年精選輯《1979至93年金屬作品英语Metal Works '73–'93》時,羅柏有回來樂團一小段時間外,樂團足足沉寂了四年,沒有任何活動和消息[80]

在1998年的採訪中,羅柏對MTV表明自己的同性戀傾向[82] 「基於重金屬是講求男子氣概與英雄主義的音樂,為了做個稱職的主唱,我隱瞞了很久,這給我帶來極端的抑鬱和孤立感」[83]。他也告訴《蒙特婁憲報》:「原本以為金屬樂迷會疏遠我。但我收到來自世界各地令人難以置信的寬容回應,很多人支持我出櫃。金屬樂迷都一樣,他們富有同情心和愛心,這讓我如釋重負,感覺好多了」[84]

新主唱加入(1996 - 2003年)

1996年,吉他手唐寧偶然從朋友那拿到一卷美國致敬樂團「不列顛鋼片」的表演錄影帶,他們在一個偏僻的鄉下演出,專門翻唱猶大祭司的作品,團名也是猶大祭司1980年的專輯名[85]。唐寧發現主唱"開膛手"提姆·歐文斯英语Tim "Ripper" Owens的歌聲非常神似羅柏,於是邀請他到英國面試。提姆在成員面前唱完〈開膛手〉後,當場錄取[80]。在加入猶大祭司之前,提姆只是俄亥俄州一個平凡的印表機推銷員[85],他在一夜之間進入自己憧憬的傳奇樂團、擔任主唱,紐約時報以「金屬頭成為金屬之神」作為標題大幅報導[86]

獲得新主唱的猶大祭司,在1997年10月28日發行第十三張專輯《獵頭者英语Jugulator》,但評價褒貶不一。只給了兩顆星的Allmusic表示:「新主唱很有膽識,但這張專輯只是《痛苦終結者》的翻版,沒有創意,連唐寧和葛倫都變成男孩版的超級殺手。猶大祭司不放棄金屬的精神值得讚揚,但這張新作還是差強人意」[87]。金屬網站「金屬重生」則有不同看法:「〈子彈列車〉似乎是〈痛苦終結者〉的衍生,快、重、咄咄逼人,令人難忘」[88]。新專輯受到市場冷淡的反應,樂團檢討評估究竟哪裡出了問題,最終他們認為應該折衷,既要包含老樂迷喜歡的80年代作品,也要有些採樣器、工業風格的節奏[60]

2001年,提姆這段被視為「美國夢」成真的故事,被華納兄弟公司拍成好萊塢電影《搖滾巨星英语Rock Star (2001 film)[85]。這部以提姆為原型改編的電影,由馬克·華伯格主演。原先片名叫《金屬之神》,並打算取得猶大祭司的授權合作。但樂團發現劇本沒有根據事實後回絕,華納兄弟公司更改劇本及片名[89]。這部電影雖然讓許多觀眾認識了猶大祭司和金屬樂,但提姆表示「這是他們從我的故事編造出的東西。如果可以起訴,我會的」[85]。吉他手葛倫也說:「我們拒絕這部電影用猶大祭司的名字,這不是我們樂團的故事,它也不是提姆的夢想」、「如果人們因為電影的故事情節而誤解猶大祭司,那我們將會訴諸法律行動」[85][89]

2001年7月16日,發行第十四張專輯《崩壞英语Demolition (Judas Priest album)》,收到的評價和《獵頭者》大同小異,且銷量下滑[90]。Allmusic表示:「這是張有趣的專輯,聽的時候會覺得:"這樂團好像猶大祭司"。雖然這是非常棒的專輯,但它配不上猶大祭司的歷史地位和名聲。他們已經是另一支樂團了,應該改個團名才對」[91]

前主唱回歸、搖滾榮耀(2003 - 2006年)

2005年的猶大祭司

2002年開始,流傳著羅柏將會回到猶大祭司的消息[90][80]。經過十一年的分開,2003年7月,猶大祭司和羅柏·哈爾福德宣布重聚[92]。而提姆則和樂團友好的分開,他隨後加入「冰凍大地英语Iced Earth」擔任主唱[93]

2004年5月11日,發行典藏套裝盒組《金屬秘笈英语Metalogy》。恢復原陣容的猶大祭司也展開了懲戒世界巡演英语Retribution Tour,並參加了奧茲音樂節英语Ozzfest,幾乎所有美國媒體都報導了猶大祭司與羅柏的回歸[80]

2005年3月1日,發行第十五張專輯《懲戒天使英语Angel of Retribution》,登上告示牌200大專輯榜第17名,是他們在美國前三高的名次[94]。這張專輯被認為是樂團的成功回歸,他們照慣例展開全球宣傳巡演[90],Allmusic表示:「毫無疑問,金屬之神回來了」[95]

2006年5月25日,猶大祭司進入VH1頻道「搖滾榮耀」行列[96]。6月,懲戒世界巡演後,主唱羅柏宣布成立自己的唱片公司金屬之神娛樂英语Metal God Entertainment,以保護自己的版權,並希望扶助更多新的金屬樂團[90]

專輯《諾斯特拉達姆士》、獲葛萊美獎(2008 - 2010年)

2009年的猶大祭司

2008年6月17日,發行第十六張專輯《諾斯特拉達姆士英语Nostradamus (album)》,樂團同時展開2008/2009世界巡迴英语2008/2009 World Tour (Judas Priest),共計演出了143個場次[97]。這是他們第一張概念專輯,靈感來自於十六世紀的法國預言家諾斯特拉達姆士[98]。樂團在錄製時加入交響樂器,包括鍵盤和合唱團,這是他們完全不同於以往的嘗試[99]。音樂網站「音樂衛星英语Sputnikmusic」表示:「《諾斯特拉達姆士》剔除了速度金屬和硬式搖滾,取而代之的是交響金屬。顯而易見,他們在一個陌生的風格裡奮鬥著」[100]。金屬網站「金屬重生」則表示:「儘管《諾斯特拉達姆士》是一張很正經的好專輯,但肯定不會是猶大祭司的經典佳作,它是偉大金屬樂團的冒險和實驗產品」[88]。主唱羅柏表示:「我們有些樂迷只想聽《痛苦終結者》《痛苦終結者》和《痛苦終結者》。當然,這很正常,不過如果想聽《痛苦終結者》你大可放CD來聽。我認為,一個樂團就應該讓他們去做想做的音樂。我們做的音樂,有些人立刻就有共鳴,有些則需要花一些時間」[8]

2009年2月初,猶大祭司加入各大樂團聯名反對票券高價轉售(黃牛票)的行列,他們譴責這種不當行為,並呼籲樂迷只透過官方的管道來購買門票[101]。同月,樂團在英國、愛爾蘭、瑞典、葡萄牙、義大利、法國舉行歐洲巡演。6月至8月,完成北美巡演。2009年7月14日,發行第五張現場專輯《現場:邪惡之觸英语A Touch of Evil: Live》,其中收錄的現場曲〈黨同伐異英语Dissident Aggressor〉獲第52屆葛萊美獎「最佳金屬樂演奏獎」[102],此前曾經歷四次葛萊美奬提名都未能獲獎。主唱羅柏表示:「獲獎的霎那,一切似乎都變了。你成為葛萊美俱樂部的一員,真是妙不可言。"葛萊美獎...猶大祭司",這是世上最好的事情之一」[103]

吉他手唐寧退休、墓誌銘世界巡演(2010 - 2011年)

2011年的猶大祭司

2010年12月7日,猶大祭司宣布將舉行告別巡演「墓誌銘世界巡迴英语Epitaph World Tour」,巡演從2011年6月7日開始,結束於2012年5月26日[104]。在2011年1月接受採訪時,主唱羅柏針對樂團即將退休表示:

「我認為現在是時候了,你懂的。我們不是第一支說要告別的樂團,這只是人生旅程必經的路。明年初我們還會公布一些消息,所以,我們最主要是想請大家考慮一下,不要再難過了啦。開始慶祝吧!為我們大家、為猶大祭司幹過的豐功偉業而開心吧!」[105]

2011年1月27日,樂團宣布已經在進行創作,並聲明對未來的計劃:「這絕不是樂團的終點。事實上,我們目前正在編寫新的曲子,但我們打算這是最後一次大規模世界巡演」[106]。5月26日在洛杉磯的新聞發布會上,吉他手葛倫談到新的創作方向:「是個大雜燴,在某種程度上,這次的專輯有更多的感悟。我想,這也是我們的告別專輯,雖然它可能不會是我們的最後一個作品。為了向我們的樂迷們致意,裡面有一些金屬國歌」[107]

新任吉他手李奇·福克納英语Richie Faulkner

4月20日,猶大祭司透過新聞稿以及線上音樂刊物發表官方聲明:

「猶大祭司遺憾的宣布 - 吉他手K·K·唐寧已經從樂團正式退休了,他將不會參加墓誌銘世界巡迴演唱會。樂團尊重他的決定,也希望他一切順利。其餘成員們一致認為,不論有多漫長而艱難,都應該繼續前進,不會讓世界各地的樂迷失望。由現年31歲 - 令人尊敬的吉他手李奇·福克納英语Richie Faulkner(他曾與鐵娘子貝斯手史提夫·哈里斯英语Steve Harris (musician)的女兒蘿倫·哈里斯英语Lauren Harris組團)接替即將開始的墓誌銘世界巡迴。他已完美融入樂團,李奇是一位偉大的天才,即時搶救了我們失火的舞台!墓誌銘巡迴的曲目將會涵蓋歷年所有的猶大祭司專輯,包括一些從未登台的經典老歌!由於樂團預計明年發行新專輯,金屬之神將再次巡視這顆星球,金屬樂、燈光、雷射光、機車和地獄之火已萬事齊備,這場秀不容錯過![108]

5月10日,主唱羅柏接受採訪時表示:「唐寧永遠無法被取代,他是獨一無二的,我們不需要任何山寨版的唐寧」[109]。他也表達了對新任吉他手李奇的看法:「人們都在說,李奇是唐寧的年輕版複製人,看起來好像有唐寧的DNA,我認為這只是外表上的巧合。我們不可能說"喂,找個像唐寧的吉他手來替補吧",這太蠢了,我們要的是一個優秀的金屬吉他手,而李奇正是我們要找的人。能贏得這個位置是由於他的技術,而不是外表」[110]

5月25日,樂團在《美國偶像第十季》中壓軸演出了〈夜生活〉和〈打破法律〉,這是替換吉他手後的首次演出[111] 。6月7日,樂團展開墓誌銘全球巡迴,首站為荷蘭,終站回到故鄉英國,共計演出了120個場次[112]。10月18日,發行典藏套裝盒組《單曲精選英语Single Cuts》,收錄1977年至1992年的51首單曲[113]

專輯《靈魂救贖》(2011 - 2016年)

2015年的猶大祭司

2011年8月,在《告示牌》雜誌的採訪中,主唱羅柏表示:「我和葛倫大約有12到14首的歌曲雛型了,其中4首準備要錄製及混音。好消息是,明年猶大祭司的新專輯將會問世」[114]。然而,一年後仍未發行新專輯。在2012年8月,《告示牌》雜誌又採訪了羅柏,他說:「直覺告訴我,明年我們將會看到成品,但我們不想承諾確切時間。我的態度就是"當它準備好的時候才能發表"。我不認為我們會懈怠,也不打算因為大家想聽、就一鼓作氣把它丟出來。為了關注和照顧所有的歌曲,我們做了很多工作。看著所有的一切,然後辛勤挑出最好的聲音,這是非常令人激動的」[115]

2013年6月5,主唱羅柏證實,墓誌銘世界巡迴不會是樂團最後一次的巡迴:「我們的齒輪又轉動了,特別是因為李奇的加入,我們突然意識到,現在有更多的機會」[116]。12月22日,樂團的官方網站宣布,2014年的某一天將會推出最新專輯[117]

2014年1月5日,猶大祭司被畫進動畫情景喜劇《辛普森家庭》,〈打破法律〉也在節目中播放,他們的音樂被誤植為死亡金屬[118]。為此製片方又特別做了霸子·辛普森向猶大祭司道歉的影片[119]

3月17日,在洛杉磯舉行的第三屆羅尼·詹姆斯·迪歐大獎的頒獎典體上,主唱羅柏除了談論他已故的朋友羅尼·詹姆斯·迪歐,也宣布新專輯已經完成[120]。4月28日,樂團官方網站上傳了名為〈靈魂救贖〉的新單曲音軌[121]

7月8日,發行第十七張專輯《靈魂救贖英语Redeemer of Souls》,登上告示牌200大專輯榜第1名,是他們成立以來在美國最高的名次[122]。另外在捷克芬蘭也登上第1名[123]。新作品得到廣泛好評,被譽為是一張經典的猶大祭司專輯。About.com表示:「這張專輯有很多驚人的吉他獨奏,新的吉他手李奇似乎激勵了樂團,他的詞曲創作非常契合這支傳奇老牌樂團,猶大祭司像換了血一樣充滿活力。當然還有'金屬之神'羅柏·哈爾福德,年過六旬的他仍然能在關鍵時飆出高音」[124]。AllMusic也表示:「這是猶大祭司最明智、最自信也最冠冕堂皇的新時代專輯,它能夠與《命運之翼》和《不列顛鋼片》一同高居在上。毫無疑問,它夠格與那個時代的專輯並列」[125]。金屬網站「金屬重生」則表示:「強悍的雙吉他陣線依舊,唐寧可以被取代嗎?不能,但是李奇做得很好。幾十年來,他們在金屬風格內探索過、改變過方向,有時成功、有時付出巨大代價。然而,猶大祭司最擅長的就是直球對決,總是帶頭衝破舊有的重金屬,也正是這張專輯傳遞的精神」[88]

2014年10月1日至2015年12月17日,樂團展開靈魂救贖巡迴英语Redeemer of Souls Tour,在全球五大洲共計演出了129個場次。摩托頭威豹龍族悍將撒克遜等知名樂團都擔任了他們的暖場團[126][127]

2015年11月,吉他手李奇接受Reverb.com英语Reverb.com採訪時表示,樂團將在2016年展開新專輯的製作[128]。2016年4月,美國搖滾樂雜誌《Loudwire英语Loudwire》披露了羅柏、葛倫和李奇回到錄音室工作的照片[129]

特色

音樂風格和影響力

猶大祭司開創的雙吉他攻擊,具有快速節奏,和非藍調、更乾淨的金屬樂聲,以及複雜編曲、快速過門與高音域的尖吼歌聲,對後來的歷史有重大影響[130]。作家伊恩·克里斯蒂英语Ian Christe在他的書《野獸之聲:重金屬完全甩頭史英语Sound of the Beast》裡面寫道:

「黑色安息日的觀眾,領略了影響深遠的聲音。到了70年代中期,瘦李奇英语Thin Lizzy帶來陰沉貝斯和複雜的雙吉他、埃利斯·庫珀的舞台藝術、皇后樂團的炙熱吉他和艷麗歌聲、以及打響中世紀題材的彩虹英语Rainbow (rock band)...。直到猶大祭司的出現,才從硬搖滾各種不同的亮點中,簡化並統一了金屬樂音調。這是第一次,重金屬成為一個真正屬於它自身的流派」[131]

其音樂風格根植於重金屬,也透過不同專輯展現過各種元素,成為往後各式重金屬流派的衍生源頭。首張專輯《搖滾蘿拉》偏重藍調搖滾硬式搖滾,同時也具有沉重即興重覆段的特徵,是毀滅金屬的衍生源頭之一[132]。第二張專輯《命運之翼》偏重前衛搖滾,開始呈現精湛的詞曲創作、歌劇式唱腔、古典色彩的雙吉他協奏與尖囂的獨奏,另外,也嘗試了迷幻元素、鍵盤音色與快速變拍。是速度金屬力量金屬交響金屬前衛金屬的衍生源頭之一,也是現代重金屬成熟的開端[133]。第三張專輯《罪後罪》削弱前衛搖滾的風格,開始使用雙踏大鼓打擊十六分音符低音節奏,與吉他的十六分音符低音節奏相結合,加強節奏感和侵略感,對金屬樂有決定性的重大影響,特別是對鞭擊金屬的影響力[134]

經過成員不斷的試驗調校,第四張專輯《玷汙的階層》開始脫離傳統,緊湊的即興重覆段、密集化的鼓點、音色更清晰的貝斯[135],大幅稀釋了藍調搖滾的味道,完全成為重金屬音樂。是速度金屬和鞭擊金屬的衍生源頭之一,也表露了英國重金屬新浪潮運動的早期跡象[136],被《金屬之鎚英语Metal Hammer》雜誌列為「史上最具影響力的金屬樂專輯」[135]。第五張專輯《殺戮機器》成為英國重金屬新浪潮的典範之一,藍調元素消失,更前衛的快速點弦、同步的貝斯與大鼓低音、加快速度的節奏,繼續擴張侵略性[137]。第六張專輯《不列顛鋼片》有重大突破,將金屬樂再度精進,速度、層次與感染力都明顯提升,以他們的方式統合金屬樂的音調,超越當時所有樂團的專輯,是現代重金屬音樂最主要的衍生源頭之一[138]

第七張專輯《切入點》強化上一張的風格,將重金屬變得更響亮,提高張力。第八張專輯《尖叫復仇》平衡了旋律風格和重型節奏。第九張專輯《信仰捍衛者》開始展現更激烈的速度、更強悍瘋狂的即興重覆段和更高亢的唱腔,而且不失旋律性。是力量金屬的衍生源頭之一[139]。第十張專輯《渦輪》開始了實驗性質,嘗試使用吉他合成器,使重金屬變得華麗,是前衛金屬的衍生源頭之一[65]。第十一張專輯《砸下去》拋棄合成的吉他聲,回到快節奏的速度、鞭擊金屬風格[140]。第十二張專輯《痛苦終結者》在傳統和極端形成完美交叉,暴力的雙主奏吉他攻擊、驚人的尖叫唱腔與非常戲劇性的氛圍,持續助長速度金屬的狂潮[140]。第十四張專輯《崩壞》則含有新金屬工業金屬的元素。

開創性

K·K·唐寧和葛倫·蒂普頓是非常著名的雙吉他組合

金屬媒體網站「金屬叛逆者」表示:「黑色安息日創造了重金屬,但將它完善的是猶大祭司」[133]。他們是現今所有重金屬音樂的根源,該類型音樂圈的音樂人們也一再表示,猶大祭司是第一個真正的重金屬音樂[141]。炭疽吉他手伊恩·斯科特說:「若沒有猶大祭司,就沒有今天的重金屬」。超級殺手吉他手凱瑞·金英语Kerry King說:「感謝猶大祭司,否則我今天沒機會玩這樣的音樂」[142]邪神大敵吉他手麥可·阿莫特英语Michael Amott也說:「對我來說,真正的重金屬是猶大祭司。因為他們除了金屬樂,沒有加任何其他東西。他們就是純度100%的重金屬。而像金屬製品那樣的樂團,已經沒有那麼金屬了」[143]

他們所奠定的基礎,對許多金屬樂手產生巨大影響,橫跨三個世代。從80年代初的英國重金屬新浪潮、速度金屬,80年代末的鞭擊金屬、力量金屬,到90年代初的死亡金屬等等[88]。在聲音技術上,他們融合黑色安息日的沉重、深紫的技巧,加上些微的齊柏林飛船和他們自己獨特的音樂風格,成為重金屬的祖先。在他們身後,逐漸發展出各大金屬流派[144]。在1970年代末,很多硬式搖滾樂團就開始學習他們的元素,包括很多搖滾樂團也轉型為重金屬樂團。

此外,兩位吉他手也具有開創性意義。葛倫曾透露,他複雜獨奏的靈感是來自古典音樂吉米·罕醉克斯,並不斷納入新的技術,風格靈活,經常展現高度精準和侵略感的演奏[42],而唐寧傾向更原始、更粗麻、更強調速度的激情演奏[145]。他們頻頻相互較勁、試圖超越對方的吉他獨奏,在當時是獨一無二的,兩人都是「雙吉他對決英语Guitar battle」概念的先行者[146]。在音樂中,這種手法能推升戲劇性張力,且能高度壓迫、刺激感官,使聽者難以喘息或情緒高漲,一直是重金屬音樂常被應用的典範[88]

地位

1999年、2002年與2008年,許多知名金屬樂團合作發行了三張《向猶大祭司致敬英语A Tribute to Judas Priest: Legends of Metal》合輯,這些樂團包括萬聖節伽瑪射線摩托頭等,顯示其對金屬樂的影響舉足輕重。另外,有許多頂尖的樂團在成立之初,就是從翻唱猶大祭司開始的,例如鞭擊金屬四巨頭中的超級殺手[88]。猶大祭司在重金屬樂團中擁有極高的知名度、地位、典範和影響力。主唱羅柏·哈爾福德並贏得「金屬之神」的稱號[8][6][7]。2013年,獲MTV評選為「史上最偉大的金屬樂團」第二名,僅次於黑色安息日[147]

現場表演和影響力

在人聲上,可以橫跨五個八度音的主唱羅柏,其高亢、尖亮、乾烈的歌聲,與眾不同且辨識度極高,他的特色影響了力量金屬與黑腔的發展[133]。他曾透露受到小理察貓王珍妮絲·賈普林勞勃·普蘭特的影響,他們在專輯中的示範,讓他學會將自己的演唱能力推向極限[148]。羅柏開創了具有驚人力量的歌唱技巧,與羅尼·詹姆斯·迪歐和布魯斯·迪金森都是歌劇式唱腔的先驅,他們的技巧後來被力量金屬主唱與許多搖滾歌手採用[149][150]。他常遊走於低音咆哮、顫音、假音到刺耳的高聲尖叫之間,並且毫不費力的轉換腔調[151]。羅柏也提到自己是皇后樂團的超級歌迷,其主唱佛萊迪·墨裘瑞是他的英雄[152]

服飾

黑色皮革與金屬鉚釘是羅柏的招牌形象

除了聲音,猶大祭司顯著的視覺風格也革新、並定義了重金屬時尚。在1978年之前,金屬樂團幾乎都穿嬉皮風格的服飾,例如鮮豔襯衫、毛衣和高腰喇叭褲等[153]。當猶大祭司發行第五張專輯《殺戮機器》時,他們開始穿起完全不同的服飾:打上金屬鉚釘的皮衣、皮褲、皮手套、手環、腰帶、護腿、皮靴和鎖鏈,就連吉他背帶也打上滿滿的鉚釘。因銜接上講究陽剛氣息的英國重金屬新浪潮,這種全黑的皮革/金屬裝扮成為展現男子氣概的典範,也是重金屬音樂最根深蒂固的象徵[152]

首先將哈雷機車騎上舞台的主唱羅柏,引入重機騎士的硬派風格。他也時常戴上警帽和墨鏡、手持皮鞭、在腰際掛著手銬,將S&M風格引入重金屬音樂[152]。很快的,其他樂團紛紛效仿猶大祭司的穿著,例如鐵娘子第三任主唱保羅·迪安諾英语Paul Di'Anno,他也開始穿上皮夾克和鉚釘手環。這在80年代初引發了一場金屬樂復興,猶大祭司的音樂與形象都一躍成名。英國重金屬新浪潮、死亡金屬、鞭擊金屬與挪威早期的黑金屬,都開始借鑒羅柏的服裝風格[152]

2009年,羅柏在採訪中說起這段緣故:「這是出於我們的試驗。我記得在寫〈末路狂飆〉這首歌的時候,腦海中整個形象就出來了,我們想把機車騎上舞台。照理講,如果我要騎重機演唱,就該穿件重機外套才合適。當時我們正在發展更響亮、躁進和侵略性的音樂,但是外表還沒有到位。我上台前都會看著鏡中的自己,於是拿起夾克和背心,把能找到的鉚釘全用上了。最後,我們看來起終於像自己做的音樂了。很快的,樂迷也選擇穿這種服裝,成為它代表的形象。一路走來就是這麼奇妙」[154]

成員



音樂作品

重要獎項

  • 2007年 - Kerrang!音樂獎名人堂
  • 2010年 - 葛萊美獎最佳金屬樂演奏
  • 2015年 - Kerrang!音樂獎獨立精神獎

參考資料

  1. ^ 1.0 1.1 Glasgow SECC | Judas Priest Epitaph Tour 2011. Glasgowvant. 1999-02-22 [2011-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22) (英语). 
  2. ^ Judas Priest Albums Ranked Worst to Best. Ultimate Classic Rock. [2016-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31) (英语).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An Interview with Judas Priest's Ian Hill. PopMatters. 2015-06-01 [2016-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7) (英语). 
  4. ^ Daniel Bukszpan《The Encyclopedia of Heavy Metal: Completely Revised and UpdatedPaperback》(2012)ISBN 978-1402792304,第12頁
  5. ^ Ian Christe英语Ian ChristeSound of the Beast: The Complete Headbanging History of Heavy Metal英语Sound of the Beast》(2004)ISBN 978-0380811274,第19-20頁
  6. ^ 6.0 6.1 Judas Priest’s Rob Halford Explains ‘Metal God’ Trademark. Ultimate Classic Rock. [2016-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9) (英语). 
  7. ^ 7.0 7.1 Rough Guides《The Rough Guide to Heavy Metal (Rough Guide Reference)》(2005)ISBN 978-1843534150,第172頁
  8. ^ 8.0 8.1 8.2 猶大聖徒公佈告別巡演 重金屬傳奇退出歷史舞台. 新浪. 2010-12-09 [2016-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4) (中文). 
  9. ^ The Judas Priest History. Jugulator.net. [2014-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30) (英语). 
  10. ^ Former Judas Priest Singer Completing Work on Autobiography. Blabbermouth.net. 2004-07-02 [2014-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3) (英语). 
  11. ^ AL ATKINS EX-SINGER IN JUDAS PRIEST The origin of the name Judas Priest is in a novel by Louis L'amour, Treasure Mountain. – JUDAS PRIEST 1969 -1973. Allanatkins.pwp.blueyonder.co.uk. 1973-02-19 [2010-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03) (英语). 
  12. ^ Al Atkins interview about Judas Priest and his latest album Serpent's Kiss. Klemen Breznikar. [2016-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1) (英语). 
  13. ^ Early Judas Priest Guitarist Ernie Chataway Dies at 62. Loudwire英语Loudwire. [2014-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7) (英语). 
  14. ^ Ex-Judas Priest Singer Says Band Could’ve Sounded Like AC/DC If He Stuck Around. Ultimateclassicrock.com. [2014-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06) (英语). 
  15. ^ Judas Priest Info Pages – K.K. – Glenn Profil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6. ^ Post on the official Judas Priest Facebook pag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11-12-02. Retrieved 2011-12-14.
  17. ^ Judas Priest Info Pages - Rocka Rolla. [2007-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16). 
  18. ^ Judas Priest Info Pages - Forging The Metal. Thexquorum.com. [2014-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18) (英语). 
  19. ^ Hotell Sentralt i Tønsberg - Quality Hotel Klubben. Nordicchoicehotels.no. [2014-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03) (英语). 
  20. ^ Newspaper cutting : Lydsjokk pa Klubben. Kkdowning.net. [2014-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12) (英语). 
  21. ^ Judas Priest Behind The Music Remastered: Judas Priest. MTV. [2014-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27) (英语). 
  22. ^ Judas Priest - Never Satisfied statistics. Setlist.fm. [2015-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3) (英语). 
  23. ^ 猶太祭司Allmusic上的頁面. [2011-07-01].
  24. ^ Martin Popoff英语Martin Popoff《Judas Priest: Heavy Metal Painkillers—An Illustrated History》ECW Press.(2007)ISBN 978-1550227840,第41頁
  25. ^ Martin Popoff《Judas Priest: Heavy Metal Painkillers—An Illustrated History》ECW Press.(2007)ISBN 978-1550227840,第39頁
  26. ^ Bogdanov, Vladimir; Chris Woodstra; Stephen Thomas Erlewine. All music guide to rock: the definitive guide to rock, pop, and soul. Hal Leonard. 2002: 第605–606頁 [2016-09-18]. ISBN 978-0-87930-653-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6) (英语). 
  27. ^ Popoff, Martin. Top 500 Heavy Metal Songs of All Time. ECW Press. 2003 [2016-09-18]. ISBN 978-1-55022-5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15) (英语). 
  28. ^ Martin Popoff《Judas Priest: Heavy Metal Painkillers—An Illustrated History》ECW Press.(2007)ISBN 978-1550227840,第30-31頁
  29. ^ Martin Popoff《Judas Priest: Heavy Metal Painkillers—An Illustrated History》ECW Press.(2007)ISBN 978-1550227840,第29頁
  30. ^ Judas Priest Newcastle City Hall October 1978. Vintage Rock. [2016-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4) (英语). 
  31. ^ Brian J. Bowe《Judas Priest: Metal Gods》Enslow Publishers.(2009)ISBN 978-0766030299,第39頁
  32. ^ Neil Daniels英语Neil Daniels《The Story of Judas Priest: Defenders of the Faith》Omnibus Press.(2007)ISBN 978-0857122391,第102頁
  33. ^ Brian J. Bowe《Judas Priest: Metal Gods》Enslow Publishers.(2009)ISBN 978-0766030299,第41-42頁
  34. ^ Martin Popoff《Judas Priest: Heavy Metal Painkillers—An Illustrated History》ECW Press.(2007)ISBN 978-1550227840,第41-42頁
  35. ^ Jeff Wagner《Mean Deviation: Four Decades of Progressive Heavy Metal》Bazillion Points Books.(2010)ISBN 978-0979616334,第17頁
  36. ^ Martin Popoff《The Collector's Guide To Heavy Metal》Collector's Guide Publishing英语Collector's Guide Publishing.(1997)ISBN 978-1896522326,第280–281頁
  37. ^ Martin Popoff《Judas Priest: Heavy Metal Painkillers—An Illustrated History》ECW Press.(2007)ISBN 978-1550227840,第49頁
  38. ^ Credits: Sin After Sin. Allmusic. [2010-03-19] (英语). 
  39. ^ Gold & Platinum. 美國唱片業協會. [2016-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1) (英语). 
  40. ^ Roberts, David. British Hit Singles & Albums英语British Hit Singles & Albums 19th. London: Guinness World Records Limited. 2006: 第291頁. ISBN 1-904994-10-5 (英语). 
  41. ^ 41.0 41.1 41.2 Erlewine, Stephen Thomas; Prato, Greg. Biography: Judas Priest. Allmusic. [2010-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31) (英语). 
  42. ^ 42.0 42.1 [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3. ^ Martin Popoff《The Collector's Guide To Heavy Metal》Collector's Guide Publishing英语Collector's Guide Publishing.(1997)ISBN 978-1896522326,第341頁
  44. ^ Daniels, Neil. The story of Judas priest: Defenders of the faith. Omnibus Press英语Omnibus Press. 2007 [2016-09-18]. ISBN 978085712239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1). 
  45. ^ Gold & Platinum. 美國唱片業協會. [2016-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5) (英语). 
  46. ^ Heavy Metal: The Music and Its Culture - Deena Weinstein - Google Boeken. Books.google.com. [2014-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23) (英语). 
  47. ^ Unleashed in the East > Overview'. AllMusic. [2007-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04) (英语). 
  48. ^ Judas Priest Info Pages – Alumni Profile. Thexquorum.com. [2014-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5) (英语). 
  49. ^ Robinson, Joe. 11 Classic Rock Artists That Shaped Heavy Metal. Ultimate Classic Rock. [2013-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16) (英语). 
  50. ^ "Judas Priest Artist Official Charts". 英國專輯排行榜. [2016-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18) (英语). 
  51. ^ 51.0 51.1 Gold & Platinum. 美國唱片業協會. [2016-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5) (英语). 
  52. ^ British Steel review. AllMusic. [2012-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8) (英语). 
  53. ^ Bowar, Chad. Judas Priest - 'British Steel: 30th Anniversary Edition'. About.com. [2012-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24) (英语). 
  54. ^ British Steel - 30th Anniversary專輯資訊. Omusic. [2016-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9) (中文). 
  55. ^ Rocker, Ron. Judas Priest - Breaking The Law Lyrics. SongMeanings.com. [2016-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5) (英语). 
  56. ^ Scott Ian英语Scott Ian《I'm the Man: The Story of That Guy from Anthrax》(2014)ISBN 978-0306823343,第30頁
  57. ^ Judas Priest - Hell Bent For Leather Live San Bernardino 1981. YouTube. 2011-07-29 [2014-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30) (英语). 
  58. ^ Huey, Steve. AllMusic review. [2013-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05) (英语). 
  59. ^ Gold & Platinum. 美國唱片業協會. [2016-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1) (英语). 
  60. ^ 60.0 60.1 60.2 60.3 Screaming for Vengeance Info Page. Judas Priest Info Pages. [2016-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27). 
  61. ^ 61.0 61.1 Gold & Platinum. 美國唱片業協會. [2016-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4) (英语). 
  62. ^ 62.0 62.1 Gold & Platinum. 美國唱片業協會. [2016-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12) (英语). 
  63. ^ Defenders of the Faith Info Page. Judas Priest Info Pages. [2016-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2-05) (英语). 
  64. ^ Collins recalls Led Zep ‘disaster’. Classic Rock. [2016-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09) (英语). 
  65. ^ 65.0 65.1 Huey, Steve. Judas Priest - Turbo review. AllMusic. All Media Guide. [2014-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28) (英语). 
  66. ^ Travers, Paul. Treasure chest. An Intimate Portrait of Love in Rock. Rob Halford. Kerrang!英语Kerrang!. No. 1211. 2008-05-24: 第52頁 (英语).  参数|journal=与模板{{cite magazine}}不匹配(建议改用{{cite journal}}|magazine=) (帮助)
  67. ^ Kelly O. Heavy Metal Rules, All That Punk Shit Sucks. The Stranger. 2011-05-18 [2016-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24) (英语). 
  68. ^ Sharpe-Young, Garry. Metal: The Definitive Guide: Heavy, NWOBHM, Progressive, Thrash, Death, Black, Gothic, Doom, Nu. Jawbone Press. 2007: 第36頁. ISBN 9781906002015 (英语). 
  69. ^ songDisplay. Mike Stock Music. [2016-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26) (英语). 
  70. ^ RIAA Searchable Database: search for Judas Priest. 美國唱片業協會. [2015-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04) (英语). 
  71. ^ Interview with Scott Travis from the DVD "Classic Albums – British Steel". [2010-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2) (英语). 
  72. ^ Moore, Timothy. Scientific Consensus and Expert Testimony: Lessons from the Judas Priest Trial. Skeptical Inquirer英语Skeptical Inquirer. 1996-11-20 [2006-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05) (英语). 
  73. ^ Moore, Timothy. Scientific Consensus and Expert Testimony: Lessons from the Judas Priest Trial. Skeptical Inquirer英语Skeptical Inquirer. 1996-11-05 [2006-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05) (英语). 
  74. ^ Bill Hicks英语Bill Hicks; John Lahr英语John Lahr. Love All the People: Letters, Lyrics, Routines. Constable & Robinson英语Constable & Robinson. 2004 [2015-04-20]. ISBN 1-84119-878-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3) (英语). 
  75. ^ Morse, Steve. Grammys focus on fresh faces, jilt Madonna. 波士頓環球報 (紐約時報公司). 1991-02-11 [2009-12-17]. (原始内容 (fee required)存档于2019-07-01) (英语). 
  76. ^ Painkiller. 金屬百科英语Encyclopaedia Metallum. [2016-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08) (英语). 
  77. ^ 猶大祭司之豪佛 Halford. 五大唱片. [2016-09-18] (中文). [失效連結]
  78. ^ Ling, Dave. Judas Priest: The Making of Painkiller. Daveling.co.uk. 2003-12-25 [2007-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11-07) (英语). 
  79. ^ Q&A with Rob Halford Overview. 蒙特婁憲報. [2009-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英语). 
  80. ^ 80.0 80.1 80.2 80.3 80.4 War of Words Info Page. 金屬百科英语Encyclopaedia Metallum. [2016-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8) (英语). 
  81. ^ War of Words Info Page. Judas Priest Info Pages. [2007-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2-05) (英语). 
  82. ^ Rob Halford Discusses Sexuality Publicly for the First Time. MTV News. 1998-01-15 [2010-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7-04) (英语). 
  83. ^ 《經典搖滾客》一生搖滾 傳奇主唱坦然出櫃. Yahoo奇摩. 2014-06-03 [2016-09-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4) (中文). 
  84. ^ 11 Things You Didn’t Know About Rob Halford. Loudwire. 1998-01-15 [2016-09-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19) (英语). 
  85. ^ 85.0 85.1 85.2 85.3 85.4 Death of a salesman birth of a rock star. 衛報. 2011-11-09 [2016-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7) (英语). 
  86. ^ A Metal-Head Becomes A Metal-God.. 紐約時報. 1997-07-27 [2016-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4) (英语). 
  87. ^ Jugulator review. AllMusic. [2016-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6) (英语). 
  88. ^ 88.0 88.1 88.2 88.3 88.4 88.5 Judas Priest (n) 1. Heavy Metal! Any questions?. No Life Til Metal. [2016-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30) (英语). 
  89. ^ 89.0 89.1 Judas Priest Turn Their Backs on "Rock Star" Movie. MTV. [2016-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30) (英语). 
  90. ^ 90.0 90.1 90.2 90.3 Judas Priest Biography. 100 XR. [2016-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4) (英语). 
  91. ^ Demolition review. AllMusic. [2016-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英语). 
  92. ^ Interview with Rob Halford of Two. NY Rock. [2012-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07) (英语). 
  93. ^ Tim "Ripper" Owens interviewed by Metal Rules.. Metal Rules英语Metal Rules. [2011-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06) (英语). 
  94. ^ Judas Priest. 告示牌 (雜誌). [2016-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6) (英语). 
  95. ^ Angel of Retribution review. AllMusic. [2016-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26) (英语). 
  96. ^ [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97. ^ Saulnier, Jason. Rob Halford Interview, Judas Priest Singer talks Rare Recordings. Music Legends. 2011-04-16 [2013-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04) (英语). 
  98. ^ >Judas Priest Confirmed For Denmark's Roskilde Festival. blabbermouth.net. [2008-03-10] (英语). 
  99. ^ Nostradamus (album). [2013-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3-13) (英语). 
  100. ^ Stagno, Mike. Judas Priest – Nostradamus. Sputnik Music英语Sputnikmusic. 2008-06-14 [2014-11-02] (英语). 
  101. ^ Judas Priest Issues Warning About Ticket Prices. idiomag英语idiomag. 2009-02-13 [2009-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6-28) (英语). 
  102. ^ Judas Priest Grammy Nomination for Dissident Aggressor. Judaspriest.com. 2009-12-04 [2010-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13) (英语). 
  103. ^ Reesman, Bryan. Rob Halford: Back To The Future. Attention Deficit Delirium. 4 June 2010 [2010-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6-28) (英语). 
  104. ^ JUDAS PRIEST Announces Farewell 'Epitaph' Tour – Dec. 7, 2010. Blabbermouth.net. 2010-12-07 [2010-12-08] (英语). [永久失效連結]
  105. ^ ROB HALFORD Doesn't Want Fans To Be Sad About JUDAS PRIEST's Upcoming Farewell Tour. Blabbermouth.net. 2011-01-11 [2011-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15) (英语). 
  106. ^ JUDAS PRIEST Working on New Material – Jan. 27, 2011. Blabbermouth.net. 2011-01-27 [2011-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30) (英语). 
  107. ^ JUDAS PRIEST: More Video Footage Of Los Angeles Press Conference – 2011-05-25. Roadrunner Records英语Roadrunner Records. [2011-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20) (英语). 
  108. ^ News – K.K. DOWNING retirement Press Release. JudasPriest.com. 20 April 2011 [10 Jul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02) (英语). 
  109. ^ JUDAS PRIEST Begins Rehearsing For 'Epitaph' World Tour. Blabbermouth.net. 2011-05-10 [2011-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14) (英语). 
  110. ^ Judas Priest’s Rob Halford: New Guitarist’s Skills, Not Resemblance to K.K. Downing, Earned Him the Job. Ultimate Classic Rock. 2011-06-15 [2016-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0) (英语). 
  111. ^ JUDAS PRIEST Performs On 'American Idol' Finale; Video Available. Blabbermouth.net. 2011-05-25 [2011-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29) (英语). 
  112. ^ Richard Warrell. Judas Priest – Hammersmith Apollo, London (26/05/2012). Born Music Online. 2012-05-25 [2012-08-20] (英语). [永久失效連結]
  113. ^ JUDAS PRIEST To Release 'Single Cuts' In August. Blabbermouth.net. 2011-06-07 [2011-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11) (英语). 
  114. ^ JUDAS PRIEST Singer Says '12 Or 14' Songs Have Been 'Completely Mapped Out' For Next Album. Blabbermouth.net. 2011-09-01 [2016-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0) (英语). 
  115. ^ Judas Priest Hints at New Music for 2013. 告示牌. 2012-08-06 [2016-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2) (英语). 
  116. ^ JUDAS PRIEST's Rob Halford, Richie Faulkner Talk Epitaph, 40th Anniversary – "It's Not The End of Touring; We Are Still Going To Be Going Out There". Bravewords.com. 2013-06-05 [2013-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12) (英语). 
  117. ^ Official Judas Priest news: Christmas message. JudasPriest.com. 2013-12-22 [2016-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29) (英语). 
  118. ^ Beaumont-Thomas, Ben. The Simpsons apologise to Judas Priest for calling them 'death metal'. 衛報. 2014-01-14 [2014-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5) (英语). 
  119. ^ Bart Simpson Apologizes for Calling Judas Priest 'Death Metal'. 滾石 (雜誌). 2014-01-13 [2014-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30) (英语). 
  120. ^ Rob Halford: New Judas Priest Album Is ‘Finished’ and ‘F—ing Heavy’. Loudwire. 2014-03-19 [2014-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07) (英语). 
  121. ^ Judas Priest Unveil New Track from Upcoming Album. Tapp Out Music. [2014-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06) (英语). 
  122. ^ Judas Priest. 告示牌雜誌. [2016-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0) (英语). 
  123. ^ Judas Priest: Redeemer Of Souls. 國際唱片業協會. [2016-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0) (英语). 
  124. ^ Bowar, Chad. Judas Priest - Redeemer of Souls. About.com. [2014-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5) (英语). 
  125. ^ Monger, James Christopher. Review: Redeemer of Souls. Allmusic. [2014-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2) (英语). 
  126. ^ Judas Priest 2015 Redeemer of Souls Tour Schedule With Saxon. 2015-01-11 [2015-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2) (英语). 
  127. ^ Judas Priest Tour Schedule. [2015-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05) (英语). 
  128. ^ Spotlight On: Judas Priest’s Richie Faulkner. Reverb.com英语Reverb.com. 2015-11-18 [2016-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29) (英语). 
  129. ^ Judas Priest Are Back in the Studio. Loudwire英语Loudwire. 2016-04-19 [2016-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22) (英语). 
  130. ^ Robert Walser《Running With the Devil: Power, Gender, and Madness in Heavy Metal Music》(1993)ISBN 0-8195-6260-2,第6頁
  131. ^ Ian Christe英语Ian ChristeSound of the Beast: The Complete Headbanging History of Heavy Metal英语Sound of the Beast》(2004)ISBN 978-0380811274,第19-20頁
  132. ^ Blast From The Past: Judas Priest – Rocka Rolla. Metal Recusants. 2014-09-06 [2016-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02) (英语). 
  133. ^ 133.0 133.1 133.2 Blast From The Past: Judas Priest – Rocka Rolla. Metal Recusants. 2014-09-06 [2016-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02) (英语). 
  134. ^ Cope, Andrew Laurence. Black Sabbath and the Rise of Heavy Metal Music. Ashgate Publishing. [2016-09-20]. ISBN 978140949398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5) (英语). 
  135. ^ 135.0 135.1 Judas Priest: Fall To Your Knees And Repent, If You Please. Louder Sound. 2011-06-20 [2018-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3) (英语). 
  136. ^ Stained Class review. AllMusic. 2010-12-07 [2010-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04) (英语). 
  137. ^ Rock Hard (Hrsg.)《Best of Rock & Metal die 500 stärksten Scheiben aller Zeiten》(2005)ISBN 3-89880-517-4,第82頁
  138. ^ Roy Wilkinson. How Judas Priest invented heavy metal. 衛報. 2010-05-20 [2014-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29) (英语). 
  139. ^ Judas Priest – Defenders of the Faith. Metal Recusants. 2015-03-05 [2016-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4) (英语). 
  140. ^ 140.0 140.1 Judas Priest – Painkiller. Metal Recusants. 2015-09-03 [2016-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04) (英语). 
  141. ^ ДОКТОР TIPTONИЗ JUDASPRIESTДАЕТ УРОК. fight-right. 1983-06-30 [2016-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3) (俄语). 
  142. ^ Joel McIver《The Bloody Reign of Slayer》(2009)ISBN 978-1847721099,第29頁
  143. ^ Interview – Michael Amott of Arch Enemy. CrypticRock. 2014-07-09 [2016-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4) (英语). 
  144. ^ Judas Priest - Metalogy (Columbia) 2004. No Life Til Metal. [2016-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10) (英语). 
  145. ^ Judas Priest Info Pages – K.K. – Glenn Profil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46. ^ Music - Album Review - Judas Priest - Painkiller. RevelationZ. [2016-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3) (英语). 
  147. ^ MTV's Top 10 Heavy Metal Bands of All-Time. MTV. [2016-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1) (英语). 
  148. ^ Four Decades of Hellfire with Judas Priest (Interview). Rock Cellar Magazine. [2016-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21) (英语). 
  149. ^ Hit Parader's Top 100 Metal Vocalists of All Time. Hearya.com. [2010-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8) (英语). 
  150. ^ Bruce Dickinson And Ronnie James Dio Are Heavy Metal's Top Singers. Legacy.roadrunnerrecords.com. [2010-08-01] (英语). [永久失效連結]
  151. ^ Prato, Greg. AllMusic biography. AllMusic. [2015-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05) (英语). 
  152. ^ 152.0 152.1 152.2 152.3 How Judas Priest invented heavy metal. 衛報. 2010-05-20 [2016-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6) (英语). 
  153. ^ Hell Bent Forever - Judas Priest's Rob Halford Interviewed. The Quietus. 2009-02-11 [2016-09-21] (英语). 
  154. ^ ROB HALFORD: 'I've Always Had Fun With Costume Changes With JUDAS PRIEST'. Blabbermouth.net. 2009-05-24 [2016-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9) (英语).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