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印尼電影資料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印尼電影資料館標誌

印尼電影資料館印尼語Sinematek Indonesia,簡稱Sinematek)是一座位於印度尼西亞(印尼)雅加達電影資料館。該館於1975年由米斯巴赫·尤薩·比蘭英语Misbach Yusa Biran阿斯魯爾·沙尼英语Asrul Sani創立,是東南亞首座電影資料館,也是印尼唯一一座電影資料館。印尼電影資料收藏了大約2700部電影,當中大部分都是印尼電影;此外該館也收藏了不少參考文獻。自2001年起,該館一直未能籌措足夠的經費。

簡介

由烏斯瑪爾·伊斯邁耳基金會管理的印尼電影資料館位於樓高五層的哈芝·烏斯瑪爾·伊斯邁耳中心,該中心位於雅加達南區古寧安拉蘇納·沙伊德街[1]。該館自1977年起遷入現址[2]。電影資料館的辦事處位於哈芝·烏斯瑪爾·伊斯邁耳中心的四樓,以電影與電影史為主題的圖書館位於五樓,而佔地100-平方米(1,100-平方英尺)的電影儲存庫則位於地庫[3]。電影資料館會把部分館藏外借出去,而它的訪客則以學者和大學學生為主[1]。該館設有可以容納150名觀眾的放映室和可以容納500名觀眾的影院,訪客可以在此觀賞該館收藏的電影[2]

截至2014年3月,電影資料館藏有2714部影片[4],其中大部分都是印尼電影,其餘館藏尚包括幾套外國紀錄片[3]。該館藏有84卷黑白電影負片和548卷彩色電影負片[5]。電影資料館還藏有超過15,000份參考文獻,當中很多文獻都很難在其他地方找到[3][6][7];這些文獻包括剪報、劇本、書籍和政府法規[5]。該館還收藏了電影海報英语film posters和與電影有關的器材[1]

歷史

印尼電影資料館的電影修復室

印尼電影資料館在1975年10月20日成立,創辦人是前電影導演、紀錄片製片人米斯巴赫·尤薩·比蘭英语Misbach Yusa Biran和編劇阿斯魯爾·沙尼英语Asrul Sani[5][8]。在此之前,比蘭就意識到當地不少電影散佚不存,以及電影保存工作不充分的問題,因此於1971年在雅加達藝術學院成立文獻中心,收藏電影文獻[3][9]。本館的原型是比蘭在荷蘭參觀過的電影檔案館[3],印尼文名稱則來源於法國電影園[2]

印尼電影資料館是東南亞第一座電影檔案館英语Cinematheque,也是印尼唯一一座電影檔案館[6],建館計劃獲得雅加達省長阿里·沙迪京英语Ali Sadikin的支持,沙迪京還說服新聞部英语Ministry of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cs撥款支持電影資料館的運作。本館的館藏包括公眾捐贈的影片,也包括製片人和流動影院東主賣給資料館的電影[1]。電影資料館在1977年加入国际电影资料馆联合会[7],至1995年(一說2001年[4])成為烏斯瑪爾·伊斯邁耳基金會的附屬組織[3]

蘇哈托下台後,外國不再向電影資料館提供資金[3],印尼中央政府也在2001年頒布法令,禁止所有非牟利組織(包括資料館)接受政府資助[6]。結果,電影資料館每月只能從基金會和國家電影委員會接收1700萬(當時相當於2000美元)的資助,資金嚴重不足[6],甚至交不起國際電影資料館聯合會的會費[1]。基金會曾計劃把館址出租,供公眾舉行活動、放映會或表演,嘗試為資料館集資,解決財政問題,但是沒有成功[4]。這個問題大大減緩了資料館的工作進度,所以比蘭說,這個機構「已經陷入昏迷」[3]

截至2014年 (2014-Missing required parameter 1=month!),電影資料館需要耗資200萬盾(17,200美元)來維護電影,但實際上的維護開支只有100萬盾[4],此外還需要向17名僱員發放每月100萬盾(約120美元)的薪金,因此該館未能完成某些必要的維護工作[3],也沒有解決沒有解決資金短缺的問題。地庫的儲存庫設有適當的溫、濕度控制[5],但是燈光昏暗,採光不良,某些地方甚至被霉菌覆蓋[6]。雖然印尼政府已經預留資金,為電影資料館建設新大廈,不過資料館的員工認為,如果資料館的維護工作沒有資金支持,這項工程就沒有意義可言[7]

資料館收藏的一些底片早已損壞,需要使用外國組織的資金,在外國完成修復工作,以導演烏斯瑪爾·伊斯邁耳英语Usmar Ismail在1954年拍攝的《戒嚴夜英语Lewat Djam Malam》為例,修復人員需要還原褪色的影像,同時去除背景噪音[6][10]。資料館還把伊斯邁耳另一部作品《閃亮三姊妹》(1958年)送到荷蘭進行修復工程[11]。2012年6月,《戒嚴夜》的修復版在影院上映,資料館也趁機啟動「電影資料館之友」(Sahabat Sinematek)計劃,推廣印尼電影的保存、修復工作[10]

腳註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