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國實驗劇團
南國實驗劇團 | |
---|---|
Southern Experimental Theatre Company | |
地址 | 英屬香港 |
其它名称 | 南國演員訓練班 |
状态 | 已終止 |
隶属 | 邵氏兄弟 |
开课日期 | 1962年11月5日 |
创办日期 | 1961年 |
关闭日期 | 1971年 |
创始人 | 邵逸夫 |
首任校长 | 顧文宗 |
南國實驗劇團,後來改稱南國演員訓練班,是由邵氏影業在香港於1961年成立的演員培訓機構,旨在應對香港電影業競爭加劇及片廠大量製作需求,系統化地培訓幕前及幕後人才。1971年被與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的「電影電視演員訓練中心」取代,後者後來演變為「無綫電視藝員訓練班」。[1]
成立背景
1950年代初中期,香港成為國語片的製作中心,大型製片公司如長城、鳳凰和電懋,以及眾多獨立公司紛紛參與製作,令電影業競爭激烈。邵氏製片廠因製作數量和效率不高,出現影片供不應求的情況,為爭奪東南亞市場,必須增強競爭力。[2]至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邵氏建立了定期招聘新人的制度,支持片廠流水線式生產,通過制度化的招考程序、面試和學員培訓,不斷補充幕前幕後人員,滿足市場需求。[3]1961年,香港大會堂落成,港督柏立基爵士在集會上表示應該設立新劇團、表演新劇本,從而把觀眾吸引到劇場。為響應港督,邵逸夫決心創辦南國實驗劇團。[1]
发展历程
1961年,邵氏影業成立南國實驗劇團,由顧文宗擔任團長,[4]負責系統化地培訓演員,以應對片廠大量製作的需求。[2]劇團設有國、粵語組,課程內容全面,包括形體、感覺、發音、歌唱、舞蹈訓練,並涵蓋片場實習、化妝、置景及照明理論等。[2]
第一期學員預定招聘六十人,國語、粵語各一半,不限年齡、性別,最終有超過千人以上報名,並於1962年10月8日舉行招生考試,實際入選六十人,11月5日開始上課。[1]訓練班通過分組排練歌劇、舞劇、黃梅戲及廣播劇等形式進行訓練,為日後演出打下基礎。[3]上課選在每晚六點到九點,方便學院可以在職受訓。1962年5月,訓練班在香港大會堂舉行結業公演。[1]
此後,南國實驗劇團成為邵氏定期招考制度的一部分,每半年招考一次,[3]培育出羅烈、鄭佩佩、李菁等眾多新星,並按需招考臨時演員,如王羽便是在1966年《虎俠殲仇》選角時被發掘的。[2]
终结
1971年,邵氏與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孫家雯主持的「電影電視演員訓練中心」,取代南國實驗劇團,進行更全面的新人培訓,培育了傅聲、李修賢、汪禹等影星[4]。隨著七十年代本地電影業競爭加劇,邵氏逐步減產,電影明星的培訓制度逐漸消失,但其模式在電視業務中得以延續和發展[2],最後成為孫家雯負責主持的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5]
参考资料
- ^ 1.0 1.1 1.2 1.3 贾亦棣. 香港話劇風華錄 (PDF). 能仁學報 (香港: 香港能仁專上學院). 2001, (8): 155-169.
- ^ 2.0 2.1 2.2 2.3 2.4 《邵氏星河圖》展覽特刊. 香港電影資料館. 2023-07-07 [2024-12-14].
- ^ 3.0 3.1 3.2 邵氏影星. 香港記憶 | Hong Kong Memory. 2012 [2024-12-14].
- ^ 4.0 4.1 吳詠恩. 邵氏電影初探 - 邵氏大事記. 香港電影資料館. 2023-05-28 [2024-12-14].
- ^ 魏君子. 卷六 邵氏本紀:東方好萊塢(1925—). 香港電影史記 (PDF).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3. ISBN 978-7-300-178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