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包氏宗祠 (肥东县)

坐标31°57′44″N 117°43′12″E / 31.96222°N 117.72000°E / 31.96222; 117.72000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包氏宗祠
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合肥市肥东县包公镇包公社区大包自然村北100米
坐标31°57′44″N 117°43′12″E / 31.96222°N 117.72000°E / 31.96222; 117.72000
分类古建筑
时代清代
认定时间1998年5月4日

包氏宗祠,是位于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包公镇大包村的一个清代古建筑,1998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1]

包氏宗祠主祀当地包氏始祖、北宋官员包令仪,其子包拯亦出身于此地。始建年代未知,清朝光绪年间重建,建筑坐南朝北,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两路八间,砖木结构硬山顶,院内18级台阶。祠内原有包拯塑像,后毁于文革,今新建有包拯坐像,祠内还有10卷包拯撰写的《奏议》。[2][3]

参考文献

  1. ^ 肥东县文化和旅游局. 2024年肥东县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及基本信息. 肥东县人民政府. 2024-01-05 [2024-05-24]. 
  2. ^ 国家文物局. 中国文物地图集 安徽分册(下). 北京: 中国地图出版社. 2014: 12–18. ISBN 978-7-5031-8311-9. 
  3. ^ 肥东县:挖掘包公文化资源打造地域文化品牌. 合肥市文化馆. 2022-08-09 [2024-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