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劉訏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劉訏(488年—518年),彥度平原[1][2]南北朝南梁士人

劉訏是劉宋光祿大夫劉懷珍的從孫,祖父劉宋太宰參軍劉承宗,父親南齊鎮西諮議、武昌太守劉靈真。他自小至孝,幾歲時父母相繼去世,居喪期間為父母哭泣,過度悲傷得失去本性,弔唁的朋友都很傷感。之後他獲伯父養育,對伯母和堂姊很孝順友愛,族人都稱讚他;他為自己早早失去雙親而感傷,旁人不小心提及這往事,劉訏就會感觸流淚。兄長劉潔為他娶妻,限定日期成婚,他得知後逃走匿藏,事件擺平後才回來;本州刺史張稷任命他為主簿,他不就任,張稷頒下檄文徵召,他就將檄文掛在樹上後逃走[1][2]

劉訏擅長老莊言論,了解佛理,曾經和族兄劉歊於鐘山諸寺聽講,一同定居宋熙寺東澗,打算在該處終老。尚書郎何炯曾在路上遇上他,說:「此人容貌英俊,和荀粲衛玠一樣。」命人前往拜訪,劉訏拒門不見,劉訏的族祖父劉孝標寫信給何炯:「劉訏超凡脫俗,人品高尚;劉歊離開凡塵,志向高潔,是荒年的五穀,寒年的絲綿啊。」他穿上皮巾衲衣遊玩,時常流連忘返,神色清雅,樣子華美,在林谷間神色傳得很遠,遇上他的人都認為他是神人;他家中貧苦,幾天才吃一餐,隆冬月份沒有毛氈,但他處之泰然,沒有人覺得他饑寒。自小到長大,劉訏的面上從不顯露喜怒表情,可競爭的地方總不競而勝,令旁人佩服。天監十七年(518年),他在劉歊家中去世,虛歲三十一,臨終前握著劉歊的手說:「我氣絕後就入棺,入棺後就埋葬,不須設立靈筵,不要設置祭祀,毋須為我繼嗣。」劉歊遵從他的意願,宗族至友相為他立下碑銘,玄貞處士[3][4]

引用

  1. ^ 1.0 1.1 梁書·卷五十一·列傳第四十五》:劉訏字彥度,平原人也。父靈真,齊武昌太守。訏幼稱純孝,數歲,父母繼卒,訏居喪,哭泣孺慕,幾至滅性,赴吊者莫不傷焉。後爲伯父所養,事伯母及昆姊,孝友篤至,爲宗族所稱。自傷早孤,人有誤觸其諱者,未嘗不感結流涕。長兄潔爲之娉妻,剋日成婚,訏聞而逃匿,事息乃還。本州刺史張稷辟爲主簿,不就。主者檄召,訏乃掛檄於樹而逃。
  2. ^ 2.0 2.1 南史·卷四十九·列傳第三十九》:訏字彥度,懷珍從孫也。祖承宗,宋太宰參軍。父靈真,齊鎮西諮議、武昌太守。訏幼稱純孝,數歲父母繼卒,吁居喪哭泣孺慕,幾至滅性,赴吊者莫不傷焉。後為伯父所養,事伯母及昆姊孝友篤至,為宗族所稱。自傷早孤,人有誤觸其諱者,未嘗不感結流涕。長兄絜為娉妻,克日成婚,訏聞而逃匿,事息乃還。本州刺史張稷辟為主簿,主者檄召訏,乃掛檄於樹而逃。
  3. ^ 《梁書·卷五十一·列傳第四十五》:訏善玄言,尤精釋典。曾與族兄劉歊聽講於鐘山諸寺,因共卜築宋熙寺東澗,有終焉之志。天監十七年,卒於歊舍,時年三十一。臨終,執歊手曰:「氣絕便斂,斂畢卽埋,靈筵一不須立,勿設饗祀,無求繼嗣。」歊從而行之。宗人至友相與刊石立銘,諡曰玄貞處士。
  4. ^ 《南史·卷四十九·列傳第三十九》:訏善玄言,尤精意釋典,曾與歊聽講鍾山諸寺,因共卜築宋熙寺東澗,有終焉之志。尚書郎何炯嘗遇之于路,曰:「此人風神穎俊,蓋荀奉倩、衛叔寶之流也。」命駕造門,拒而不見。族祖孝標與書稱之曰:「訏超超越俗,如半天朱霞。歊矯矯出塵,如云中白鶴。皆儉歲之粱稷,寒年之纖纊。」訏嘗著谷皮巾,披納衣,每遊山澤,輒留連忘返。神理閑正,姿貌甚華,在林谷之間,意氣彌遠,或有遇之者,皆謂神人。家甚貧苦,並日而食,隆冬之月,或無氈絮,訏處之晏然,人不覺其饑寒也。自少至長,無喜慍之色。每於可競之地,輒以不競勝之。或有加陵之者,莫不退而愧服,由是眾論咸歸重焉。天監十七年,卒於歊舍。臨終執歊手曰:「氣絕便斂,斂畢即埋,靈筵一不須立。勿設饗祀,無求繼嗣。」歊從而行之。宗人至友,相與刊石立銘,諡曰玄貞處士。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梁書·卷51》,出自姚思廉梁書

参考文献

  • 梁書》·卷五十一·列傳第四十五
  • 南史》·卷四十九·列傳第三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