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關鍵績效指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关键绩效指标

關鍵績效指標(英語: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简称 KPI),又稱主要績效指標重要績效指標績效評核指標等,是指衡量一個管理工作成效最重要的指標,是一項數據化管理的工具,必須是客觀、可衡量的績效指標。這個名詞往往用於財政、一般行政事務的衡量。是將公司、員工、事務在某時期表現量化質化的一種指標。可協助將優化組織表現,並規劃願景。

管理學家杜拉克也說:關鍵領域的指標「KPI」,是引導企業發展方向的必要「儀表板英语Dashboard (business)」。

設計方法

常用的方法是“鱼骨图”分析法和“九宫图”分析法。依据公司级的KPI逐步分解到部门,再由部门分解到各个职位,依次采用层层分解,互为支持的方法,确定各部门、各职位的关键业绩指标,并用定量或定性的指标确定下来。[1]

魚骨圖法(石川图)

魚骨圖法(石川图)是一個十分形象的方法,以“企業戰略目標”為“魚頭”,層層分解出“魚骨”。主要步驟如下:

  1. 明確目標——明確魚骨圖的魚頭,必須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沒有明確的目標,KPI都是空談;
  2. 使用腦力激盪法——尋找影響因素,集思廣益,尋找各個主要因素;
  3. 利用魚骨圖進行,按照結果、策略、短板、板塊進行邏輯分析——剔除不合理的因素,將相同的因素歸納到一起;
  4. 利用魚骨圖,尋找衡量關鍵因素的KPI[2]

提取原則

确定关键绩效指标有一个重要的SMART原则[3]。SMART 是 5 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缩写:

  • S 代表具体(Specific):指绩效考核要切中特定的工作指标,不能笼统;
  • M 代表可度量(Measurable):指绩效指标是数量化或者行为化的,验证这些绩效指标的数据或者信息是可以获得的;
  • A 代表可实现(Attainable):指绩效指标在付出努力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避免设立过高或过低的目标;
  • R 代表关联性(Relevant),指绩效指标是与上级目标具明确的关联性,最终与公司目标相结合;
  • T 代表有时限(Time bound):注重完成绩效指标的特定期限。

关键绩效指标的制定

关键绩效指标的制定,通常是基于组织的使命、价值观、关键结果领域、愿景、阶段性目标、工作规划、人员发展等方面来制定。

指标与目标

其指標是否具有實質意義通常由組織高層決定,在高層未有深入研究前,這些指標常常淪於為了「製作表格」而產生,但指標本身與組織目標並不相符。例如行政機關的公文時效,一般以越短完成,其績效越高。但事實上,僅只是代表該份公文的完結,而非該份案件的完結,甚至不代表該案件能夠「好好完結」。在此一情況下,執行人員的績效可能仍得獲取高分,但實際案件處理卻恰好相反。

相关概念

关键结果领域(Key Result Area)

KRA(Key Result Areas)意为关键结果领域,它是为实现企业整体目标、不可或缺的、必须取得满意结果的领域,是企业关键成功要素的聚集地。它是对组织使命、愿景与战略目标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和直接贡献领域,使关键要素的集合。杜拉克认为企业应当关注 8 个关键结果领域:市场地位、创新、生产率、实物及金融资产、利润、管理者的表现和培养、员工的表现和态度、公共责任感。当然,对于具体企业来说,应根据自己的行业特点、发展阶段、内部状况等因素来合理确定自己的 KRA。[4]

参看

参考文献

  1. ^ 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建立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國管理傳播網. 2004年4月20日.
  2. ^ 建立關鍵績效指標——KPI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09-09-05..智囊科技. 2007年7月31日.
  3. ^ 浅谈企业管理关键绩效指标(KPI)[永久失效連結].沃科網. 2009年10月23日.
  4. ^ 關鍵結果領域(KRA)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1-11-24.中國社會經濟決策諮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