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臺吳姓大宗祠
(重定向自全台吳氏大宗祠)
全臺吳姓大宗祠 | |
---|---|
位置 | 臺灣臺南市中西區觀亭街52號 |
坐标 | 22°59′47″N 120°12′21″E / 22.9964905°N 120.2057800°E |
建成时间 | 清朝同治七年(1868年) |
公众参观 | 開放時間:星期一、三、四、五:10:00∼12:00、14:00∼16:00 星期六:10:00∼12:00 |
网站 | 全臺吳姓大宗祠 |
官方名称 | 全臺吳姓大宗祠 |
類型 | 登錄等級:直轄市定古蹟 登錄種類:祠堂 |
詳細登錄資料 |
全臺吳姓大宗祠位於臺南市中西區,是直轄市定古蹟。祠堂內供奉吳姓祖宗如泰伯公、仲雍公、季札公等吳姓先人,保生大帝吳夲亦在其中,是全臺性的宗祠。於三月、十月的第二個週日時舉行春、秋祭祀。
沿革
清同治七年(1868年),臺灣兵備道吳大廷集合全臺吳姓宗親興建,但同年二月廿八日吳大廷離職,祠堂轉由吳氏宗親經理,但祠堂形同停工。到光緒三年(1877年)時,吳光亮自福寧總兵調任臺灣總兵後,又號召吳姓族人集資動工,終完成正殿工程。原計畫續建三川門,但因吳光亮遭到調職而中止。之後光緒年間,宗祠漸趨荒廢。
日治初期,一度因宗祠為吳光亮等所建而視為官產予以沒收,後又發還給吳姓宗親管理,並在大正十二年(1923年)時予以重修。
臺灣戰後時期,民國五十三年(1964年)時重修,卻因工人施工不慎引起火災而暫停,於五十五年(1966年)的十一月進行重建,隔年五月完工。之後於八十五年(1996年)7月16日列為三級古蹟(縣市定古蹟),而於八十七年(1998年)、九十二年(2003年)時再次整修。
建築特色
該宗祠以正堂為主,前有庭院,大門為洗石子材質。正堂面寬三間,於中間門楣上掛著「記首世家」匾額。而在正堂之中則供奉吳姓三位始祖,並陪祀著保生大帝吳夲和吳鳳,牆上則畫有潘麗水所畫的「真人煉藥」與「吳鳳成仁」壁畫。而在中間樑柱上掛有「至德」匾,典出孔子讚嘆泰伯三讓天下的稱頌。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 全台吳氏大宗祠——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全台吳氏大宗祠——臺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臺灣大百科:全臺吳氏大宗祠(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參考資料
- 傅朝卿. 台南市古蹟與歷史建築總覽. 台南市: 台灣建築與文化資產出版社. 2001年11月: 163頁. ISBN 957-30880-4-5.
- 石萬壽. 樂君甲子集.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2004年3月: 256頁, 258頁. ISBN 957-01-6745-9.
- 遠流台灣館. 台南歷史深度旅遊. 台北市: 遠流出版社. 2003-02-01: 51頁. ISBN 957-3088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