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克拉斯諾亞爾斯克

坐标56°0′32″N 92°52′19″E / 56.00889°N 92.87194°E / 56.00889; 92.87194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克拉斯諾亞爾斯克
Красноярск
城市[1]
克拉斯諾亞爾斯克旗幟
旗幟
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徽章
徽章
克拉斯諾亞爾斯克的位置
地图
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在俄罗斯的位置
克拉斯諾亞爾斯克
克拉斯諾亞爾斯克
克拉斯諾亞爾斯克的位置
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在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的位置
克拉斯諾亞爾斯克
克拉斯諾亞爾斯克
克拉斯諾亞爾斯克 (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
坐标:56°0′32″N 92°52′19″E / 56.00889°N 92.87194°E / 56.00889; 92.87194
国家 俄羅斯
联邦主体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1]
建立1628年8月19日[2]
城市地位1822年1月26日
政府
 • 市長[2]Edkham Akbulatov[3]
面积[4]
 • 总计348 平方公里(134 平方英里)
海拔[5]162 公尺(531 英尺)
人口2010年普查[6]
 • 總計973,826人
 • 排名第14(2010年)
 • 密度2,798人/平方公里(7,248人/平方英里)
时区克拉斯諾亞爾斯克時間在维基数据编辑[7]UTC+7
邮政编码[8]660000
电话区号+7 391[9]
城市日6月第二個星期日[10]
友好城市克雷莫纳鄂木斯克长春市大庆市哈尔滨市黑河市伊尔库茨克伊斯塔拉夫尚加里寧格勒喀山克孜勒米爾內區莫吉廖夫莫斯科诺里尔斯克新西伯利亚奧尼昂塔市齐齐哈尔市撒馬爾罕聖彼得堡薩彥斯克托木斯克切博克萨雷乌兰巴托日利納蘇聖瑪麗在维基数据编辑
区划代码04701000001
網站www.admkrsk.ru/sites/eng/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俄语:Красноярск羅馬化Krasnoyarsk)是俄羅斯克拉斯诺亚爾斯克边疆区的首府和最大城市,位於葉尼塞河西伯利亞鐵路的交匯點,以产量高著称。2021年人口为118万,是西伯利亚地区第三大城市。

地理

此城跨叶尼塞河东西岸,城市中心海拔高度约为146米。由于上游32公里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水电站的作用,叶尼塞河城中段水温常年保持在0-14℃。河上有几个小岛,其中最大的达吉雪夫(Татышев)和奥特迪哈(Отдыха)是当地人的疗养胜地。

城市的西南部由平均高于河面410米的森林山脉所围绕。河流南岸有以巨大岩壁著称的Stolby自然保护区,城西的绵延山脉一直延伸到Sobakina河。但与此同时,除了Drokinskaya Sopka山,城北却是一片开阔平原,平原西部是森林,东部是农业用地。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 (1991-2020年平均数据,1879年至今极端数据)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历史最高温 °C(°F) 6.0
(42.8)
8.5
(47.3)
18.5
(65.3)
31.4
(88.5)
34.0
(93.2)
34.8
(94.6)
36.4
(97.5)
35.1
(95.2)
31.3
(88.3)
24.5
(76.1)
13.6
(56.5)
8.6
(47.5)
36.4
(97.5)
平均高温 °C(°F) −11.6
(11.1)
−7.5
(18.5)
0.7
(33.3)
9.3
(48.7)
17.1
(62.8)
23.5
(74.3)
25.2
(77.4)
22.2
(72.0)
14.6
(58.3)
6.7
(44.1)
−3.6
(25.5)
−9.3
(15.3)
7.3
(45.1)
日均气温 °C(°F) −15.6
(3.9)
−12.3
(9.9)
−4.9
(23.2)
3.4
(38.1)
10.4
(50.7)
16.9
(62.4)
19.1
(66.4)
16.1
(61.0)
9.1
(48.4)
2.3
(36.1)
−7.3
(18.9)
−13.2
(8.2)
2.0
(35.6)
平均低温 °C(°F) −19.2
(−2.6)
−16.3
(2.7)
−9.4
(15.1)
−1.4
(29.5)
4.7
(40.5)
11.1
(52.0)
13.7
(56.7)
11.2
(52.2)
5.0
(41.0)
−1.3
(29.7)
−10.7
(12.7)
−16.9
(1.6)
−2.5
(27.5)
历史最低温 °C(°F) −52.8
(−63.0)
−41.6
(−42.9)
−38.7
(−37.7)
−25.7
(−14.3)
−11.2
(11.8)
−3.6
(25.5)
3.3
(37.9)
−1.0
(30.2)
−9.6
(14.7)
−25.1
(−13.2)
−42.3
(−44.1)
−47.0
(−52.6)
−52.8
(−63.0)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17
(0.7)
15
(0.6)
19
(0.7)
29
(1.1)
48
(1.9)
66
(2.6)
70
(2.8)
76
(3.0)
55
(2.2)
42
(1.7)
39
(1.5)
31
(1.2)
507
(20.0)
平均最大雪深 cm(英寸) 16
(6.3)
16
(6.3)
13
(5.1)
3
(1.2)
0
(0)
0
(0)
0
(0)
0
(0)
0
(0)
2
(0.8)
7
(2.8)
14
(5.5)
16
(6.3)
平均降雨天数 0.3 0.4 2 9 17 19 18 18 19 13 4 0.3 120
平均降雪天数 24 21 17 14 4 0.1 0 0.03 2 14 23 25 144
平均相對濕度(%) 73 70 64 58 54 64 72 76 75 71 74 73 69
月均日照時數 63 100 171 216 251 280 281 237 160 111 58 41 1,969
数据来源1:Pogoda.ru.net[11]
数据来源2:NOAA (日照数据仅为 1961–1990)[12]


行政區劃

本市分為七區:基洛夫區、列寧區、十月區、蘇維埃區、斯維爾德洛夫區、鐵路區及中心區。

歷史

本市的建立始于1628年7月,以安德烈·杜奔斯基(Андрей Дубенский)将军为首的拓荒者到达了叶尼塞河卡恰河的交汇处,并就地修建防御工事,作为俄军的前哨堡垒,以准备下一步发起对叶尼塞土著的军事行动。 它和东边不远的坎斯克城一道,代表着17世纪俄国对叶尼塞河源头探索的最南端。在一封给沙皇的信中,驻守当地的哥萨克人写到:

“在这座全是木头房子的小镇,我们艰难地建立起了防线。作为您的仆人,我们按您的意思设置了一套工作制度,保证探索新领地的同时加强据点的防御…”

根据叶尼塞语,这座堡垒当时被命名为"Красный Яр"。后来该堡垒升为城镇级别后更名为现名克拉斯诺亚尔斯克。

古老的房子

1741年,连接边陲地区与俄国欧洲部分的西伯利亚驿道建成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迎来了一个高速发展期。日后这一地区的发现的金矿和1895年通车的西伯利亚铁路进一步促进了该城市的发展。

1749年,一颗重达700公斤的石铁陨石坠落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以南145英里处。德国博物学家彼得·西蒙·帕拉斯在1772年使其出土。这颗陨石在科学史上意义非凡,因为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并研究橄榄陨石。

19世纪时,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是西伯利亚哥萨克运动的中心。1822年1月26日,该地升级为城镇并成为俄国在叶尼塞流域的行政中心。19世纪末之前,这里已经有了一些制造业和火车装配之类的重工业。

俄罗斯帝国时代,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也是政治犯的流放地之一。举例来说,1825年的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后,八位主要领导人即被流放至此地。

1905年12月9日—27日,在此建立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共和国

十月革命之后,在苏联的工业化进程中,不计其数的重工业,如造纸厂、造船厂、大型河港、水电站(现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水电站装机容量为世界第五,俄国第二)等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建立起来

1934年,俄罗斯第二大行政单体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成立,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成为其行政中心。

在斯大林大清洗时期,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是古拉格(苏联劳改总局)的一个主要中心。这个时期作用最突出的劳改营是“克拉斯拉格”劳改营(1938年-1960年),该营由于关押犯人过多,在周边城镇也设置了两个分营。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城内部,“叶尼塞拉格”劳改营在二战的战火中仍发挥重要作用。

二战期间,许多工厂为避战火,从乌克兰和俄罗斯西部迁到此地,大大促进了当地工业发展。战后,许多为这些工业提供原料的大工厂也被建立起来:炼铝厂、冶金厂、次要金属加工厂等等。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苏联开始在该城旁边修建一个相位阵列雷达站。北约指责此举违反了1972年美苏签订的《反弹道导弹条约》,从1983年开始,美国持续要求苏联撤销该雷达站,一直到苏联政府在1989年承认该设施违反条约,当局才开始缓慢撤出设备,直到1992年对外宣布拆除完成,但这些设备很可能在接近共青城的某个地点被重新组装起来。冷战时期,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也是克城东北空军的一个基地,但这个基地在苏联解体后变成了一个住宅区。

苏联解体之后,当地很多大工厂开始私营化。相当一部分企业宣布破产,而继续营业的厂家被个别富商或黑社会头目控制。工人失业率猛增,在业者也时常罢工抗议。

九十年代后期,该地最大的一桩经济丑闻爆发,商人安纳托利·拜科夫由于涉嫌谋杀经济伙伴韦洛尔·斯图路加诺夫,当地政府剥夺了他对克拉斯诺亚尔斯克铝厂的所有权。但不久后这个事件被曝光是竞争对手对拜科夫蓄谋已久的陷害。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当地的工厂所有权争议一直持续到今天,究其原因,是因为几乎所有原国有大厂都被垄断集团或金融寡头所控制

自从1996年市长皮马什科夫执政以来,市容市貌开始逐渐改善:旧的有历史意义的建筑被保护下来,呆板的沥青人行道被改作具有当地特色的铺路小石,曾经被涸泽而渔式开发、多如繁星的温泉疗养院被保护起来或停业整顿。如今这座欣欣向荣的城市中,已几乎看不到苏联时代的破落与单调。

2019年3月,克拉斯诺亚爾斯克舉辦第二十九屆冬季世界大學生運動會,這也是俄羅斯首次在該國亞洲部分舉行的國際級賽事。

市徽

1804年的市徽

克拉斯诺亚爾斯克第一个市徽在1804年3月12日设定。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半部分绿色底,刻着一匹银白色的奔马Tomsk Guberniya,下半部分银色底,画着Красный Яр悬崖

1851年的市徽

1851年11月23日市徽改为红盾金狮,狮一手拿着锹,另一手拿镰刀。盾顶上有象征着俄罗斯帝国的金色王冠。

现在使用的市徽在2004年11月28日发布,相比1851年版只对金色王冠做了一点修改,加入了联邦大楼的图像。翌年,新市徽的铜像在该市的火车站广场上揭幕,铜像被安置在一根约16米(52英尺)高的铜柱的顶端。

人口

歷年人口變化見下表:

1897 26,600 1962 465,000 1982 833,000 2000 875,500
1923 60,400 1967 576,000 1986 885,000 2001 875,900
1926 72,200 1970 648,000 1989 912,600 2002 909,341
1939 190,000 1973 707,000 1992 925,000 2005 917,200
1956 328,000 1976 758,000 1996 871,100 2011 979,600
1959 412,000 1979 796,300 1998 875,300 2017 1,083,865[13]
1855年至2012年之間的人口變化

各區人口(2002年人口普查):

  • 基洛夫區: 117,156
  • 列寧區: 146,943
  • 十月區: 138,521
  • 蘇維埃區: 231,696
  • 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區: 130,518
  • 中心區: 54,503
  • 鐵路區: 90,004

克市是一個多民族的城市,以俄羅斯族、烏克蘭族、韃靼族日耳曼族、白俄羅斯族最多,近年多了一群來自塔吉克烏茲別克中亞高加索地區的,以尋找工作為目的移民(多數以非法途徑進入俄境)。

另一類為數眾多的是中國人。他們與其他外地勞工不同,從事的是合資生意。很多華人在市場進行交易,甚至有了自己的聯誼會和貿易城(Китайский торговый город,俗稱中國城,在Strelka)。

建築

城里有许多历史性建筑,他们中的最老者是求悯大教堂(Покровский собор,1785年到1795年,在1977年到1978年重建)。当地其他重要的俄国东正教建筑是宣誓大教堂(Благовещенский собор,1802-12年)、聖三一大教堂(Свято-Троицкий собор,1802-12年)、施洗者约翰教堂(Церковь Иоанна Предтечи,1899年,以前的主教住宅),和新建的迈克尔大天使教堂(Церковь Архистратига Михаила,1998到2003年)。

在Karaulnaya小山,古老的Paraskeva Pyatnitsa礼拜堂Часовня Параскевы Пятницы,1804年,在1854到1855年重建)仍然矗立其上,许久以前这里曾经是当地原始宗教的神庙。印在10卢布纸币上的礼拜堂是城市最具标志性的建筑。该礼拜堂在苏联时代被废弃并损坏,直到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启动,才回到叶尼塞当地教会的名下并修缮一新。

停工前的24层塔,1980年代

此城的另一个非官方標誌是位于Strelka的从苏联时代到现在一直未完工的24层大樓。戈氏“改革”前不久该樓开始建造,然后由于管理混乱,工程被迫中止。大樓的轮廓可以在多个方向被很清楚地看见。

西伯利亚铁路在该城附近的一座铁路桥上横跨叶尼塞河。这座铁路桥是由大建筑师Lavr Proskuryakov设计,1893-1896年间建造的一座获奖建筑,在当时是世界上最长的铁路桥。2003年,该桥被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描述是:“俄式风格抛物线拱形石桥的典型早期代表,大量现代工程设备与创新理论的试验场,见证了人类工程学的进步。”

其他引人注目的大楼包括商人Nikolay Gadalov的豪宅,1911年建成的罗马天主教洗礼礼拜堂(Преображенский собор,也称为Krasnoyarsk Organ Hall),以及外观设计类似古埃及神庙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博物馆,和以“驴耳朵”之名著名的当地市政大厅(因为有双尖塔而著名)。

市区中有许多在战后不久建造的2层木头房子,这些大多是当时新分配到该市的工人的临时住所。此外还有许多被城市包围的旧俄时代村落,仍保持着古典俄式风格:带后院的木门房屋。它们当中的相当一部分都很残破但仍有人居住。

文化

克市人才輩出,當中更有世界知名的人物。最傑出者包括歷史畫家苏里科夫、作家Viktor Astafiev、歌劇歌唱家Pyotr Slovtsov和季米特里·霍洛斯托夫斯基。其他包括畫家Andrey Pozdeev、Valeriy Kudrinskiy和Toivo Rännel,雕塑家Boris Musat和Yuriy Zlotya,作家Roman Solntsev和Nikolay Gayduk。

當地也有一些特色節日,最受注目的是六月的「城市日」通常有嘉年華會。其他節日及文化活動有曼納河節(Манский фестиваль,在每年六月最後一個周末舉行,活動有傳統的歌謠比賽)、國際博物館雙年展(傳統上市立文化歷史中心舉行)、為紀念国际博物馆日舉行的、具先鋒派性質的「博物館之夜」、河上爵士樂節、攀石節和摩托車接力賽

當地有數家電視公司以及高度發達的電信系統。城市很多地方都可使用局域网寬頻互聯網

教育

克市是西伯利亞的教育中心之一,規模僅次於新西伯利亚。有超過30家高等院校[註 1]和約200家中學。最重要的院校有:

  • 西伯利亞聯邦大學[註 2],成立於1963年,原為新西伯利亞國立大學的分校,1969年獨立,后更名为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国立大学。后合并克市多所高校后更名为西伯利亚联邦大学。
  • 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國立科技大學 (俄文簡寫 КГТУ),成立於1956年。
  • 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國立師範大學 (俄文簡寫 КГПУ),成立於1932年。
  • 西伯利亞國立科技大學 (俄文簡寫 СйбДТУ),1930年成立,初稱西伯利亞林學院,為全市最古老的院校。
  • 苏卡切夫林學院,成立於1944年。

與新西伯利亞一樣,克市也設立了科學城。當中的生物物理研究所曾經在1973至85年間成功進行類似美國生物圈二號的實驗(稱為Bios)。

交通

克市近數十年來都有興建共三條路線的地鐵計劃。目前只有三個車站完工,通車日期未定。

地鐵路線圖

旅遊

最著名的是國立石柱 (Stolby) 自然保護區。在470 平方公里的範圍內有無數高達100公尺、形狀各異的花崗岩柱。由此亦成為攀石愛好者的好去處。不少當地好手甚至徒手攀石,並稱為之「stolbizm」。

其他名勝包括克拉斯諾亞爾斯克水力發電站大壩、Karaulnaya山及Paraskeva Pyatnitsa教堂,各種博物館、劇院等。

註释

  1. ^ 多數是俄羅斯科學院的分支機構
  2. ^ 俄文簡寫 СФУ

參考資料

  1. ^ 1.0 1.1 Law #10-4765
  2. ^ 2.0 2.1 Charter of Krasnoyarsk
  3. ^ Mayor and his deputie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官方網站。
  4. ^ Poexaly.ru. Krasnoyarsk Tourist Portal. Krasnoyarsk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俄文)
  5. ^ https://it-ch.topographic-map.com/map-gnkdnx/%D0%9A%D1%80%D0%B0%D1%81%D0%BD%D0%BE%D1%8F%D1%80%D1%81%D0%BA/?zoom=19&center=56.00912%2C92.87341&popup=56.00926%2C92.87329.
  6. ^ 俄羅斯聯邦國家統計局. Всероссийская перепись населения 2010 года. Том 1 [2010 All-Russian Population Census, vol. 1]. Всероссийская перепись населения 2010 года [2010 All-Russia Population Census]. 俄羅斯聯邦國家統計局. 2011 (俄语). 
  7. ^ Об исчислении времени. Официальный интернет-портал правовой информации. 2011-06-03 [2019-01-19] (俄语). 
  8. ^ 存档副本. [2013-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7). 
  9. ^ 存档副本. [2013-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7). 
  10. ^ Calend.ru. Krasnoyarsk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俄文)
  11. ^ Pogoda.ru.net (Weather and Climate – The Climate of Krasnoyarsk). Weather and Climate. [8 November 2021] (俄语). 
  12. ^ Krasnojarsk (Krasnoyarsk) Climate Normals 1961–1990.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 [29 October 2021]. 
  13. ^ Предварительная оценка численности постоянного населения на 1 января 2017 года и в среднем за 2016 год по городским округам и муниципальным районам Красноярского края. [2017-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3).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