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修文殿御覽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修文殿御覽》,初编纂名为《玄洲苑御覽》,后改名《壽聖堂御覽》,是北齊後主高緯時代官修的一部類書,仿《易經》编辑,以「大衍之數五十」分為五十五部,共三百六十卷。

當時左僕射祖珽獲後主信任,權傾中外,編纂《修文殿御覽》由祖珽建議,而起意則為中書監陽休之,據《北齊書‧陽休之傳》說他:「晚節說祖珽撰《御覽》。」可知,祖珽是聽取陽修之的獻謀而向後主高緯進行建議的。據《北齊書》第八卷〈後主本紀〉記載所知《修文殿御覽》敕撰之歲與告成之期。北齊後主高緯於武平三年(572年)二月接受祖珽建議开始编纂,初名《玄洲苑御覽》,后改称《壽聖堂御覽》,同年八月编成,敕付史閣,定名《修文殿御覽》。《隋書‧經籍志》子部雜家著錄有「《聖壽堂御覽》三百六十卷。」,即《修文殿御覽》,为同书异名

考校

清光緒戊申年(1908年),法國人伯希和從敦煌莫高窟石室中發現一唐人抄本類書殘卷。罗振玉于1911年率先将该卷公布于《国学季刊》,以之为《修文殿御览》之残存者。同年,刘师培于《国粹学报》第78期上发表《敦煌新出唐写本提要·古类书残卷之一》,亦以之为《修文殿御览》。罗氏于1913年又以珂罗版影印此卷于《鸣沙石室佚书》中,并撰提要予以详考。[1]。该写卷为《修文殿御览》现存可考本,也是我国最早所见的敦煌写本之一。文本首尾残缺,存272行。为写卷录校的,有洪业《所谓修文殿御览者》、王三庆《敦煌类书》及黄维忠、郑炳林《敦煌本(修文殿御览)考释》。

直至1932年,洪業撰成《所謂修文殿御覽》一文,發表於《燕京學報》第十二期,始提出異議,認為這卷敦煌石室發現的殘本類書不是《修文殿御覽》,而可能是比它更早的《華林遍略》。并提出三點支撑理由:「二十年來,學者之重視所謂《修文殿御覽》者,蓋以其為類書之最古而僅可見者也。倘其誠為《華林遍略》也,則較《修文殿御覽》尤古,尤可貴。不必以其不為《修文殿御覽》為憾。」

關於洪業先生所提出的看法,亦有學者提出不同之意見[2]

参考文献

  1. ^ 许建平. 敦煌本《修文殿御览》录校补正. 2010.  |journal=被忽略 (帮助)
  2. ^ 王三慶. 《敦煌類書研究》之〈研究篇‧修文殿御覽〉. 台北:麗文文化事業. 民國82年: 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