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盘照
伍盘照 Ng Poon Chew | |
---|---|
![]() 摄于1910年代 | |
出生 | ![]() | 1866年3月14日
逝世 | 1931年3月13日![]() | (64歲)
伍盘照(英語:Ng Poon Chew;1866年3月14日[註 1]—1931年3月13日),字于辛[2],广东台山人,美国作家、牧师、独立报人、演说家,美国华人民权领袖,孙中山革命事业的重要支持者。其于1900年创办的《中西日报》为最早在中国境外发行的中文日报之一,也是20世纪初全美国最大的中文报纸,故被誉为“美国中文新闻业之父”[3]。伍盘照积极利用报刊、演讲与书册宣扬反对歧视华人的思想,因此也被誉为“东方的马克·吐温”[4]、“华人霍勒斯·格里利”、“中国驻美非官方大使”。 [5][6]
早年生涯
1866年,伍盘照出生于广东臺山四九镇的一个农户家庭,自幼因父母双亡而受祖母照顾。由于家境贫寒,他只念了几年私塾,便跟喃嘸当童仆。期间,在美国加州淘金的叔父携带八百美元回乡,使年少的伍盘照萌生了去美国淘金的念头。[1][7]
1881年春,伍盘照随堂兄乘船至美国加州[1],其首份工作是在圣何塞的一家牧场当佣工。工作之余,他也在积极学习。由于美国白人对华人的仇视态度,伍盘照时常遭遇骚扰、纵火、谋杀等各类针对华人的暴力事件。面对白人的敌意,伍盘照选择剪去辫子,改穿西服,并皈依基督教。 [8]
在圣何塞的一所教会学校中,伍盘照遇到了他在美国的第一位老师——玛丽·S·凯莉(Mary S. Carey)。凯莉曾经在伍盘照受到白人欺负的时候帮忙解围,并将伍盘照介绍到自己的学校读书[7]。由于向华人提供教育,凯莉与同校的其他教师屡遭骚扰。1887年,伍盘照就读的学校与孖結街唐人埠一同被白人纵火者焚毁。 [8]
1884年,伍盘照在凯莉的介绍下转赴旧金山,跟随罗美斯(Augustus Loomis)继续完成学业,并接受教友的资助过活。1889年,伍盘照进入旧金山神学院就读[9],立志成为一名神职人员 。在校期间,伍盘照成绩优异,并在1892年成为该校的首位华人毕业生。毕业后,他在三百多人的见证下于旧金山唐人街正式成为神职人员。不久,伍盘照成为美国西海岸的首位华人长老会牧师,并同长老会的女翻译Chun Fah结婚。 [10][8][7][1]
创办报刊
![](http://images.weserv.nl/?url=//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9/91/Chung_Sai_Yat_Po.png)
1894年,伍盘照被长老会派往洛杉矶传教。但在四年后,一场大火将他的布道所烧毁。此时,长老会已经取消了对洛杉矶传教士的资助,拥有四个孩子的伍盘照因而变得生活困顿。在困境中,他决定全力创办中文报刊,并为此前去洛杉矶的一家日文杂志社打工两个月,学习办报与印刷技术。1899年5月12日,伍盘照在洛杉矶创办了《华美新报》,其为美国西海岸最早的中文报纸之一。半年后,由于美国华人对《华美新报》的积极反响,他决心重返旧金山,在这座美国华人最多的城市为华人发声。1900年2月16日,伍盘照推出了《中西日报》,其被认为是中国境外最早的中文日报。《中西日报》总体上持同化主义立场,并鼓励华人适应美国社会的价值观[11] ,该报也成为美国华人争取权益的主要舆论阵地。 [8][12][7]
到1902年,《中西日报》成为旧金山发行量最大的中文报纸,仅在旧金山唐人街就有至少三千多位读者。《中西日报》不仅为美国华人的权益发声,而且还关注女性华裔的权益。旧金山大瘟疫期间,《中西日报》成为当地华人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13][8]
1905年,伍盘照与爱尔兰裔美国记者帕特里克·J·希利(Patrick J. Healy)共同发表了《反排斥声明》( A Statement for Non-exclusion )[14] ,该册子充分展现了移民被拒入境的愤慨与争取权益的困难。此后,伍盘照继续出版小册子与书籍,抗议美国社会对华人的歧视。[8][15]
解救孙中山
1904年4月,刚抵达旧金山的兴中会会长孙中山被美国移民局拘押于天使島。一次,孙中山向他人借《中西日报》,看到上面的“伍盘照”三个字,想起自己于1895年从香港逃离时,自己的教友杨襄甫和左斗山向伍盘照写了一封介绍信,请求伍盘照念及同教的情谊[註 2],对孙中山尽力相助。于是,孙中山根据《中西日报》上的联系地址,写了内容为“现有十万火急要事待商,请即来木屋相见,勿延。”的便条,并让报童转送给伍盘照。[16][1]
伍盘照收到便条后,立即前去看望孙中山,并同其进行融洽地沟通。之后,伍盘照考虑到孙中山为洪门成员,决定同致公堂联络。联络前,伍盘照以“领署顾问员”的身份,说服清廷驻旧金山领事不要过问、上报与孙中山相关的事情。接着,伍盘照同旧金山致公堂盟长黄三德、旧金山致公堂英文书记唐琼昌联络,委托他们聘请律师同美国工商部上诉,同时出具五百美元保证金保釋孙中山。近三个星期后,孙中山终于获释。不久,其美国公民的身份也被美国政府承认,孙中山得以成功入境旧金山。[16][17]
抵达旧金山后,孙中山“下榻致公堂会所,日间则寄食于《中西日报》社,与该教友伍盘照……等至为相得。[18]”伍盘照还借助《中西日报》社,免费为孙中山印刷11000本《革命軍》,由致公堂分寄给美洲、东南亚的华人阅读。[1]
保皇会曾与伍盘照达成合作关系,伍盘照亦在《中西日报》宣扬“保国”“变法”的主张,不过伍盘照的理念与保皇会不同,双方曾在1903年展开笔战。而保皇会得知伍盘照解救孙中山一事后,便通知各地成员抵制《中西日报》,并在机关报《文兴日报》上批评伍盘照“不守保皇宗旨”,吹嘘孙中山演讲人数。为此,伍盘照在《中西日报》上逐一反击,并发表论说称“夫中国今日党派纷争,各有宗旨,或言保皇,或言革命,两者相敌,互相攻击。敝报不偏入于某党,盖专以开民智,进文明为宗旨者也。”[5]
二十世纪后
![](http://images.weserv.nl/?url=//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8/8b/Redpath_Chautauqua_Bureau_Record_of_Ng_Poon_Chew_%282%29.pdf/page1-220px-Redpath_Chautauqua_Bureau_Record_of_Ng_Poon_Chew_%282%29.pdf.jpg)
20世纪后,伍盘照在美国各地展开巡回演讲,呼吁各界支持华人企业的经济抵制行动,反对针对华人的暴力与歧视。他还向美国众议院与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发表演讲,成功说服美国总统下令移民局停止对华人的苛刻对待。[8]此外,他还公开呼吁反对《排华法案》等歧视华人的法规。纵观伍盘照的一生,他发表过数百场演讲,长期致力于为华人发声。 [19]
1906年至1913年,伍盘照担任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的顾问。1913年后,伍盘照被委任为中国驻旧金山领事馆的副领事[3],并在同年6月被匹兹堡大学授予荣誉文学博士学位。[7]
逝世与评价
1931年3月13日,时值六十五岁生日前夕,伍盘照突发心脏病,于奥克兰的家中离世。《纽约时报》、《旧金山纪事报》与《奥克兰论坛报》均为其发布讣告。当时支持排华立场的《纽约时报》称:伍盘照的离世使英文世界失去一个中国问题权威。[5]
在1950年《加利福尼亚历史名人录》与1965年《三藩市觀察家報》的“美国伟人录”提名中,伍盘照是其中唯一的华人。劉伯驥亦在《美国华侨史续编》一书中称伍盘照为“对(美国)主流社会影响最大的旅美中国人”。[5]
《太平洋月刊》称:“在美国,华人的优秀品质逐渐得到认可,从前因就业竞争而产生的敌意在西海岸地区已不复存在,就连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人们也开始对这个古老的民族有了更多的谅解,这一切都主要归功于‘华人马克·吐温’伍盘照博士在数以百计的讲台上发表的的大量演讲。”[5]
注释
参考来源
- ^ 1.0 1.1 1.2 1.3 1.4 1.5 1.6 谭思哲 (编). 江门五邑海外名人传 第2卷.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4-02: 29–32. ISBN 7-218-01325-2.
- ^ 伍盘照:全美最大的中文报纸《中西日报》创立人. 台山市图书馆. 2012-10-22.
- ^ 3.0 3.1 Vice-consul. californiastatelibrary.tumblr.com.
- ^ Promotional Flyer sdrcdata.lib.uiowa.edu/libsdrc
- ^ 5.0 5.1 5.2 5.3 5.4 陈英程,曾建雄. 从独立报人到外交家:旅美华侨伍盘照成功办报实践及“侨民外交”活动评述.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4, (2).
- ^ Franklin Ng. Ng Poon Chew. Kim, Hyung-chan (编). Distinguished Asian Americans: A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Westport, Conn.: Greenwood Press. 1999: 56–59. ISBN 0313289026.
- ^ 7.0 7.1 7.2 7.3 7.4 xiao. 美国历史系列125:华裔人权先驱伍盘照. Shareamerica. 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
- ^ 8.0 8.1 8.2 8.3 8.4 8.5 8.6 Siler, Julia Flynn. The white devil's daughters: the women who fought slavery in San Francisco's Chinatown 1st.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2019. ISBN 978-1-101-87526-1.
- ^ Biographical Sketches of the Alumni and Students Classes of 1892-1896. SFgenealogy.org.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8).
- ^ Ng Poon Chew Biographical Notes. inn-california.com.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6).
- ^ Being Chinese book review. historycooperative.org.
- ^ Guide to the Chung Sai Yat Po Newspaper Collection. Online Archive of California (oac.cdlib.org).
- ^ Ng Poon Chew: Plague at the Golden Gate. The Asian American, Native Hawaiian, and Pacific Islander Experience Collection.. PBS. [2024-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6).
- ^ A Statement for Non-Exclusion. books.google.com.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07).
- ^ The Treatment of the Exempt Classes of Chinese in the United States. calisphere.universityofcalifornia.edu.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3).
- ^ 16.0 16.1 李菁. 天下为公 孙中山传. 团结出版社. 2021-07: 90–92. ISBN 978-7-5126-8663-2.
- ^ 任贵祥. 孙中山与华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8-09: 73–74. ISBN 7-207-03973-5.
- ^ 冯自由. 革命逸史 中. 新星出版社. 2009-01: 659. ISBN 978-7-80225-596-8.
- ^ A Historian's Reflections on Chinese American Life in San Francisco. calisphere.universityofcalifornia.e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