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段祺瑞等要求共和电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乞共和電

段祺瑞等要求共和电》,又稱《乞共和電》,是1912年以段祺瑞为首的北洋军将领清廷发出的两封要求实行共和电报,即第一電《北洋五十將乞共和電[1]與第二電《乞共和第二電[2]。两封电报威胁了清朝隆裕太后與擁護帝制王公大臣,对清廷的宣統退位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中华民国政府统一全国,为袁世凯掌权创造了有利条件。两封电报均为段祺瑞的幕僚徐树铮起草[2]

北洋五十將乞共和電

1911年10月武昌起義,各行省相繼獨立,11月袁世凱率領北洋軍拿下漢陽,革命黨人透過英國駐華公使朱邇典向袁世凱尋求和談,12月兩方開始談判,是為南北议和,1月20日清室优待条件达成,但清廷内部的强硬派如輔國公載澤恭親王溥偉等不同意清室逊位,政體仍待召集國會进行公決。为了促使清廷马上宣布逊位,避免国会公决政体产生变数,段祺瑞等拟定了三种办法: “第一,运动亲贵,由内廷降旨,自行宣布共和;第二,由各军联名要求宣布共和;第三,用武力胁迫,要求宣布共和。”第一种办法由于以良弼载泽为首的部分亲贵坚决反对共和而无法实行,段祺瑞等遂“速谋第二策”。[3]

1912年1月26日,在袁世凯授意下,段祺瑞北洋新军将领47人(詳下)联名致电内阁军咨府陆军部和各王公大臣,提出民军已答应对清朝皇室公族等各少數民族的优待条件,陈情“即此停戰兩月間,民軍籌餉增兵,佈滿各境,我軍皆無後援,力太單弱,加以兼顧數路,勢益孤危”,要求“懇請渙汗大號,明降諭旨,宣示中外,立定共和政體”,是为《要求共和第一电[4],更通知唐紹儀转达伍廷芳,请革命军遵守停战,免誤大局[5]。据2月2日伍廷芳致南京临时政府的电报,称唐紹仪電詢段祺瑞赞成共和清军将领名字,共得48人,帮办天津防务張懷芝、正定鎮总兵徐邦傑已同意,但覆电遲誤,所以未有列名[6],因此亦稱《北洋五十將乞共和電[2]

乞共和第二電

清帝退位將成定局之时,一些王公大臣仍坚决反对。为排除这些阻力,段祺瑞等人出《乞共和第二电》,又稱《段祺瑞等要求共和第二電》。

1912年2月4日,段祺瑞联合王占元何丰林李纯王金镜鲍贵卿李厚基马继曾周符麟等共九人发出要求共和的第二电,专致“近支王公、诸蒙古王公、各府部院大臣”,声言“谨率全军将士入京,与王公剖陈利害”,即「兵諫」,威脅京師與王公性命。

参考文献

  1. ^ 辛亥革命期間段祺瑞等要求共和電與第二電. [2018-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8). 
  2. ^ 2.0 2.1 2.2 1925年12月30日,北洋军阀皖系将领徐树铮于廊坊车站遭冯玉祥仇杀. [2018年4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4月3日). 
  3. ^ 《安徽史学》1984年合订本,第6页
  4. ^ 郭孝成. 中國革命紀事本末. 第三編 民清議和及共和立國. 商務印書館. 1912-05: 273頁-275 頁 [2022-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6). 
  5. ^ 伍代表因北方軍隊贊成共和致民國政府三電. 新聞報 (上海). 1912-01-29. ……頃接唐君紹儀交來段君祺瑞電文如下:『陽電悉。瑞與各路統兵大員於今晨聯銜電奏,請定共和政體,都中已部署,切告各路民軍,萬勿稍有衝突,以免貽誤大局。瑞。齊(即陰曆十二月初八日)。』特轉電奉聞。廷芳。寢(即陽曆1月26日) 
  6. ^ 北軍贊成共和近紀. 申報 (上海). 1912-02-05. 本月二號,伍代表以北軍將領姓名致電臨時政府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