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中国青铜称量货币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战国青铜块

青铜称量货币,中国时期的一类称量货币,使用时期开始于商朝末年,盛行于西周春秋时期[1][2]

类别

青铜先秦时期广泛使用的一种铜合金,是当时兵器礼器及生产生活用具等的常用金属。青铜器及其碎片不仅能够回炉熔铸新的铜器,而且也常被用作货币。1959年在湖南省宁乡县黄材寨子山出土的一件商代兽面纹在出土时内有224件铜斧,这些铜斧规格形状相同,而且没有使用痕迹,应当是作为货币来使用的。除了青铜器残片,还有专门制作的圆饼状铸块被用作货币,青铜饼在使用中又多砸成大小不一碎块,所以出土的青铜称量货币,主要有青铜饼、青铜块和青铜器残片等三大类。此外,商周时期的铜贝也是称量货币。[2][1]

使用

青铜在西周和春秋不仅作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而且也是国王赏赐、征收赋税、官员俸禄和政府罚没的支付手段[2]

  • 国王赏赐:青铜器上常有“赐金百寽”、“赐金卅寽”等,其中赏赐的“金”可能是指铜块,也可能是指铜贝,而计量单位“寽”应该是双手上下合捧的铜贝的量,每寽在1.4-1.5千克
  • 购买手段:曶鼎铭文中“用囗卖丝五夫,用百寽”的记载既是使用称量货币购买奴隶的记载
  • 支付俸禄:
  • 支付罚没:《尚书·舜典》记载“象以典型……金作赎刑”,《尚书·吕刑》记载“墨辟疑赦,其罚百锾”,《史记·周本纪》中同样的内容有记作“黥辟疑赦,其罚百率”

参考

  1. ^ 1.0 1.1 朱活主编. 中国钱币大辞典·先秦编. 北京: 中华书局. 1995: 20-21. ISBN 9787101012415. 
  2. ^ 2.0 2.1 2.2 汪庆正主编. 中国历代货币大系·先秦货币.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8: 11. ISBN 7-208-003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