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階梯
上下階梯 | |
---|---|
藝術家 | 莫里茨·科内利斯·埃舍尔 |
年份 | 1960年 |
類型 | 石版畫 |
尺寸 | 35.5 cm × 28.5 cm(14 in × 11+1⁄4 in) |
《上下階梯》(英語:Ascending and Descending)是荷蘭藝術家莫里茨·科内利斯·埃舍尔於1960年3月創作的一幅石版畫[1][2],原作尺寸為14英寸 × 11 1/4英寸(35.6厘米 × 28.6厘米)。這幅作品描繪了一座屋頂上的大型建築,特色是其無盡循環的階梯。階梯上有兩排穿著相同服裝的人群,一排沿著階梯不斷上升,另一排則不斷下降。而畫面中另有兩個與這些人群分離的角色,一人坐在僻靜的庭院中,另一人位於較低的階梯上形成對比。[3]
作品內容
與大多數藝術家利用相對比例來營造深度的錯覺不同,埃舍爾在這幅作品中以矛盾的比例構建出了一種視覺悖論。這幅畫的靈感來源於潘洛斯階梯,這是一種不可能實現的結構,最早由莱昂内尔·彭罗斯於1958年2月在《英國心理學雜誌》中提出概念。埃舍爾在此基礎上發展出自己的獨特表達,並在1961年的作品《瀑布》中進一步深化了這一主題。[4]
畫中的階梯通過兩排密集的人群凸顯其悖論性——雖然人群沿著階梯上升或下降,但整體卻毫無高度變化。人物服飾的設計表明這些人各自的行動方向。埃舍爾賦予該結構更多的象徵意義。描繪了一群進行神秘儀式的「未知教派」,類似僧侶的人群在無盡的階梯從事著無法解釋的活動。畫中還有一些「自由」的人物,埃舍爾描述他們為「倔強的個體」,暫時拒絕參與這種荒誕的行動,但他認為,『他們遲早會意識到自己與群體格格不入的錯誤。』
埃舍爾的描繪,暗示這些人群的勞作與生活被困於一個無法逃脫的荒謬環境中。這些形象可能還受到荷蘭語中「monnikenwerk」(僧侶的工作)一詞的啟發,該短語意指毫無結果的重複性勞作,進一步引申為「無用之事」。埃舍爾在早期作品《階梯之屋》(House of Stairs)和《相對論》(Relativity)中,也曾多次運用階梯元素。
另見
參考來源
- ^ Ascending and Descending (1960) by Maurits Cornelis Escher – Artchive. [2025-01-03] (美国英语).
- ^ Ascending and Descending. Museum Escher in The Palace. 2018-03-18 [2025-01-03] (美国英语).
- ^ Locher, J. L. The World of M. C. Escher. 亞伯蘭斯出版社. 1971: 140.
- ^ Schattschneider, Doris. The Mathematical Side of M. C. Escher (PDF). Notices of the AMS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2010, 57 (6): 706–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