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三顆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開侖撞球台

三顆星是球桌沒有袋口的開侖撞球運動的一種競賽方式,選手擊球後母球必需碰到其他兩顆球,而且在碰到第二顆球之前,母球必須最少碰台邊(cushion,音譯「顆星」)三次。目前在歐陸各國及亞洲的日本韓國,是撞球運動中的主流項目,為世界運動會中撞球類中的正式項目。

歷史

開侖是一種球桌沒有袋口的撞球運動,最早流行於法國,隨後傳播至歐美各國,再傳至其他各洲。

早期的競賽項目為四球競賽與三球競賽,兩者規則一樣,只是球數不同而已。選手擊球後,只要令母球先後撞及兩顆子球即可得分。後來因為發明了「賽利」撞法,讓母球及兩顆子球持續集中在一個小範圍內,不斷地撞擊得分,因而創造驚人的高分,失去競賽意義[1]

為了挽救開侖運動,於是設計出各種障礙線競賽及自由競賽來約束這類行為;而另外一種解決方案是要求母球或子球碰撞桌邊(Cushion,音譯「顆星」)以增加困難度及競爭性,於是產生了一顆星競賽及目前成為國際賽主流項目的三顆星競賽。

目前在歐陸各國及亞洲的日本韓國三顆星是撞球運動中的主流項目,並為1998年亞洲運動會2006年亞洲運動會的正式項目。

基本規則

三顆星競賽使用紅、黃、白球各一個,賽前雙方各選白球、黃球作為自己的母球,另一顆球及紅球即為子球。擊球後母球必需碰到其他兩顆球,而且在碰到第二顆球之前,母球必須「最少」碰台邊三次。

例如:

  • 母球擊打某顆子球,繞三顆星,再撞擊第二顆子球。
  • 母球繞一顆星後撞擊第一顆子球,然後繞兩顆星再撞擊第二顆子球。
  • 母球繞兩顆星後撞擊第一顆子球,然後繞一顆星再撞擊第二顆子球。
  • 母球繞三顆星,然後撞擊兩顆子球。

不管用當中何種方式,均得一分。
碰台邊三次,不要求是三個不同台邊。若打曲球,碰一條台邊三次,亦可。

母球相連顆星

若母球相連顆星,則母球直接對顆星打擊,不算碰顆星。
母球沿著顆星直線移動,也不算碰顆星。

重新置球

三顆球放置如下
自己母球:頭點
對手母球:中點
紅球:腳點

相連球

若母球相連子球,母球不可直接對子球打擊。選手可以原地打擊,或是要求重新置球。

球飛出台外

依照重新置球的位置,把球放回去。

跳球

不可跳球

安全球

不可打安全球,若故意打安全球。裁判可判直接輸球。

幸運得分

三顆星接受幸運得分。兩顆子球亂撞一通,或是母球跟子球碰撞兩次。均可。
但是台灣彷間通常會要求,特殊打法必須事先聲明,不接受幸運得分。

三顆星公式

三顆星競賽是一種技術性很高的比賽,選手在臨時比賽時,會遇到千變萬化的母、子球排列方式,必須並使用各種母球作球技巧,加上擊球力道控制得宜,才有可能得到寶貴的分數。一般選手會歸納出適合自己的「公式」,平時訓練時即加以演練純熟,以提高比賽時的得分能力。

最常用的公式為「五又二分之一系統」、「加算系統」、「極限旋轉系統」等。即使如此,得分依舊相當困難,即使是職業賽,選手平均每次出竿也只有一點多分而已。然而,三顆星競賽的樂趣在於尋找最佳的擊球方式,雖然分數不高,並未影響其普及性。

平衡打擊次數

由於得分過於困難,多出竿一次,少出竿一次。對比賽影響都非常大。所以有些比賽會採用平衡打擊次數的規定(with equalizing innings)。 假設先開球的選手獲勝,那會給後開球選手一次機會,重新開球一次。只要有得分就可以一直打,打到失敗為止。若雙方平分,再進入延長賽。

例如: AB兩人,搶50分比賽,比分是50:47。但是50分是先開球的選手A。則重新排球,讓B開球,B吃了3分。故雙方50:50平手。進入延長賽。延長賽是雙方一律從開球位置開始打,打到失手為止。 所以是A重新開球,A吃了3分。 然後讓B重新開球,B吃了2分。 所以53:52。選手A獲勝。

但因為電視轉播講求快速,也有很多比賽不採用這種賽制(without equalizing innings),對於先開球的人非常有利。

賽制

傳統賽制就是直接搶一個分數,例如說搶25/30/40/50分。 但是電視轉播為了方便插廣告,有些比賽會改成每局搶15分。拿到三局的人獲勝。當然每局開球是輪流開球。這類賽制不會採用平衡打擊次數規定。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1. ^ 《撞球技巧》,頂淵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