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一角鲸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一角鲸
與人類體型的對比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偶蹄目 Artiodactyla
下目: 鲸下目 Cetacea
科: 一角鲸科 Monodontidae
属: 一角鲸属 Monodon
Linnaeus, 1758
种:
一角鲸 M. monoceros
二名法
Monodon monoceros
Linnaeus, 1758
分布於北冰洋及附近海域的一角鲸

独角鲸(学名:Monodon monoceros),是齿鲸的一种。它在一般人的印象中總是與傳說中的獨角獸聯想在一起,理由很明顯:雄性一角鯨長有長而呈螺旋狀的長牙,讓牠們比世界上任何生物都要接近傳說中獨角獸的形象。事實上在中世紀以前,商人與鍊金術士將一角鯨視為神祕的生物,其長牙被當作「獨角獸的角」,價值非凡。雖然現今已不再將牠們與獨角獸作聯想,但因一角鯨的獨特外觀以及處在遙遠且嚴峻寒冷的北極,牠們仍然是令人著迷的生物。

基本資料

出生身長體重:1.6米、80公斤

最大身長體重紀錄:

  • 雄:4.7米、1,600公斤

壽命:至少25年,可能達50年。

外型特徵

少數的一角鯨頭上可見到所謂「雙長牙」的特徵。此頭骨為雌性。(德國漢堡一所博物館的標本)

一角鯨的頭部小而圓,不具凸出的嘴喙。額隆(melon)凸出,在嘴部前方呈小幅度上翹。胸鰭小而寬闊,但長度短,末端微往上彎。成鯨的尾鰭後緣有如凸面鏡般明顯的凸出,當觀測者在飛機上往下方俯視時,容易讓人聯想到蝴蝶的翅膀。和白鯨相同,一角鯨不具背鰭,但在背部後半有低矮的肉質隆起。

成鯨體色為白色,在背部散佈有黑色斑點。年老個體幾乎全為白色,僅背部中央、頭頂與胸鰭邊緣仍看得到黑色區域。剛出生不久的一角鯨渾身呈淺灰色,至剛斷奶時幾乎全為黑色,之後在腹部與側面會逐漸出現白色區塊。

長牙

一角鯨的「獨角」其實是特化的左側犬齒。所有一角鯨口中均缺乏具功能性的牙齒,大多數雌鯨終生無齒,而雄鯨(包括極少數雌鯨在內)上顎兩顆牙齒中左邊那顆會在二或三歲時突出脣外且持續生長,突出的部分可達二點七公尺長,重達十公斤以上。長牙大多數為左旋,內部大半中空,軸心保持筆直,但有時會扭轉。極少數雄鯨(比率約500分之1)會連右側的牙齒也突出脣外,形成「雙長牙」的罕見情況,額外長出的右側長牙通常會比左側的短。

一角鯨的獨角是「感測器官」,可接收鹽度、溫度和壓力變化。

多數哺乳動物的牙齒表面都有一層耐磨的琺瑯質,但是這根獨角卻沒有。裸露在外的是牙骨質(cementum),內層是象牙質(dentin),最裏頭才是中空的牙髓(pulp)。結果科學家發現,除了牙骨質佈滿細小的孔洞外,往內延伸甚至可以在象牙質上找到密密麻麻的通道。這些通道最後接連著牙髓上的神經細胞,然後一併匯至角基,最後將這些訊息傳至大腦。[1]

分布

一角鯨在北極地區的分布並不連續。牠們在深水域的數量很多,其中一支的分布北至北大西洋海盆,特別是哈德遜海峽哈得遜灣北部、福克斯海盆(Foxe Basin)、戴維斯海峽巴芬灣、與Lancaster Sound等水域。另一分布中心位於格陵蘭海,而在白令海北部也有小族群分布。牠們的遷徙似乎與海冰的形成和移動有關,當春季冰層不完整或破裂時,一角鯨會隨著浮冰縮小的邊界移動,並自小裂縫和融化的孔隙間快速的穿過峽灣。在夏季與秋季早期牠們會離開這些區域,而當冰層再次擴張時,牠們會尋找冰層持續移動的水域過冬,這讓牠們能在流冰群中較易找到呼吸孔。

習性

一角鯨在夏季時通常會形成數百頭的大群體,其中包含較小、關係較緊密,數量約二十頭左右的小群,這類小群體通常由同一性別或同一年齡層的一角鯨所組成。冬季流冰盛行時,一角鯨的分布似乎更為分散而孤立,這或許是因為冰層間距離不等的裂隙與破洞所造成。由頭部的傷痕與外傷,以及長牙折斷的高發生率來看,成年雄鯨彼此間似乎有打鬥的習性,這類爭鬥行為可能是為了建立領域或爭取交配機會。曾經有目擊者清楚地看見數頭一角鯨在海面上彼此交錯長牙的情景,但無證據指出這是爭鬥行為的形式之一。已知北極熊會在浮冰層間開闊水面的小塘中獵殺一角鯨,夏季時虎鯨也會在近岸水淺處捕食牠們。雖然牠們不像領航鯨(pilot whale)那樣會有大規模集體擱淺的現象,但一角鯨容易被因風吹或快速形成的海冰困住而意外死亡。此類事件在西格陵蘭的Disko Bay發生的頻率與規模都很高。一角鯨常有浮窺(spyhopping)、鯨尾擊浪(lobtailing)等行為,但躍身擊浪(breaching)則相常罕見。噴氣(blow)高度低而不明顯。

生殖

一角鯨在冬末至春天交配(四月為高峰期),此時牠們難以接近觀察。懷孕期約15個月,產期多在夏季(七至八月,以八月初為高峰),此時牠們多半待在峽灣裡。哺乳期與哺育期皆至少持續一年,生殖間隔至少兩年,可能達三年以上。

食性

一角鯨是深層的潛水者,牠們會在海洋各層深度覓食,主要捕食遠洋魚類(特別是鱈魚)、魷魚、以及底棲生物如格陵蘭大比目魚(Greenland halibut)等。潛水時間可達20分鐘,深處超過1,000公尺。一角鯨似乎是將獵物吸入口中後整個吞下,而不是使用長牙來戳刺獵物。

現狀

一角鯨長久以來被原住民捕殺以取得食物、燃油、以及長牙。其皮膚(原住民語稱為「maktaq」)被視為珍貴美食。商業捕鯨者也會捕捉一角鯨,但僅是偶爾為之,同樣棲息於北極的弓頭鯨(Bowhead Whale)才是他們的主要目標。二十世紀初期,哈得孫灣公司曾有短暫期間收購一角鯨的皮與長牙輸出(前者用於製造軟皮手套)。長牙一直是高價的輸出品,而maktaq加拿大格陵蘭北部城鎮都是高級商品。其數量估計在巴芬灣約有35,000頭,戴維斯海峽約有1,400頭,東格陵蘭的Scoresby Sound約有300頭,上述這些數據未包含潛航中的個體,估計實際總數量應在50,000頭以上。已知最大的生存威脅是人類的獵殺,以及虎鯨的獵捕,特別是在獵人配備了快速的摩托快艇與火力強大的來福鎗之後。

參考资料

文内引用

  1. ^ Martin T. Nweeia; Frederick C. Eichmiller; Peter V. Hauschka. Sensory Ability in the Narwhal Tooth Organ System [独角鲸牙齿器官系统的感受能力] (pdf). The Anatomical Record. 2014, (297): 599–617. doi:10.1002/ar.22886 (英语). 

补充来源

警告:默认排序键“Narwhale”覆盖了之前的默认排序键“Monodon monoceros”。